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配会热冷思考

2014-11-19陈大莲

图书馆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整合

[摘 要]当前的馆配会存在着数量多、频率密、效益低、同质化等问题,应规范市场秩序,对馆配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整合,并搭建图书馆、出版社、馆配商三方共享的出版信息发布平台,从而推动馆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馆配会;整合;信息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引 言

馆配会,又称图采会,是为各级各类图书馆现场采购图书而设立的销售平台。在当前图书零售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馆配会为出版社增加了图书展销的机会,成为各类全国性、区域性文化会展争相追捧的“香饽饽”,由各级各类协会、新华书店或民营馆配商举办的全国性及区域性的书市、书展、图书博览会和图书订货会贯穿全年。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各地有一定规模的馆配会不下50场[1]。

馆配会给参展商带来实际效益,使图书馆可以直观地了解图书的具体信息,也为图书馆、出版社、馆配商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然而,由于馆配会历史较短,还没有形成完善、标准的组织办法,其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不利于馆配产业链的平衡发展,规范馆配市场秩序、提升馆配会品质、推动馆配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成了书业共同的呼声。

2 馆配会举办概况与特点分析

2.1 馆配会举办情况调查结果

为了较为直观地展现目前馆配会的举办情况,笔者对多个出版社及馆配商的相关馆配人员进行了网络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一步辨别、筛选与整合,统计出2013年馆配会举办的概况,详见表1。

表1 2013年各类馆配会举办情况

2.2 馆配会的特点分析

馆配会的市场格局呈现多样化,形式各异。目前的馆配会有中国版权协会组织的,也有各省新华书店组织的,还有各个民营馆配商组织的,基本形成了以北京图书订货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三大书业品牌盛会为代表的全国性馆配会及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和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民营馆配商举办的地方区域性馆配会的市场格局。

馆配会举办时间较为集中。馆配会多集中在3—11月,其中,3月和9月共举办了39场馆配会,占2013年全年56场馆配会近70%。这是由学校经费到位时间、大中专院校开学时间及出版社的出版规律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参会图书馆类型有了较大转变。近年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对馆配会的参与度和采购金额都相对较高,高校图书馆的参与度有所降低。这是由于国家开始重视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起点比较低,对现采需求很大;而高校经历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之后,图书的采购已从数量级急剧扩张式的非理性采购阶段,逐步过渡到以学科建设和特色文献建设为主体的理性采购阶段。

3 馆配会存在的问题分析

3.1数量多,频率密

馆配会密集,让人目不暇接。从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图采会开始,各种各样的馆配会轮番登台,让出版社的馆配人员及图书馆的采访人员疲于应对,叫苦不迭。以馆配经理为例,他们要不停地布展、上会、撤展,从一个城市奔赴另一个城市,仅春季馆配会,出版社的馆配人员就要去至少20个城市[2]。这直接导致出版社的馆配业务人员流动性大,缺乏稳定性,不利于图书馆、出版社之间长期稳定的常态化信息沟通;同时,如此频繁地办会,图书馆配市场也显得十分混乱,有相当一部分馆配会打着公益旗号,实则赚取商业利益[3]。这种扎堆开会的图书现采模式需要变革。

3.2效益低、同质化

伴随着馆配会的扎堆,出现了馆配会形式、内容、产品同质化现象。馆配会的频繁举办,消耗了图书馆、出版社、馆配商有限的人力资源,增加了成本支出。与此同时,图书馆有限的购书经费被频繁的馆配会所稀释,订货码洋呈下降趋势。根据郑豪杰所作的调查,馆配会订货码洋在 2010 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大幅回落[4],以致许多馆配商和出版社人员在参加馆配会后,发出了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及成交利润还不够支付差旅费的抱怨,这都使不少出版社和馆配商对馆配会如鲠在喉[5]。同一时段内各馆配会上同一出版社的图书品种几乎相同,也使图书馆人员在辛苦奔波后,收获却不大。

3.3中小出版社专业性图书难觅

中小型出版社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馆配会增多的同时,展位费也水涨船高,使得出版社参会成本越来越高。早些年,出版社参加馆配会所需要的参展费用一般维持在一两千元,现在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有的馆配会不仅要缴纳高额的展位费,还需要给馆配会的订单降折扣发货,再加上参会人员的差旅费,整体费用直线上升,一些规模较小的出版社核算下来难以收回成本[6]。在巨大的参会成本压力下,中小出版社逐渐失去了参会的热情,致使一些图书馆很需要的平时拿新书数据相对困难的一些地方社、民族社、小社等社出版的专业性很强和馆藏价值很高的图书在馆配会上难觅。

4 优化馆配会的对策与建议

4.1加强对馆配会的管理力度

应加大行业的管理力度,扶优去劣。2014年5月成立的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图书馆馆配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国发协馆工委”)可以将馆配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整合,可以按主题或图书馆性质定位办馆配会,比如分别以学术、精品、科技、地方版为主,还可以按地方版、大学版、科技版等主题去策划、筹办馆配会,这种模式举办的馆配会主题明确,定位清晰,针对性强,便于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图书馆参与采购,出版社也可以有选择地带书参展。提高馆配会的质量,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链。

同时,也要对馆配会相关的网站进行整合。围绕着各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和春季北京图书订货会馆社高层论坛等主题,各主办方已经陆陆续续创办了十余个网络直播专业网站,致使大量的有用馆配信息被分散在不同的网站,不利于馆配资源的共享,新成立的“中国发协馆工委”可以从馆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相关资源集中到同一个平台,便于图书馆、出版社、馆配商三方的浏览与共享。

4.2构建书目信息共享平台

馆社信息不对称是制约馆配市场发展的瓶颈。目前馆配会如此密集地举办,与当前图书馆、出版社信息不对称有关。在馆配市场的产业链上,馆配商占据主导地位,馆配商的书目是图书馆最常使用的书目,馆配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经常会对出版社的图书信息进行取舍,图书馆获得的书目信息不完善,致使每年都有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因为图书信息的缺失、滞后、需求不对称而成为漏网之鱼,影响了图书馆馆藏建设质量[7]。

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公益性、权威性的书目信息发布平台,目前,馆配三方都已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图书馆方面,国家图书馆在做国家书目;出版社方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在联合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20家出版社筹备组建馆配服务联盟,组建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并发出倡议,各出版社要在“规定时间”给图书馆提供“规定格式”的图书数据,力图打造高效的“社馆直通车”数据服务[8];馆配商方面,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馆藏图书有限公司、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中心都在尝试做可供书目。新成立的“中国发协馆工委”可以在此基础上,牵头建立一个馆配三方共享的书目信息平台,这种良性的图书信息传播渠道一旦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3加强馆配会学术交流活动

加强馆配会的专题讨论或讲座等学术活动。配合馆配会的图书现采活动,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就业界众人关注的话题和动态与图书馆采购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如春季北京订货会图采会的“全国馆社高层论坛”、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的“大学出版论坛”、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中国书业馆配年会的“图书馆与出版社高层论坛”、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地方版图书博览会的“馆藏与出版”论坛等组织了图书馆、出版社、馆配商三方的专家学者就馆配服务、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对称、馆配产业链构建以及行业自律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已成为馆配行业信息交流与研讨的重要活动,这种学术交流活动值得馆配会借鉴。

以学术研讨取代“文化参观”,为馆配三方之间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了解信息、畅通交易搭建平台。通过研讨能寻求馆配主体各方的利益平衡点,建立积极健康的馆配市场生态环境,达到馆社店的互利共赢,促进馆配市场沿着有序的轨道发展。

5 结 语

建设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让馆配会模式推陈出新,有利于馆配业务沿着有序的轨道发展。今后还应不断调整馆配会在品种、布展等方面的建设,丰富馆配会的内容,形成一套与图书馆专业需求相契合的业务理念和行之有效的业务模式,在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深入打造有实效性的影响深远的品牌馆配会,使馆配会模式持久、长新。

[参考文献]

[1]馆社店三方如何共建健康生态下的文献资源建设[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1-21(14).

[2]馆配经理看2013春季馆配市场[N].中国图书商报,2013-04-26(17).

[3]李 苑.馆配业务:出版市场新增长点?[N].光明日报,2013-08-05(8).

[4]郑豪杰.打造美丽中国文化坐标——关于书博会发展历程之思考[J].中国出版,2013(9):6-10.

[5]夜 雨.捕捉现象背后的机会[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12-31(25).

[6]张 鹏.馆配会越来越火,更需理性面对[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10-22(25).

[7]孙莉薇.行走在十字路口的馆配市场[EB/OL].[2011-01-07].http://www.cpin.com.cn/html/2011/01/07/488005.html.

[8]施 红,刘志强.如何高效共建和谐馆社生态[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4-30(14).

[收稿日期]2014-07-16

[作者简介]陈大莲(1974—),女,馆员,硕士,闽江学院图书馆。

[说 明]本文系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多元化合作研究”(项目编号:JB13180S)的研究成果之一。

4.2构建书目信息共享平台

馆社信息不对称是制约馆配市场发展的瓶颈。目前馆配会如此密集地举办,与当前图书馆、出版社信息不对称有关。在馆配市场的产业链上,馆配商占据主导地位,馆配商的书目是图书馆最常使用的书目,馆配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经常会对出版社的图书信息进行取舍,图书馆获得的书目信息不完善,致使每年都有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因为图书信息的缺失、滞后、需求不对称而成为漏网之鱼,影响了图书馆馆藏建设质量[7]。

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公益性、权威性的书目信息发布平台,目前,馆配三方都已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图书馆方面,国家图书馆在做国家书目;出版社方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在联合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20家出版社筹备组建馆配服务联盟,组建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并发出倡议,各出版社要在“规定时间”给图书馆提供“规定格式”的图书数据,力图打造高效的“社馆直通车”数据服务[8];馆配商方面,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馆藏图书有限公司、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中心都在尝试做可供书目。新成立的“中国发协馆工委”可以在此基础上,牵头建立一个馆配三方共享的书目信息平台,这种良性的图书信息传播渠道一旦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3加强馆配会学术交流活动

加强馆配会的专题讨论或讲座等学术活动。配合馆配会的图书现采活动,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就业界众人关注的话题和动态与图书馆采购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如春季北京订货会图采会的“全国馆社高层论坛”、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的“大学出版论坛”、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中国书业馆配年会的“图书馆与出版社高层论坛”、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地方版图书博览会的“馆藏与出版”论坛等组织了图书馆、出版社、馆配商三方的专家学者就馆配服务、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对称、馆配产业链构建以及行业自律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已成为馆配行业信息交流与研讨的重要活动,这种学术交流活动值得馆配会借鉴。

以学术研讨取代“文化参观”,为馆配三方之间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了解信息、畅通交易搭建平台。通过研讨能寻求馆配主体各方的利益平衡点,建立积极健康的馆配市场生态环境,达到馆社店的互利共赢,促进馆配市场沿着有序的轨道发展。

5 结 语

建设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让馆配会模式推陈出新,有利于馆配业务沿着有序的轨道发展。今后还应不断调整馆配会在品种、布展等方面的建设,丰富馆配会的内容,形成一套与图书馆专业需求相契合的业务理念和行之有效的业务模式,在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深入打造有实效性的影响深远的品牌馆配会,使馆配会模式持久、长新。

[参考文献]

[1]馆社店三方如何共建健康生态下的文献资源建设[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1-21(14).

[2]馆配经理看2013春季馆配市场[N].中国图书商报,2013-04-26(17).

[3]李 苑.馆配业务:出版市场新增长点?[N].光明日报,2013-08-05(8).

[4]郑豪杰.打造美丽中国文化坐标——关于书博会发展历程之思考[J].中国出版,2013(9):6-10.

[5]夜 雨.捕捉现象背后的机会[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12-31(25).

[6]张 鹏.馆配会越来越火,更需理性面对[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10-22(25).

[7]孙莉薇.行走在十字路口的馆配市场[EB/OL].[2011-01-07].http://www.cpin.com.cn/html/2011/01/07/488005.html.

[8]施 红,刘志强.如何高效共建和谐馆社生态[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4-30(14).

[收稿日期]2014-07-16

[作者简介]陈大莲(1974—),女,馆员,硕士,闽江学院图书馆。

[说 明]本文系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多元化合作研究”(项目编号:JB13180S)的研究成果之一。

4.2构建书目信息共享平台

馆社信息不对称是制约馆配市场发展的瓶颈。目前馆配会如此密集地举办,与当前图书馆、出版社信息不对称有关。在馆配市场的产业链上,馆配商占据主导地位,馆配商的书目是图书馆最常使用的书目,馆配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经常会对出版社的图书信息进行取舍,图书馆获得的书目信息不完善,致使每年都有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因为图书信息的缺失、滞后、需求不对称而成为漏网之鱼,影响了图书馆馆藏建设质量[7]。

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公益性、权威性的书目信息发布平台,目前,馆配三方都已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图书馆方面,国家图书馆在做国家书目;出版社方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在联合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20家出版社筹备组建馆配服务联盟,组建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并发出倡议,各出版社要在“规定时间”给图书馆提供“规定格式”的图书数据,力图打造高效的“社馆直通车”数据服务[8];馆配商方面,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馆藏图书有限公司、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中心都在尝试做可供书目。新成立的“中国发协馆工委”可以在此基础上,牵头建立一个馆配三方共享的书目信息平台,这种良性的图书信息传播渠道一旦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3加强馆配会学术交流活动

加强馆配会的专题讨论或讲座等学术活动。配合馆配会的图书现采活动,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就业界众人关注的话题和动态与图书馆采购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如春季北京订货会图采会的“全国馆社高层论坛”、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的“大学出版论坛”、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中国书业馆配年会的“图书馆与出版社高层论坛”、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地方版图书博览会的“馆藏与出版”论坛等组织了图书馆、出版社、馆配商三方的专家学者就馆配服务、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对称、馆配产业链构建以及行业自律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已成为馆配行业信息交流与研讨的重要活动,这种学术交流活动值得馆配会借鉴。

以学术研讨取代“文化参观”,为馆配三方之间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了解信息、畅通交易搭建平台。通过研讨能寻求馆配主体各方的利益平衡点,建立积极健康的馆配市场生态环境,达到馆社店的互利共赢,促进馆配市场沿着有序的轨道发展。

5 结 语

建设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让馆配会模式推陈出新,有利于馆配业务沿着有序的轨道发展。今后还应不断调整馆配会在品种、布展等方面的建设,丰富馆配会的内容,形成一套与图书馆专业需求相契合的业务理念和行之有效的业务模式,在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深入打造有实效性的影响深远的品牌馆配会,使馆配会模式持久、长新。

[参考文献]

[1]馆社店三方如何共建健康生态下的文献资源建设[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1-21(14).

[2]馆配经理看2013春季馆配市场[N].中国图书商报,2013-04-26(17).

[3]李 苑.馆配业务:出版市场新增长点?[N].光明日报,2013-08-05(8).

[4]郑豪杰.打造美丽中国文化坐标——关于书博会发展历程之思考[J].中国出版,2013(9):6-10.

[5]夜 雨.捕捉现象背后的机会[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12-31(25).

[6]张 鹏.馆配会越来越火,更需理性面对[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10-22(25).

[7]孙莉薇.行走在十字路口的馆配市场[EB/OL].[2011-01-07].http://www.cpin.com.cn/html/2011/01/07/488005.html.

[8]施 红,刘志强.如何高效共建和谐馆社生态[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4-30(14).

[收稿日期]2014-07-16

[作者简介]陈大莲(1974—),女,馆员,硕士,闽江学院图书馆。

[说 明]本文系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多元化合作研究”(项目编号:JB13180S)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认识和思考
民俗文化 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论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