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耳迷走神经点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2015-01-03朱伟坚周静珠王茵萍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2期
关键词:耳廓毒副恶心

朱伟坚 徐 妍 周静珠 王茵萍△

(1.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临床观察·

电针耳迷走神经点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朱伟坚1徐 妍2周静珠1王茵萍1△

(1.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目的观察电针耳迷走神经点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在化疗开始前30 min缓慢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治疗组在和对照组使用相同药物的基础上同时采用针刺及电针双侧耳迷走神经点的治疗方法,每日2次,连续3 d。结果化疗后第1日和第2日两组病例控制恶心的有效率相当(P>0.05),在化疗后第3日治疗组病例控制恶心的有效率为74.07%,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化疗后第1日两组病例控制呕吐的有效率相当(P>0.05),在化疗后第2日治疗组病例控制呕吐的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在化疗后第3日治疗组病例控制呕吐的有效率为81.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耳迷走神经点联合盐酸帕洛诺司琼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且可以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迷走神经刺激 耳针 电针 恶性肿瘤 化疗 恶心 呕吐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其中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化疗药物特别是含铂类药物如顺铂等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电针患者双侧耳迷走神经点联合止吐药物盐酸帕洛诺司琼的方法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临床诊断均符合文献[1]。纳入标准:(1)年龄18~78周岁,男女不限;(2)入选患者均具备化疗适应证,采用化疗药物如含铂类、阿霉素类或紫杉醇类等进行化疗;(3)受试者体力状况尚好,卡劳夫斯基评分(Karnofsky)≥60分,预期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4)耳廓局部皮肤良好、无明显感染、破溃或瘢痕且愿意配合接受治疗者。排除标准:(1)研究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药物的试验,或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2)在化疗前24 h有恶心和/或呕吐者;(3)在化疗期间同时实施上腹部或头部放疗者;(4)患有严重肝脏、肾脏疾病或严重心功能不全者;(5)临床证明恶性肿瘤已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者有胃肠道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其他可能引起恶心和/或呕吐的疾病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肿瘤科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需化疗的住院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34~74岁,平均(57.37±11.56)岁;肺癌12例,胃癌7例,结肠癌1例,直肠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乳腺癌2例,胰腺癌1例,骨肉瘤1例,肾癌1例。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7~78岁,平均(55.44±11.99)岁;肺癌15例,胃癌6例,结肠癌1例,胆管癌1例,食管癌1例,乳腺癌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化疗开始使用化疗药前30 min缓慢静脉注射止吐药物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0.25 mg(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为欧赛;或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为止若)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注射时间为30 s以上。治疗组在使用与对照组相同药物的基础上同时使用耳迷走神经点刺激疗法。具体方法如下:先定位双侧耳廓的耳迷走神经点以及耳迷走神经上点具体定位:耳迷走神经点位于耳轮脚中点的下缘处,耳迷走神经上点位于耳轮脚中点的上缘处[2])然后用碘伏清洁患者双侧耳廓治疗部位的皮肤,以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规格0.25 mm×25 mm,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刺入耳穴,深度保持在进入耳廓软骨而不刺穿对侧皮肤,然后连接胃肠调控治疗仪(电脉冲式用交替波,即2 s有脉冲,下3 s无脉冲。脉冲频率为25 Hz,电流强度为0.1 mA,以患者的耐受为度。宁波迈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每次电针时间为30 min,到时间后取下针灸针和治疗仪,局部皮肤消毒。每日2次,连续3 d。

1.4 观察指标 采用自拟症状分级积分表格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事件标准(NCI-CTCAE)评分表制定分级积分表格观察记录两组出现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情况。观察方式以观察者现场观察询问结合患者自身日记记录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周期为自化疗开始前1 d至化疗开始后第3日结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评价疗效。(1)恶心分为0~Ⅳ级:0级为无恶心;Ⅰ级为轻度恶心,不影响进食及日常生活;Ⅱ级为中度恶心,影响进食及日常生活,Ⅲ~Ⅳ级为重度恶心,需卧床休息。(2)呕吐分为0~Ⅳ级:0级为无呕吐;I级为呕吐每日1~2次;Ⅱ级为呕吐每日3~5次;Ⅲ~Ⅳ级为呕吐超过每日5次。

1.5 疗效标准 恶心疗效分级标准:完全控制为无恶心;基本控制为恶心每日1~4次;中度控制为恶心每日5~12次;无效为恶心超过每日12次。止吐疗效分级标准:完全控制为无呕吐;基本控制为呕吐每日1~2次;中度控制为呕吐每日3~5次;无效为呕吐超过每日5次。有效率均以完全控制和基本控制两项总和来计算。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化疗后恶心情况比较 见表1。结果示化疗后第1日和第2日两组病例控制恶心的有效率相当(P>0.05),第3日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表1 两组化疗后恶心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病例化疗后呕吐情况比较(n)

2.2 两组化疗后呕吐情况比较 见表2。化疗后第1日两组控制呕吐的有效率相当(P>0.05),在化疗后第2日、第3日治疗组病例控制呕吐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2.3 两组病例化疗后出现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情况比较 治疗组病例在化疗后的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症状积分平均减少0.59分,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在化疗后的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症状积分平均增加1.16分,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随着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已经逐步成为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大多数化疗药物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有研究显示其中导致呕吐程度最重的药物为顺铂(DDP),其次为氮芥(HN)、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M)、柔红霉素(DNR)、表阿霉素(EPI)等[3]。

化疗导致恶心、呕吐的主要机制是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黏膜上的嗜铬细胞,使其释放出的5-羟色胺3(5-HT3)与中枢及外周的5-HT3受体结合从而将信号传入呕吐中枢和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发呕吐[4]。目前。临床常用的止吐药有胆碱能受体阻断剂、组胺受体阻断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及5-HT3受体阻断剂等。但是此类药物大多数对恶心、呕吐的治疗效果不佳,并且因疗效不佳而加大剂量,常导致头痛、头晕、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试验选用的预防呕吐的药物盐酸帕洛诺司琼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高亲和性5-HT3受体拮抗剂,其主要通过拮抗中枢化学感受区(CTZ)及外周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与5-HT结合,从而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其对于预防各种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恶心、呕吐具有较高的缓解率,但是其也存在着如头痛、便秘、腹泻、头晕、疲劳、腹痛、失眠等不良反应[5],所以常常会影响其使用效果,而且由于其平均终末消除半衰期为40 h,所以在临床化疗中只需要在化疗开始前30 min使用1次。但是,其对于24 h以后至72 h的延迟性呕吐的预防和缓解率较低。所以本研究采用一种其他治疗方法配合5-HT3受体拮抗剂同时使用,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提高其对延迟性呕吐保持较高的缓解率。

耳迷走神经点刺激疗法是通过刺激耳廓迷走神经分布区域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疗法是建立在耳针疗法与现代医学中迷走神经刺激疗法的基础上的。中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因此,耳与经络、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刺激耳穴可有效作用于全身经络,激发机体自我平衡功能,减轻不良反应。笔者在临床治疗呃逆、呕吐、胃痛等疾病时常常选择耳中、食道、贲门、胃等穴位而且经常获得很好的疗效。而这些穴位都分布在耳甲区,有研究发现[6],通过对人体耳廓神经分布情况解剖发现,迷走神经与舌咽神经耳支于耳廓后面对耳轮沟之中部穿至耳廓前面,分布于耳轮脚始部上下皮肤。此外,耳甲部的迷走神经末梢还在重要的初级中枢孤束核、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及其他多个核团均有投射[7]。这些联系都表明了迷走神经在参与耳针治疗内脏疾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刺激耳穴可以对内脏功能具有调节功能。本研究中选择的耳迷走神经点和耳迷走神经上点均在耳甲迷走神经分布的集中区域。通过针刺及电刺激这两个穴位可能是通过“耳-迷走反射”将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孤束核、迷走神经运动背核等核团,激发了人体自我平衡调节能力,调节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抑制大脑皮层形成的病理性兴奋灶[8],减少了呕吐信号传入对延髓呕吐中枢的刺激。此外,还有可能通过抑制胃肠道嗜铬细胞5-HT3的分泌和调节胃肠的蠕动,减轻了恶心、呕吐的症状。

本研究中盐酸帕洛诺司琼与耳迷走神经点刺激联合使用与单纯使用药物相比可以在预防化疗后急性呕吐和延迟性呕吐中发挥更好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仅在急性呕吐的预防中有较高的有效率,而且在之后的延迟性呕吐的预防中还能保持较高的有效率。除此之外,通过观察化疗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化疗的依从性。所以,耳迷走神经点刺激疗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而经济高效的方法在联合止吐药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等症状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9分册)[S].1991:10-11,14-15.

[2] 黄丽春.耳穴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6.

[3]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

[4] 王哲海,孔莉,于金明.肿瘤化疗不良反应及其对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

[5] 马剑(综述),韩正祥(审校).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对策[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9):627-630.

[6] 张诗兴,徐恒泽,姜文方.耳廓神经支配及其与耳穴定位的关系[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8,17(4):235-237.

[7] 梅志刚,朱兵,何伟,等.耳针作用的形态学基础-来自HRP神经示踪法的证据[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2675-2677.

[8] 曹翠琴,杨小梅.耳贴配合通附合剂保留灌肠解除化疗患者便秘[J].护理学杂志,2011,26(7):3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Auricular Vagus Nerve Acupoint Treating Nausea and Vomiting of Cancer Patient Induced by Chemotherapy

ZHU Weijian,XU Yan,ZHOU Jingzhu.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Jiangsu,Nanjing 210029,China

0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auricular vagus nerve acupoint treating nausea and vomiting of patients induced by chemotherapy.Methods:52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2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7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Both groups were intravenously injected Palonosetron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5 mL:0.25 mg slwoly.30 minutes before the chemotherapy.The treatment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at was given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at auricular vagus nerve acupoint twice a day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Results:The efficiency of both groups controlling nausea in the first two day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But at the third day after chemotherapy,th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group controlling nausea was 74.07%,higher than 40.00%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t the first day after chemotherapy,both groups controlling vomiting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But at the second day after chemotherapy,th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group controlling vomiting was 88.89%,higher than 64.00%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at the third day after chemotherapy,th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group controlling vomiting was 81.48%,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40.00%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Electroacupuncture at auricular vagus nerve acupoint of patients has better effect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chemotherapy and reducing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chemotherapy drug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Auricular 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Malignancy;Chemotherapy;Nausea;Vomiting

R245.9+7

B

1004-745X(2015)02-0291-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2.038

2015-10-23)

韩国统和医疗振兴院国际合作项目(CIMI-13-01-30)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wyp-025@163.com)

猜你喜欢

耳廓毒副恶心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搓耳
——护肾
题出的太恶心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NP和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比较
奇思妙想
运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