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预习指导法浅议

2015-09-10佘华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课外课文内容

佘华

在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对课前预习工作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他们往往还受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备课时只备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操练巩固和布置作业五个教学环节,而忽视预习。其实我们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教学质量,就必须抓好课前预习。现就初中英语预习指导法粗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准备。预习抓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高;相反,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学生就会学得被动,课堂教学效率就低。这是许多中学外语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达成的共识。

1.预习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极好途径。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就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和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2.预习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由于学生通过预习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师生之间的配合就会协调默契。凡事预则立,学生准备充分,在课堂上就容易对教师的提问、要求做出快速、敏捷的反映,使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地进行。

3.预习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中心任务和根本目的,预习正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好途径之一。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完成对新知识的初步理解和掌握,从而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4.预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预习中,疑难问题能促使他们查阅有关资料,甚至相互间探讨。这样不但能堵漏补缺和质疑解惑,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课堂上更会针对自己的难点和薄弱环节用心听课、积极操练。

总之,预习并非可有可无,而应看做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与步骤。当然,在强调预习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对预习提出过高的要求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把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任务统统下放到预习中,让学生独立完成,其结果只能是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事倍功半。

二、预习的主要环节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习环节,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现行教材配合课外预习题,通过积极预习,配合课内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学时间不仅包括课内(讲解)还必须包括课外(预习),课外内互相配合,以提高课内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要求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外,还必须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它包括下列环节:

1.布置预习。主要是教师在一节课将结束时规定预习内容,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单元教时分习法或按单元章节全习法提示学生重点、难点、关键,并布置练习题。

2.预习。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理解教材,完成预习题,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有初步体验和概貌性了解,并找到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3.了解预习效果,在课内外两部分时间内进行。课外可通过新课之前抽阅学生完成的预习题,课内可由教师询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水平。

4.讨论、讲解、发展新课。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通过讲解、补充、提高、归纳、总结等过程完成。

5.巩固新课。由教师布置练习,学生在课内(部分)与课外独立完成。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较好的效果,问题是:学生尚不习惯,或因种种原因没有积极预习,则教学中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预习的方法

由于教学内容与要求的不同,课型的不一,教学路子与方法的不同,预习的方式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我在日常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预习方法:

1.发现问题式

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为上新课做好准备,教师通过对预习题的检查,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我在上阅读课时常采用这种方法。例如我在教九上Unit 4 Topic 2 Section D前,先让学生课前预习1a,完成1b,在课堂上再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最后我归纳。这样,学生都参与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听力训练式

它主要在于加强听说训练,在初中阶段应尽量采用。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预习侧重于模仿练习,如字母、音标的读音,单词的拼读、连续,失去爆破、升降调、意群、停顿等练习。我主要让学生听课文配套录音磁带,在课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语感。当然,由于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在课前自己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我经常利用早读课,在全班统一放录音,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

3.排除障碍式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把新课中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和重点找出来,在课堂上让他们一一提出,先让别的学生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知识点和重点再讲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找语言点、发现问题和做作业。

4.材料准备式

预习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句型操练需要的语言材料,也可以是会话练习所需的话题材料,还可以是讨论所需要的对某个问题的意见、主张、看法等,甚至可以是一些简单教具的制作(比如表演所需要的简单道具)。教师布置这种预习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给定话题和范围,明确讨论的问题等,这一预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帮助。又如我在教七上Unit 3 Topic 2 Section A前,布置学生带一些工作制服,扮演各种不同的职业角色,通过这种情景教学,学生乐在其中,很快就学会“What doe she/she do?He/She is a farmer.”这一句型。

5.系统归纳式

它主要用于复习课,特别是阶段复习和期末总复习课。我根据复习课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对已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然后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总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归纳同一个内容,又也可以分不同的组归纳不同的项目。例如让学生归纳:字母组合发音的异同,词组用法的异同,某些语法项目的用法,一些句型的不同表达法,近义词用法的区别,等等。由于学生预先自己动手进行了归纳,再经过课堂上七嘴八舌的补充,对这方面的知识就掌握得更全面、更牢固。

6.超前背诵式

通读课本,做好超前背诵。即学生应用拼读技巧去朗读整本书,加大英语接触的频率,尽可能进入英语语境。超前背诵为学生“心理优势”的树立提供了有效途径,使他们在课堂上更轻松地掌握知识。

四、编写预习题的原则

课本中没有提供课文预习理解题,教师只好动手编写,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编写课文预习理解题的研究课题。

1.浅易性

一篇课文中密集了三四十个生词,不少长句、难句和新的语言结构,因此对课文预习的要求不宜过高。预习题的难易既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要求,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有限的,题目过难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所以编写课文阅读理解题应以表层理解为主,当然,为了进行课堂讨论而设计的讨论题除外。从中考阅读理解题的答对率可以看出,做好表层理解题并非易事,而深层理解题的答对率就更低,因此日常教学中的预习理解题应力求体现浅易性的原则。

2.全面性

一课书或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相对地说就是一个整体。预习不同于讲练,它不可能也没必要把课堂教学的内容面面俱到地包括其中。预习要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要求,编写课文预习理解题就应该把涉及理解课文的关键部分,如有关人物、地点、时间、事实、数据、观点、结论等具体信息,以及一些重点词语和语言点等内容,以适当的形式编入预习题中。部分重点、难点也可在预习题中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启发。

3.精练性

预习题的数量要适当,大多内容点到为止,篇幅过大、题量过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编写预习题的形式很多,一般测试题常用的诸如正误判断、多项选择、完形填空、同义替换、理顺章句、回答问题等形式均可用,但宜多采用判断题。编写预习题时,要将课堂教学中的大致内容、重点、难点等反映出来,所以常常会使预习题过量和复杂化。要做到精练,可根据预习的内容,使每次预习题的题型控制在适当的几种题型范围内,如判断题、选择题、替换题,同时控制每种题型的题量,这样既全面又能突出重点。非关键部分就不编入预习题中,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实践出真知”。近几年的教改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英语课堂要摆脱“死水一潭”的局面,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者必须学习有方,符合学习规律,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英语不仅是教会的,更是学会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学生学会了学习,就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习效果。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激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英语的“心理优势”,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预习指导法.

猜你喜欢

课外课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主要内容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