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情感教育 提升综合素质

2015-05-18黄剑刚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因材施教初中体育

黄剑刚

摘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同时,健全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人格,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初中体育教学需要结合新课改理念,实施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基础、兴趣爱好等,开展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与情感教育,将体育专业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打造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 情感教学 因材施教 师生关系

一、提升教师素质,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初中学生处于个性较易变化的时期,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注意自身的言行和态度对初中学生的影响,以自身健康的思想与合适的言行来感染学生,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基础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初中体育情感教育可以说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在体育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重视自我反思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转变教学思路与教学策略,树立专业技能标准与为人典范。初中体育教师要想为人师表,就需要了解自身言行对初中学生的影响,在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善于和学生交流,聆听学生心声,主动贴近学生,构建师生间心灵的桥梁,在学习上、生活上激励和鼓舞学生,以规范和促使学生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互助探究,共同健康成长。

例如,在“乒乓球”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次,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握拍、手型、步法、规则等基本功的学习和练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因材施教,灵活调控课堂;最后,教师要以自身魅力感染和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技能和合作交流能力的综合提升。

二、实施游戏教学,打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策略,通过实施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和自主探究,打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舞学生快乐学习与自主体验。游戏教学策略与新课改理念中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理念的融合,是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以发挥学生潜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促使体育教学高质、高效、高能地开展,激励学生实践与探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可以从学生兴趣的引导与激励出发,凸显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契合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打造快乐高效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案,创设宽容愉快的游戏教学氛围。与此同时,实施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相关因素有:(1)初中体育课时的限制;(2)游戏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游戏难度的选择;(3)游戏场地的配备等。游戏教学就是教师可以基于兴趣导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符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的初中体育游戏教学。

例如,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对学生的弯道跑技术实施“游戏接力”教学,选择弧形跑、迷宫跑等游戏策略。投掷教学中,选择圆形靶、方格等游戏进行分组竞赛,也可以设计具有情节的游戏“炸碉堡”等,展开敌我双方的对决。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理论进行体育实践,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促使学生提升体育技术水平,强化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走进情感世界,化解学生的情感困惑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这就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困惑或者学习上存在的困难等,从心出发,分析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给予相关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强化能力、不断进步。初中体育情感教育是实施初中体育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初中体育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出发,贴近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实施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化解学生内心的矛盾和情感困惑,不断地用自身情感感动学生、鼓舞学生、激励学生、塑造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升他们的心理、身体素质。认识到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心逐渐变强,他们正处于情感敏感的阶段,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不敢与他人交往和相处,也有部分学生个性很强,不适宜选择生硬的语言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教学,所以应该因材施教,教师选择贴近学生内心的语言和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多与他人交流,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羽毛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训练,帮助其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当面的批评,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实施引导,鼓励学生自我纠正和提升。

四、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获得良好体验

因材施教是新课改理念的中心思想,因材施教即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知识与能力水平,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以及学生的综合水平,开展因人而异的教学策略。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基础、个性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女同学还存在害羞、胆怯等现象。基于这些问题,教师要从情感教育的原则出发,实施引导、激励性教学策略,找出每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设定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训练量、训练难度等,激励和表扬学生,引导学生获得快乐的体育活动体验。

例如,在“健美操”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部分身体灵活度不够、基础不好的学生,还有部分因害羞、胆怯而自卑的学生,以及身体协调能力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鼓励他们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每个小组的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强化体育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公平对待学生,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公平是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要以身作则,从自我的言行和态度出发,真正践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学理念,以自身的言行来规范和要求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践行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找出体育课程与文化课程的差异,基于学生的身体基础与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爱好,使其身体力行,多参与练习与实践,真正地从实践中感悟和提升自己。初中体育教学需要从学生内心感知和身体训练出发,尊重每位学生的身体基础、身体素质和各项能力等,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实施“爱”的情感教育,这里的“爱”包括公平对待、尊重与鼓励。教师需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在找出身体素质好、协调能力好、运动感觉好的学生的同时,发现其他学生身上的独特优点,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鼓励和培养每位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例如,在“短距离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基础与心理状态,采取引导式、鼓励式的教学策略。先由教师介绍相关理论,起跑分为“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部分,之后就是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与终点跑。教师要给学生分析每个阶段的示范动作、注意事项以及动作要领,再鼓励学生分小组演示训练,由小组长和教师找出每个学生整个短跑过程中的欠缺和长处,由此激励学生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和鼓励自我,最后提升自我。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羽毛球、短跑、乒乓球、篮球等课余协会,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和实践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快乐,提升学习效果,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结语

由于有部分初中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或者出于胆怯、害羞等心理而害怕上体育课,有鉴于此,体育教师应该重视与初中学生的情感交流,实施情感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实施游戏教学,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落实公平教学等教学策略。在今后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与实施情感教育策略,以健康的心态感染学生、以自身的正气规范学生、以良好的情感带动学生,以鼓励和辅助激励学生实践与提升,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彭丁格.初中体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3(28).

[2]王钧.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法[J].魅力中国,2010(7).

[3]孙莱阳.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2(9).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因材施教初中体育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