APP下载

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5-10-21刘轶飞韩晓日杨劲峰战秀梅刘侯俊宋俏博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实践改革

刘轶飞 韩晓日 杨劲峰 战秀梅 刘侯俊 宋俏博

摘 要:为全面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提高教学培养质量,本研究结合土壤肥料学的课程内容、教学特点及实验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实际针对存在问题做出了相应改革,适时调整《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内容和形式。通过删减验证性实验内容,增设综合性实验,传统部分教学内容实现网络化等三方面对该课程的实验课部分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土壤肥料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 实验课教学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S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b)-0115-02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Teaching for Soil Fertilizer Science

Liu Yifei,Han Xiaori,Yang Jinfeng,Zhan Xiumei,Liu Houjun,Song Qiaobo

(College of Land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110161,China)

Abstract:For full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alents an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quality, analyse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was conducted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Soil Fertilizer Science course, teaching features and experiment methods in the research hereby, and then relevant reform was made for these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to adjust the laboratory course and styles in Soil Fertilizer Science as desirable. Reform and practice were developed for the experimental courses by abridging some replication experiments and adding som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as well as the networking for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tents, with the view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to figure out practical problems in produc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ir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cquired in Soil Fertilizer Science.

KeyWords:Soil fertilizer science; Experiment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万物土中生,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些都告诉我们,土壤和肥料(土肥资源)是农业生产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土壤肥料是粮食的粮食[1]。土壤肥料学是一门系统地介绍土壤固相组成、土壤矿物质组成与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及土壤结构性和耕性、土壤胶体、土壤溶液、土壤的酸碱性、土壤肥力因子、成土因子、土壤分类与分布、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容量、土壤污染和防治、世界和我国土壤资源与改良利用、植物营养与施肥基本理论、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配方施肥技術、施肥与人类健康、养分资源高效吸收利用及其遗传改良等内容的重要农业专业基础课程[2-4]。

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之一,而土壤肥料又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无论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还是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土壤肥料学课程既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门类,又是农业知识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各门专业课之前必修的一门先导性课程[3-5]。沈阳农业大学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土壤肥料学课程是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教学更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环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全过程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开发智力资源、孕育发明创造、丰富人类科技知识的重要手段[5]。国际上,土壤肥料学(肥料学部分)的经典教材不断修改与翻新,其内容增加了现代土壤生物学、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方法等内容。在国内,各大高校也适时地调整了关于这部分的教学实验内容和教学模式。农科高校是教学与农业科研的天然结合点,农业科研与本科教学应该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为紧跟时代步伐,沈阳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农业化学教研室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如何提高《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笔者结合实践,抓住土壤肥料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固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 传统教学实验内容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内容陈旧乏味

迄今为止,我校土壤肥料学(肥料学部分或称植物营养与肥料学部分)实验课程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实验内容,并没有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实验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如:土壤碱解氮含量测定、矿质肥料定性鉴定、人工挂图辨析农作物缺素症状等均为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无法激起学生对探索的热情和求知的渴望。这种已知答案的求解过程,只是让学生机械的重复着教材上所写的实验步骤而已,并没有达到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实践中学会创新的根本教学目标。千篇一律的验证性实验不仅使听者缺乏兴趣,讲者也为此颇感头疼,毫无新意的实验方法更是将课堂气氛带入沉闷与枯燥之中。这样的教学内容没有将前沿科技与本科教学紧密结合,违背了科教融合的根本理念。

1.2 教学模式传统老套

现有的实验课程授课模式多为实验前,老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需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具体步骤,并将这些一一列于黑板之上,而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缺乏连贯性,不能够全面掌握实验原理与方法,多数时间都是边看实验教材边进行试验。我们《土壤肥料学(肥料学部分)》实验课教学仅有9学时(3个实验、每个仅3学时),实验课程任务重,学时严重不足。学生在课堂上将大块时间花费在记录笔记和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留给动手操作的时间少之又少。而且,实验课多采取分组实验,几个学生共同进行一个实验,表面看来这样的安排井然有序,各有分工各尽其力,实则是为一些投机取巧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做完自己的工作便无所事事,一堂课下来,毫无所获,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2 针对问题进行改革

2.1 精选实验内容

土壤肥料学是一门涵盖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肥料学、农业化学以及农业生态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型学科。涉及内容基础、广泛,有较强的实用性[6]。其实验课程的设立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能为学生日常研究、设计毕业实验所用。以执教人员为媒介,将其从所作研究中接触到的前沿科研内容结合到实验教学中,以全新的目光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把新方法、新观点传递给学生。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才可以得益,人会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在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只有新的内容,才能够吸引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们立足土壤肥料学基础内容,结合我校相关专业(园艺、农学和种子科学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方向,对实验内容进行了删减和增设:减少验证性实验、综合相似型实验、增设研究型实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迎合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实验课的主体。如:将植物营养元素失调症状的形态识别简化授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把植物全氮、全磷的测定综合规整为一个实验,以此取代原有的土壤碱解氮测定等验证性实验;加强学生对植物样品消煮处理实验的学习,以便对植物进行后续实验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2.2 优化实验选材

以往的实验样品选择全由教师决定,实验员负责准备。这样的刻板选材即脱离了学生需求又限制了实验结果与实验方案的多样性,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为众多学生准备实验样品无形中增加了实验员的工作量。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立足我校园艺、农学和种子科学专业学生的研究内容,本课题组提出由学生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就近取材,择其所需、投其所好。这不仅简化了实验器材的准备,还为学生毕业实验的前期实验技能掌握和理论知识丰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由学生自己选材消除了分组实验存在的弊端。学生依据自己所选样品,结合具体实验步骤,独立思考,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数据测定。此法实施后,取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把实验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让学生找到探寻未知的乐趣,发现科学之美。

2.3 多媒体授课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不断调整修订,新形势下的高等农业教育需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为高等农业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7-8]。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直观的表现性、传输信息的高效性、时空结合图文并茂的生动性。做好一个实验,就像是要解出一道立体几何题,如果只是用眼睛盯着看,或是在大脑里凭空想象,很难进行全面的理解。多媒体则利用其特有性质,将乏味的白纸黑字跃然于屏幕之上。比如在讲解植物营养元素失调症状的形态识别时,老师可以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各阶段出现缺素症的具体表现通过动态画面向学生展示,眼脑并用的学习要比死记硬背获取得信息快而多。而且,多媒体教学快速方便,节省了老师书写板书的过程,为具体实验操作节省了大量时间;图文相交的方法更是化抽象为具体,易于学生理解记忆。

3 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為培养人才而服务的。深化《土壤肥料学》实验课部分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热情,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课程研究组将会通过对相关前沿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吸收归纳,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力争为《土壤肥料学》教学和科研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轶飞,韩晓日.园艺专业土壤肥料学的教学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2012(17):146-147.

[2] Stackelberg H. Marschners Mineral Nutrition of Higher Plants[M].3rd.Ed.Acedemic Press,2012.

[3] H. Marschner.Mineral Nutrition of High Plants[M].Acedemic Press, 1997.

[4] 秦巧燕,朱建强.《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3):263-265.

[5] 王雅琴,高巍.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4):97-98.

[6] 肖荣英,李传保,胡汉升.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729-12730.

[7] 王宜伦,韩燕来.《土壤肥料学》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06(6):37-39.

[8] 吴菊华,莫赞.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17):127-130.

猜你喜欢

实践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