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4-10-21倪建祥梁峰丽

化学教与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课堂教学

倪建祥 梁峰丽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激励和赏识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化学思维;能力培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0-003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思维能力是人脑通过对输入信息加工整合而制作出思维产品的能力,是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综合体现。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把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逐步分析、比较,概括得出一般的规律。应用时通过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来认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激励和赏识学生,让学生愿学

思维能力要在思维中培养,愿意思维的前提是愿意学习。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愿望,这是教育的永恒。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成功的奥秘在于对孩子的热爱,这是教育的高超艺术,我们应该重视用爱的力量去感化、激励孩子。

今年刚毕业的学生陶某,高三年级开学时,他的化学成绩很低(120分的总分只能考50分左右),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我没有放弃他,课堂上把一些简单的常规题尽可能让他回答,让他逐步树立信心,由怕学变成想学,测试成绩也逐步提高(在班级中还是最后一名),但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慢慢地,上课时,他能主动回答问题了,也能提出一些问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出来了,认为老师没有放弃他,还是很关心他,在他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在高考中化学达到B级,顺利进入理想高校。

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每个学生都有一份才能,有的显山露水,有的看似没有才能,它却隐藏在不为人知的某个角落。教师,无疑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潜能开发者。不同的学生他们智力、能力、情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尊重差异的同时,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去了解他们的爱好,他们的需求,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充满自信,有学习和思考的愿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想

思维的起点往往是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激起学习动机,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具体地说,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编成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些“不协调”,引起认识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以满足其求知欲和成就感。这个过程也就是:认知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问题解决——求知需要的满足,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把握考纲和考试说明,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横向发展。另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间形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应多样化,可以设问的方式提出,结合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也可用实验的方式提出,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氯气遇干燥和潮湿的有色布条,现象为什么不一样?漂白粉长时间在潮湿空气中为什么会失效?课本中氯气的性质实验对人和环境都有危害,我们对实验进行怎样的改进,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形成连续的思维,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探索热情。

三、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敢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实验室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活动。在化学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维,敢于动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学生SO2的性质实验时,课本现有实验中SO2的泄漏对人和环境都有危害,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利于学生的观察、判断,鼓励学生思考,如何避免上述二个问题,思考出发点,密闭环境,反应物充分接触且保证一定的量,与学生共同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明显,整个实验过程SO2始终处于密封状态,无污染。

这样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多动手操作,多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鼓励学生多问,激活学生思维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

教师运用启发式、指导性的教学方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就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又要设法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有很大差异,所提问题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有些问题质量高,思考范围大;有些问题与学习任务相差甚远,甚至非常离奇。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学生都在努力思考,理应得到尊重。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探索解决,对没有价值的问题,也应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以免挫伤其发问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学生比较两个反应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浓硝酸氧化性大于稀硝酸,而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得到电子少,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得到电子多。通过实验条件和现象,告知学生,氧化性的强弱应该看哪种氧化剂容易把还原剂氧化,而不是看本身被还原的程度。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由重要的意义,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也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成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强烈自主意识,并能自觉地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其他各方面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 肖芙,王林发.情感教育的体验与引导[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 孙跃枝.论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4] 梁峰丽.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绿色化创新设计[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9)endprint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激励和赏识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化学思维;能力培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0-003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思维能力是人脑通过对输入信息加工整合而制作出思维产品的能力,是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综合体现。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把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逐步分析、比较,概括得出一般的规律。应用时通过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来认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激励和赏识学生,让学生愿学

思维能力要在思维中培养,愿意思维的前提是愿意学习。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愿望,这是教育的永恒。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成功的奥秘在于对孩子的热爱,这是教育的高超艺术,我们应该重视用爱的力量去感化、激励孩子。

今年刚毕业的学生陶某,高三年级开学时,他的化学成绩很低(120分的总分只能考50分左右),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我没有放弃他,课堂上把一些简单的常规题尽可能让他回答,让他逐步树立信心,由怕学变成想学,测试成绩也逐步提高(在班级中还是最后一名),但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慢慢地,上课时,他能主动回答问题了,也能提出一些问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出来了,认为老师没有放弃他,还是很关心他,在他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在高考中化学达到B级,顺利进入理想高校。

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每个学生都有一份才能,有的显山露水,有的看似没有才能,它却隐藏在不为人知的某个角落。教师,无疑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潜能开发者。不同的学生他们智力、能力、情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尊重差异的同时,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去了解他们的爱好,他们的需求,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充满自信,有学习和思考的愿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想

思维的起点往往是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激起学习动机,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具体地说,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编成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些“不协调”,引起认识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以满足其求知欲和成就感。这个过程也就是:认知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问题解决——求知需要的满足,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把握考纲和考试说明,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横向发展。另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间形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应多样化,可以设问的方式提出,结合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也可用实验的方式提出,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氯气遇干燥和潮湿的有色布条,现象为什么不一样?漂白粉长时间在潮湿空气中为什么会失效?课本中氯气的性质实验对人和环境都有危害,我们对实验进行怎样的改进,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形成连续的思维,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探索热情。

三、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敢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实验室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活动。在化学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维,敢于动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学生SO2的性质实验时,课本现有实验中SO2的泄漏对人和环境都有危害,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利于学生的观察、判断,鼓励学生思考,如何避免上述二个问题,思考出发点,密闭环境,反应物充分接触且保证一定的量,与学生共同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明显,整个实验过程SO2始终处于密封状态,无污染。

这样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多动手操作,多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鼓励学生多问,激活学生思维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

教师运用启发式、指导性的教学方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就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又要设法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有很大差异,所提问题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有些问题质量高,思考范围大;有些问题与学习任务相差甚远,甚至非常离奇。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学生都在努力思考,理应得到尊重。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探索解决,对没有价值的问题,也应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以免挫伤其发问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学生比较两个反应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浓硝酸氧化性大于稀硝酸,而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得到电子少,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得到电子多。通过实验条件和现象,告知学生,氧化性的强弱应该看哪种氧化剂容易把还原剂氧化,而不是看本身被还原的程度。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由重要的意义,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也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成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强烈自主意识,并能自觉地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其他各方面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 肖芙,王林发.情感教育的体验与引导[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 孙跃枝.论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4] 梁峰丽.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绿色化创新设计[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9)endprint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激励和赏识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化学思维;能力培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0-003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思维能力是人脑通过对输入信息加工整合而制作出思维产品的能力,是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综合体现。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把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逐步分析、比较,概括得出一般的规律。应用时通过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来认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激励和赏识学生,让学生愿学

思维能力要在思维中培养,愿意思维的前提是愿意学习。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愿望,这是教育的永恒。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成功的奥秘在于对孩子的热爱,这是教育的高超艺术,我们应该重视用爱的力量去感化、激励孩子。

今年刚毕业的学生陶某,高三年级开学时,他的化学成绩很低(120分的总分只能考50分左右),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我没有放弃他,课堂上把一些简单的常规题尽可能让他回答,让他逐步树立信心,由怕学变成想学,测试成绩也逐步提高(在班级中还是最后一名),但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慢慢地,上课时,他能主动回答问题了,也能提出一些问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出来了,认为老师没有放弃他,还是很关心他,在他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在高考中化学达到B级,顺利进入理想高校。

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每个学生都有一份才能,有的显山露水,有的看似没有才能,它却隐藏在不为人知的某个角落。教师,无疑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潜能开发者。不同的学生他们智力、能力、情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尊重差异的同时,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去了解他们的爱好,他们的需求,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充满自信,有学习和思考的愿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想

思维的起点往往是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激起学习动机,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具体地说,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编成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些“不协调”,引起认识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以满足其求知欲和成就感。这个过程也就是:认知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问题解决——求知需要的满足,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把握考纲和考试说明,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横向发展。另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间形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应多样化,可以设问的方式提出,结合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也可用实验的方式提出,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氯气遇干燥和潮湿的有色布条,现象为什么不一样?漂白粉长时间在潮湿空气中为什么会失效?课本中氯气的性质实验对人和环境都有危害,我们对实验进行怎样的改进,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形成连续的思维,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探索热情。

三、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敢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实验室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活动。在化学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维,敢于动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学生SO2的性质实验时,课本现有实验中SO2的泄漏对人和环境都有危害,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利于学生的观察、判断,鼓励学生思考,如何避免上述二个问题,思考出发点,密闭环境,反应物充分接触且保证一定的量,与学生共同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明显,整个实验过程SO2始终处于密封状态,无污染。

这样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多动手操作,多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鼓励学生多问,激活学生思维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

教师运用启发式、指导性的教学方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就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又要设法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有很大差异,所提问题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有些问题质量高,思考范围大;有些问题与学习任务相差甚远,甚至非常离奇。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学生都在努力思考,理应得到尊重。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探索解决,对没有价值的问题,也应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以免挫伤其发问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学生比较两个反应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浓硝酸氧化性大于稀硝酸,而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得到电子少,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得到电子多。通过实验条件和现象,告知学生,氧化性的强弱应该看哪种氧化剂容易把还原剂氧化,而不是看本身被还原的程度。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由重要的意义,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也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成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强烈自主意识,并能自觉地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其他各方面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 肖芙,王林发.情感教育的体验与引导[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 孙跃枝.论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4] 梁峰丽.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绿色化创新设计[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9)endprint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