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路线与我国基层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实践及其优化建议

2014-08-07孟祥宁朱懿

行政与法 2014年6期
关键词:服务型党组织群众路线实践

孟祥宁+朱懿+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在总结我国各地党的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带动经济组织建设,带动社会管理创新,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带动村民自治和带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从我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体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和理念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型党组织;群众路线;实践

中图分类号:D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4)06-0045-04

收稿日期:2014-04-29

作者简介:孟祥宁(1987—),女,安徽滁州人,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朱懿(1980—),女,壮族,广西财经学院讲师,国际特许公认会计师学会(ACCA)准会员,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和国际会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西部项目“十六大以来党在民族地区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与经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XDJ011;2014年度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校(院)级课题“边疆民族地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创立形成的,其经典的、科学的表述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核心命题,即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以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这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本文在总结我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其普遍规律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最早称掌握巴黎公社权力的领导者为公仆和勤务员。毛泽东同志指出,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 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1](p809)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p1096)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领导本质就是服务。关于群众工作,他是这样论述的:“我们的党是能够领导的,是不会被打倒的,因为我们同群众在一起,不是用宗派主义的态度对待群众、对待党外人士,不是用官僚主义的态度对待群众,不是用主观主义的态度处理问题。如果我们党过去能领导好,今后还是能领导好。共产党有没有资格领导,这决定于我们党自己。”[3](p274)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有两种努力,一种是执行了政策,联系了群众,做好了工作,完成了任务;另一种是工作看起来忙得很,但是实行的是命令主义,违反了政策,脱离了群众,完成不了任务,损害了党的信誉。……究竟是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好,还是依靠群众、说服群众好?事实作了最好的回答。”[4](p152-154)针对脱离群众的干部,他警告说:“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如果党的组织把群众的意见和利害放在一边,不闻不问,怎么能要求群众信任和爱戴这样的党组织的领导呢?如果党的领导干部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党纪国法,违反党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利私,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甚至对批评自己的人实行打击报复,怎么能指望他们改造社会风气呢!”[5](p177-178)

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他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6](p364)“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7](p369)2004年2月,温家宝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正式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口号。2005年3月5日,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此后,服务型政府被写入执政党的指导性文件中。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并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核心命题。以上论述共同构成了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各地践行群众路线与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

⒈党的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带动经济组织建设。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会制”引领企业发展与非公党建“同频共振”;湖北省老河口市创新党组织设置,构建鄂豫边贸党建新模式;四川省雅安市试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选用管理新模式;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实施“心灵绿洲”计划,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四川省南充市实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带头人考评机制;江苏省如东县构建非公企业党建“融和工作法”;广西玉林实行“支部+农村专业协会”、“支部+专业合作社”、“支部+致富项目”、“支部+农业专业市场”、“支部+产业基地”、“支部+农业龙头企业”等6种产业党支部模式;北海平阳镇平阳村花卉养殖协会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8]

⒉党的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带动社会管理创新。⑴社区建设:贵州省贵阳市城市区域化党建;福建省福州市的“135”社区党建模式;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的社区党建“两网”服务模式;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的“社区服务365”;新疆富蕴县社区党建“3421”机制;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社区社团党建;山东省诸城市“五位一体”社区化农村党建;四川省绵阳市绵州社区“五零”工作法。⑵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上海市静安区精心打造“白领驿家”;湖北省远安县推行“2+X”模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上海市浦东新区打造流动党员“新家园”。⑶管理环节创新:青海省海东地区固本强基抓党建;甘肃省敦煌市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上海市崇明县“民情日记”记录群众心声;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八家工作法”探索群众工作新路径。⑷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黑龙江省鸡西市开展党群义工服务活动。[9]⑸社会管理手段创新:广西综合治理模范县——崇左市大新县通过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维稳网络、促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的做法;贵港 “三级维稳基石工程”,百色“农事村办”、“农情乡解”,柳州的群众工作部,防城港的“六统强基工程”,崇左的“深入大走访”,南宁市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实践与探索。

⒊党的基层服务型组织自身建设。浙江省杭州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山东省曲阜市实行第一书记“1+1”制度,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山东省潍坊市大规模开展“包村联户”活动;新疆兵团农五师83团建立民情走访“四到户”机制;浙江省景宁县“乡会村开”,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云南省鹤庆县推行党员中心户长制,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探索“4+1工作法”,架起党群关系“连心桥”;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探索“三有三定三评”工作法,引导规范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百色“农事村办”、“农情乡解”。[10]

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河北省巨鹿县党组织“四步富民法”促农村发展;山西省干部下乡住村,领导包村增收;山西省长治市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省濮阳县推行“一定两评三公开”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村民自治。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实施“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宜州市安马乡经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村民自治组织和群众主体作用发挥。[11]

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天津市滨海新区实施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工程;上海政法委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学习型机关建设;辽宁省兴城市创建“农民大学堂”;云南省凤庆县 “农村家庭党校”搭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新平台。[12]

三、进一步优化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的对策

各地在践行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实践的创新探索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面对新形势下服务群众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还需要借鉴和推广现有的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实践和经验,对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进一步优化。

(一)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念创新

在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理念创新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⑴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领导于服务中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理念。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突出人文关怀,体现保障人权、尊重人格、服务为本的理念,对所有的群众统一对待、统一服务。⑵树立共同治理的理念。如果说19世纪至20世纪的改革家们倡导建立最大限度的中央控制和高效率的组织结构的话,那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要求我们改进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式,在加强党委领导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来。⑶树立民主协商的理念。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协商合作式治理实践,是我国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它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群众通过广泛的讨论,各方意见互相交流、理解和妥协,寻求并达成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或决策。它承认社会利益多元化的现实,鼓励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参与和对话,并且强调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人。

(二)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体创新

在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党建格局,借鉴北京、浙江和成都的园区、楼宇、市场、院落、社区党建方面的经验,突出党委领导的重要作用和功能,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党委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党委和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公共服务以及领导和服务好志愿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机制创新

在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方面,应在社会治理创新上进一步发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将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功能和作用同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群众利益维护机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和特殊人群的帮扶机制、社会治安体系建设、社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信访维稳和矛盾化解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四)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手段创新

在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手段创新方面,可以从适应我国城乡特色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提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与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还可通过机构整合、人员整合、信息整合和流程整合的方式,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机构和部门,树立“大部制”的治理理念,提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效能。

【参考文献】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共产党要接受监督[R].邓小平文选(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R].邓小平文选(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4.

[5]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R].邓小平文选(第2卷)[C].人民出版社,1994.

[6][7]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R].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8][9][10][11][12]冯俊,刘靖北.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刘亚峰)

猜你喜欢

服务型党组织群众路线实践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院系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浅谈如何加强国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论“微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