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学卡”的设计

2015-09-10章路静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章路静

摘 要: 作者针对初中物理学科特点,总结出初中物理学科“导学卡”设计的三条原则:激发自学兴趣、教给自学方法、强化自学效果,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导学卡 自学兴趣 自学方法 自学效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已经成为广大学校、教师的共识。怎样让学生“先学”、如何保证“先学”的效果、对“先学”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估等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给我们的实践探索提供了理论支撑,教师通过课前深入了解学情,深入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为学生精心设计一种融问题解决与学法指导为一体的导学材料,我们称之为“导学卡”。“导学卡”是学生“先学”的平台,学生借助“导学卡”开展自主学习,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导学卡”也是教师“后教”的平台,教师则根据学生完成“导学卡”的情况,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集体研讨等学习活动,解决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初中物理学科具有极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有别于其他学科,主要表现在:

一是物理概念抽象、繁多,学生自学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二是物理实验设计严谨、论证严密。对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内容,学生自学时,理解不容易深入。

三是物理教材中的生活素材丰富多彩。学生自学时,容易只关注素材内容,不能抓住其中的原理与实质。

因此,物理学科“导学卡”的设计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下面将我在实践与探索中得出的三条原则总结如下:

一、激发自学兴趣

“导学卡”的设计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导学价值。

1.注重“导学卡”的问题设计

我在每节“自主学习性问题导学卡”的最开始环节,都会从课本中选取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自学兴趣。比如,在《变阻器》导学卡的一开始,提出:“我们家中的台灯可以调节亮度,你知道台灯的亮度是怎样改变的吗?相信通过今天的自学,你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

2.注重语言的激励性

我在每一张“导学卡”的页眉处都会选择一句科学家的名言,激励学生立志学好物理。在每一张“导学卡”的页脚处,我都会举一个生活实例。如:在《浮力》一课的“导学卡”页脚处,写下:“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一定理解了“死海不死”的奥秘?”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体会通过自学自身获得的进步。

二、教给自学方法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呢?教师要“因材”设计“导学卡”。

1.让学生学会概括

如,在《杠杆》一节最后关于“生活中的杠杆”的介绍用了4段文字,近400字。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取其中重要的知识并有条理地整理下来呢?我是这样设计“导学卡”的: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生活中的杠杆”中的四段内容,然后填写下表:

通过上面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将课本读薄,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列表的概括方法。

2.让学生学会应用

如,在《功》一节,课本上有一道计算功的例题。如何检查学生通过自学是否真正理解了计算功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呢?我是这样设计“导学卡”的。

请认真学习课本计算功的方法,并尝试完成下题:

马拉着质量是2000kg的车在水平路上前进400m,马的水平拉力做了3×105J的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大?

本题与课本例题运用的公式是相同的,同时都给出了干扰信息“质量是2000kg的车”,但不同的是例题是根据拉力和距离求功,而本题是根据功和距离求拉力。这样变式的设计可以很好地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和应用能力。

3.让学生学会探究

如,在《摩擦力》一节,课本上的《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只是给出了一些提示信息,并没有给出确定的方案。为了促进学生在自学时深入思考,大胆设计,尝试进行实验探究,我是这样设计“导学卡”的

课本的实验首先提出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你认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将你的想法写下来,并选取身边的物品做做看。

这样设计,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本实验中的实验过程,并产生新的猜想,进行深入探究。

三、强化自学效果

教师要时刻牢记“导学卡”是导引学生自学的路线图,所以“导学卡”的用语一定要用让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从而强化学生自学的效果。

1.注意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

如:《压强》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现实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用物理的眼光分析生活问题的意识。

而“导学卡”的学习目标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表述:

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表述为:借助生活实例和课本实验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能说出压强的定义和公式,会运用压强公式计算压强。

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的,在“导学卡”上就不必出示给学生。

2.为学生搭建自学的台阶

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哪里?哪些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建构新知的难点在哪里?在旧知和新知之间修建一条合适的线路,并搭建台阶,让学生拾阶而上,顺利完成自学。

如《功率》一课,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功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速度表示运动快慢,心率表示心脏跳动快慢等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但对于功率的复合单位焦耳每秒与专用单位瓦特之间的关系,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搭建台阶,帮助学生自学。为此我设计了下面自学指导:

1.小明8s做了400J的功,那么小明1s做( )J的功,小明的功率是( )J/s,也就是( )W。

2.如果小亮的功率是60W,那么小亮1s做( )J的功。

3.40J/s与40W有什么关系?

通过上面三道思考题,让学生在理解了J/s与W表达的意义的基础上,认识到J/s与W之间的关系。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重点探讨了如何借助“导学卡”将教材内容转换成学生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习得自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对于如何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学习小组、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化设计“导学卡”;教师如何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特色个性化设计“导学卡”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围绕这些问题继续进行探索,从而不断优化“导学卡”的设计质量和运用效果,深入推进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让孩子们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
探讨分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用物理爱物理
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