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林外史》中的妻与妾

2014-10-21刘婉竹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关键词:儒林外史女性形象

刘婉竹

摘 要:世人大多关注《儒林外史》的是它对于封建八股制度和科举制度的现实主义批判。而《儒林外史》对于封建女性的细致刻画、对于她们处境的深切同情也是非常具有进步意义的。本文就《外史》中一些典型的妻妾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儒林外史》;妻与妾;女性形象

前言

作为“人伦之始”的夫妇关系是封建社会秩序的基础,妻承担了维系这个社会秩序的重要责任。妾比妻地位更低一等,对夫要绝对服从,对妻也要服从。《儒林外史》就描写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妻妾形象,本文就几个典型的妻子与妾的形象进行分析。

一、《儒林外史》中的妻子形象

(一)八股制度下的贤良妻子——鲁小姐

鲁小姐是《儒林外史》中唯一一个对举业文章精通的才女。她在五六岁时,已经开始读《四书》、《五经》,在十一二岁时,就已经能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烂熟于心,不仅如此,还有“王、唐、瞿、薛,以及诸大家之文,历科程墨,各省宗师考卷,肚里记得三千余篇。自己做出来的文章,又理真法老、花团锦簇。”②鲁小姐的举业当行不仅表现在她对文章的熟记和写作练习上,还表现在她对八股文章的研读、点校,及对举业文章之外文学作品的玩笑态度上。在鲁小姐的闺房中,于“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部的文章。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此外,鲁小姐的举业当行还表现在她对此行才能之外知识的不以为然以及表现出来的玩笑态度,“人家送来的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他。家里虽有什么《千家诗》、《解学士诗》、东坡、小妹诗话之类,到把与伴读的侍女彩蘋、双红们看。闲暇时也教他诌几句诗,以为笑话”。③诗词之类对鲁小姐来说只是她在闲暇时拿来说笑的东西,而在其心中八股学问才是正道。

(二)封建礼教的殉葬者——王三小姐

王三小姐作为为夫殉节的女性形象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王三小姐的殉节是当时时代的产物,是封建伦理道德对女性的残害。王三小姐的形象并不只是单纯的一个个体,而是代表着千万被封建礼教束缚思想的“烈女”们。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烈女殉夫非但不是什么稀罕事,而且经常会有各地的督、抚、学政提供大批的烈妇名单奏请礼部旌表。“殉节”成为对一个妇女德行的最高评价,而“烈女”则被认为是广大妇女的表率。

当王三小姐的丈夫去世时,王三小姐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殉节。面对公婆的劝慰,她只是求公婆由着她去。看到母亲为她伤心以致病倒,她依然不改初衷。在她决定殉节的那一刻起,她的心就仿佛止水,“一般每日梳洗,陪着母亲坐,只是茶饭全然不吃”,④既没有诀别时对亲人的不舍,也没有对生的留恋。在王三姑娘身上体现的是在统治阶级对贞洁观念的极端强化下,节妇、烈女对守节死义观的坚信不疑和用自己生命殉道的决绝。

当然王三小姐的死主要原因一定是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造成的,不过对于王三小姐的殉节个人认为也有可能和她对其夫的感情也有一定原因。

(三)权势物欲的追随者——王太太

《儒林外史》是以“功名富贵”为主题描写儒林士子们在八股取士这种滑稽胡闹的制度下,利欲熏心,丧魂失魄,什么是非观念也没有了,什么理想和抱负都抛弃了,人人变得堕落无耻,糊涂愚妄而不自知。而王夫人在这种社会思想的熏陶下也对权利、财富有着一种病态扭曲的渴求心理。

王太太是布政司胡偏头的女儿, 父亲死后跟着哥哥过日子, 哥哥贪图钱财, 将她卖与人家做小。王太太做小的时候就不安分, 定要别人叫她太太, 否则便要骂人, 因此被大娘一顿嘴巴赶了出来。之后, 她又嫁给王三胖, 做上了真正的太太, 但对前妻之子和下人过于刻薄, 故而丈夫死后不久, 前妻的儿子便前来搜房。王太太! 有见识, 事先将值钱器物收拾起来,前妻之子不但没有搜出东西, 反被其借此出首到县堂去了。王太太后来上了媒婆沈大脚的当, 嫁给鲍廷玺, 发现受骗之后, 她一怒之下气成失心疯, 每天人参、琥珀养身子, 银子用完了, 人参、琥珀药也没得吃了, 病也不大发了。丈夫又得到一些银子后:“身子里又有些啾啾唧唧的起来, 隔几日要请个医生, 要吃八分银子的药” ⑥

吴敬梓一直用讽刺的手法描写王太太这个泼妇形象。一直叫她“王太太” 她已是鲍氏娘子了却一直沉浸在“王太太”的角色之中。她三次嫁人,一直在挣扎、在努力,想做一个“太太”。她只是有一個梦而已,但这个梦却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只因为她的出身,更因为那个社会、那种文化及其影响下的病态人生,男性士子尚不能圆梦,更何况处于更下层的女性了。

二、《儒林外史》中的妾的形象

(一)努力争取自身权利的妾侍——赵氏

吴敬梓对于《外史》中的妾的形象刻画的最深的就是赵氏。他用了第五、第六回两回的篇幅叙述赵姨娘“扶正”的经过。作为严家的妾侍,相当于家里的奴仆,为了使生活获得更多的保障,她采取了封建家庭中的合法手段——扶正——去改变自己在家庭的地位。正室王氏的不育和虚弱,加上自己那三岁的儿子以及擅于揣摩丈夫心意的优势,为赵氏的扶正带来希望。

首先在严监生的原配妻子王氏病重之际,对王氏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仅每日寸步不离的在病榻旁殷勤侍奉,表现出忧心忡忡的样子,每天晚上还在院子里为王氏祈福,甚至祈求菩萨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王氏的平安。这一切都为她在家庭中树立了一个温婉贤良、善良卑弱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这为她取得了王氏些许的信任。而当王氏建议让老爷把她扶正的话刚一出口,她便“忙”把老爷请进来,为自己扶正的事取得严监生的许可,可以看出赵氏等待这一时刻的来临已经很久了。“王氏已发昏过去”,赵氏的催逼加速了王氏的死亡。而赵氏为了爬上正妻的位子,费尽了心机。当赵氏取得了当家女主人的地位后,她对王德、王仁兄弟,还有大伯严贡生的态度则如对自家骨肉的亲兄弟、亲大伯一般,时时想着,银两、饮食总不忘了两位舅爷、大伯。这样的讨好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成效,她的主母身份得到了两位舅爷和大伯的一致承认。

但是,本以为终于“扶正”的她却偏偏赶上丈夫和儿子的去世,使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利益面前,严贡生便乘势欺负赵氏,逼她让出主屋,并瓜分严致和的财产。酒席中的那两位舅爷坐着就像泥塑木雕的一半,不置可否,其他乡绅和亲人也因为害怕严贡生而无法为她申辩,可见女性即使通过努力获得合法的正室地位,在父权控制下的封建家庭中仍是得不到任何保障。不过最终作者还是给了赵氏一个较好的结局。作者藉着赵姨娘的经历,反思女性在封建家庭妻妾制度中的境况,赵姨娘透过努力,以封建家庭的合法方式获取封建家族中认可的“主母”地位,最终却发现在丑恶的封建家庭制度下,作为女性终究无法在家庭取得任何的保障。赵姨娘扶正,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以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封建家庭制度中女性所处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回应女性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二)不甘于做妾的奇女子——沈琼枝

和其她甘于受封建夫权统治的女性不同,沈琼枝是一位拥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不甘于做妾的自由女性。处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女性是注定要依靠男性才能生存的,沈琼枝的行为却打破丁这一规则。很显然,沈琼枝的父亲是一个书呆子气十足的老书生,在处理她的婚姻大事时,十分糊涂,居然连婚书都没有立,就把她送到了扬州来成婚,真是印证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之说。当沈琼枝意识到父亲所犯的错时,并没有甘心屈服,她不甘于做男人的奴隶,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说,沈琼枝在觉得自己做人的尊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时,即使是给她良好的物质条件,也是无法让她屈从的。于是她机智的拐了东西,装作老妈子的模样逃出。从她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有胆识有计谋的女子,既没有一昧埋怨自己的遭遇,也没有甘心顺从自己的命运,在当时看来简直是“胆大妄为”的出走了。在出走之后,来到南京,她又公然挂出“精工顾绣,写扇作诗”的招牌,靠自己的双手谋生。这块招牌本身便是向封建礼教纲常的挑战。在社会向女人封闭的时代,沈琼枝作为一个妙龄少女,不仅冲出了闺门,在社会上抛头露面,而且还把自己的闺名公布于繁华闹市,以独立自主的身份,用自己的才学和绝妙的工艺立足于社会。难怪当时之人把她当做“倚门之娼,江湖之盗”。

沈琼枝和前文所描写的妻妾的形象是迥然不同的。她不甘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丑恶卑鄙的宋盐商。她以自食其力的身份独立于世;她要在斗争中为自身开辟出一条生存道路来;她要靠自食其力争取做人的平等权利,维护一个女人的独立人格。

最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断还其父,另行择婿”的机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她以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的新的妇女形象出现在中国小说史上,增添了闪亮的一笔。

注释:

① 金景芳,吕绍纲: 《周易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618

② [清]吴敬梓 箸,李汉秋 点校:《儒林外史》2002版 82

③ [清]吴敬梓 箸,李汉秋 点校:《儒林外史》2002年版82

④ [清]吴敬梓 箸,李汉秋 点校:《儒林外史》2002年版355

⑤ [清]吴敬梓 箸,李汉秋 点校:《儒林外史》2002年版98

⑥ [清]吴敬梓 箸,李汉秋 点校:《儒林外史》2002年版201

參考文献:

专著类:

[1] 李汉秋编:《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2] [清]吴敬梓 箸,李汉秋 点校:《儒林外史》2002年版

[3] 《儒林外史研究论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女性形象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