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技术多种方式的整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

2015-09-10南鹏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课堂实效微视频翻转课堂

南鹏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微视频与预学习结合,实施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并借助互动反馈技术平台开展反馈评价。本文以数学《画线段的和差倍》一课为例,加以具体说明,从而感悟到多技术多方法的整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微视频 翻转课堂 互动反馈技术 课堂实效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存在一刀切的现象,缺少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缺少从学生学情出发,精确给教学目标定位。从而导致教学活动设计往往偏离目标,教学评价也与目标不一致。为了改变以上问题,急需探索微课教学,并结合预学习方式,借助互动反馈技术作为评价工具实现对学生针对性辅导和帮助,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过程

鉴于以上问题的解决,我积极参与微课教学,结合互动反馈技术进行教学实践。下面就以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七章第一小节第二课《画线段的和差倍》为例,研究学生在经历微视频预学习后的互动反馈教学目标体系的定位,从而根据教学目标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与评价,让课堂真正从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

(一)目标制定。

1.教材分析。

综观整个六年级课本,几何作图是初中阶段一个比较独立的知识点,在这里第一次出现。学好尺规作图,对今后学习几何论证、推理都有一定帮助,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尺规作图是最基本的作图技能,在已经学过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基础上,本节重点是学生掌握如何画线段的和、差、倍。这个内容不仅是对于之前知识的巩固和提升,而且为之后学习角的画法做好了铺垫。

2.学情分析。

几何作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喜欢动手多于听讲,已具备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动手画画,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已有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基础,可以探索通过预学习、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相互讨论、互助交流学习本节内容。

3.任务分析。

本课教学任务主要包括:

(1)学生经历课前预学习后,能理解线段和、差的意义,并能较好地完成预学习作业。

(2)学生会画线段的和、差、倍、中点。画线段的和差在预学习阶段已经完成,画线段的倍在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类比数的乘法意义完成画线段的倍。

4.目标确定。

基于以上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定位,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和、差、倍的意义。

(2)会画线段的和、差、倍、中点,初步了解基本作图语言。

(3)能够从各种画图的体验中感悟线段和、差、倍的画法,感受探索与合作的乐趣,了解类比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活动。

1.紧扣目标,设计五大教学流程。

导学交流,作业展示—巩固旧知,引入新知—掌握方法,反馈检测—视频引导,模仿练习—新知检测,总结拓展。

2.精心设计,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1)导学交流,作业展示。上课之前,我已根据教材的要求,制作了符合本节课学习的三个微视频,即线段为什么可以相加减,以及如何画线段的和、差。这三个微视频,作为预学习的作业,课前要求每位同学自主学习。上课初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检测学生的预学习效果。课上学生交流预学习后的成果,呈现练习单,作业交流学习笔记。学生介绍自己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学生讲解基础上,给予点评,从而得出结论:线段的和、差、倍在画图中的区别。

(2)巩固旧知,引入新知。为了引入新知,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堂练习一,并经过演示交流,引发学生学习新知的主动性。

(3)尝试方法,反馈检测。老师提出问题,指导方法,组织探究。

问题:加减乘分别对应画线段的和差倍,那么除对应画线段的什么?如何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完成作业单练习二,并结合图形写出所有与中点有关的等量关系式。

三、研究结论

(一)布置预学习,带着问题进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我要学,才有可能实现教育;要我学,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人的自我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我以为,推进“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就是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当家”。在本节课中,教师精心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视频,引导学生课前预学习,解决了简单易学的知识点,以便有更多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参与讨论、拓展。例如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习了线段中点意义后,课堂上教师就引导学生讨论线段的四等分点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微视频,合理制定目标,按点及时反馈。

由于使用了微视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就制定了教学目标:“会画线段的和、差、倍、中点,初步了解基本作图语言。”如果没有课前的预学习,就只能把教学目标定为“会画线段的和、差、倍、中点”。对基本作图语言的描述,大部分学生恐怕很难达做到。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两个按点,第一个按点的作用是检测学生对线段中点意义的理解,能不能正确理解五个与中点有关的等量,正确率是70%,根据这个反馈结果,教师请学生自己分析其中的理由,分析错因。第二个按点的作用在于拓展提高,检测同学们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习了线段的中点,对于线段的四等分点,能不能通过对知识的迁移找出正确答案。再加上第一个按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讨论找出错因,所以第二个按点的正确率就达到了90%。

从以上的反馈结果看,运用互动反馈技术,及时反馈,捕捉差异,有利于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运用互动反馈技术,学生人人参与,思维活跃,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红侠.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2]姜素玲.激发协同提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

[3]周蓉,马乃骥.信息技术——数学课堂隐形的翅膀[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

[4]王艳.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2012(09).

猜你喜欢

课堂实效微视频翻转课堂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巧设教学情境 增效英语课堂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