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建设调查与研究

2014-07-18商宇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调查建筑材料

商宇

【摘 要】就高职院校土建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对象,对该校土木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课程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高职建筑材料课程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 建筑材料 课程建设 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63-03

一、高职建筑材料课程建设调查

(一)调查目的

建筑材料是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指向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基础技能和专业知识。因此,研究探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建筑材料课程建设,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1.调查对象。包括建筑施工企业的同行专家、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专业教师以及该校近3年土木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

2.调查方法。包括座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座谈法是以调研会的形式,组织调查对象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建筑施工企业的岗位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对专业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方面的要求以及毕业生的工作经历等情况,为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提供依据。问卷调查法是采取根据需要和关心的问题把调查内容设计成调查表,附上说明和要求,提交给有关人员填写,收集和征求不同人员的意见,获取课程建设研究的基础资料。

3.调查内容。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设计了三种建筑材料课程建设调查问卷,分别了解建筑施工企业对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情况,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情况以及毕业生对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诉求情况。

其一,《建筑施工企业对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情况调查表》。该调查问卷设计了15个题目,预期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了解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认同情况;二是了解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具备建筑材料检验检测能力的要求情况;三是希望同行专家对建筑材料课程的学习内容设置及学习要求提出有效的建议。该调查问卷共发出20份,收回20份。

其二,《土木系专业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情况调查表》。该调查问卷设计了10个题目,预期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了解教师对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理解程度;二是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执行情况;三是希望教师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提出合理建议。该调查问卷共发出42 份,收回42份。

其三,《土木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情况调查表》。该调查问卷设计了12个题目,预期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了解毕业生在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的经历和情况;二是希望毕业生对在校学习期间学校的教育教学培养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三是希望毕业生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提出建议。该调查问卷共发出120份,收回116份。

(三)调查结果

1.以建筑施工企业为对象的调查结果。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普遍认为高职生应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综合能力应包括职业道德、合作能力、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认为一线管理人员具备建筑材料的检验检测能力对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调查中有37.2%的施工企业对所调查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建筑材料的检验检测能力的评价为一般,希望能尽快提高实践能力。最后,建筑施工企业认为在高职院校开设建筑材料课程很有必要,对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能力有很大帮助,对课程学习内容设置及学习要求提出的建议是:理论教学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并跟踪新材料的发展,突出材料基本性能与工程应用特性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的材料检测技能和对材料质量合格性的鉴别能力。

2.以专业教师为对象的调查结果。首先,教师对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认识统一,理解全面,对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有很高的积极性。其次,在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中,81.6%以上的专业教师都具备了“双师”素质,但大部分专业教师侧重于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实训课则主要由兼职教师担任,客观上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现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最后,教师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的建议是:建筑材料品种很多,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毕业生为对象的调查结果。首先,近3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历年平均初次就业率都超过96%,就业质量以及发展前景良好,学生满意度高,就业专业对口率达99%,毕业生在当地建筑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很高,毕业生的工作上升空间很大。其次,在本次问卷调查中,83.7%的毕业生认为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安排材料试验的课时数偏少,实验室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相关方面也不够完善。最后,毕业生对加强实践教学方面提出的建议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建筑材料实验实训中心设备仪器进行更新并增加数量,重视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建筑材料课程建设策略研究

(一)坚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

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主要特点是:课程设置由知识体系的构建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构建,课程内容由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向职业岗位技能的掌握,学习评价由知识评价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在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思想指导下,把掌握建筑材料基本性能及应用知识,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建筑材料的检验检测能力作为建筑材料课程的建设目标,从而实现课程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二)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1.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应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并跟踪新材料的发展,突出材料基本性能与工程应用特性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例如,“胶凝材料”章节主要介绍通用硅酸盐水泥,重点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技术性质及应用,掌握水泥的检验、储存及保管。“混凝土”章节主要介绍普通混凝土,重点掌握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选用,混凝土的技术性质,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砂浆和墙体”章节主要介绍砌筑砂浆和烧结普通砖,混凝土空心砌块的技术性质及应用。“防水材料”章节主要介绍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及各种防水卷材的应用。“建筑钢材”章节主要介绍钢材的工艺性能,各品种钢材的牌号、特性及应用。实践教学则注重训练学生的材料检测技能和对材料质量合格性的鉴别能力。重点掌握几种材料技术性质的试验,包括水泥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砌筑砂浆试验和钢材试验。

2.改革教学方法。建筑材料课程教材中文字性的叙述内容较多,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一是材料实物演示法。即将一些建筑材料样品拿到课堂上直接展示。例如,在讲解“墙体材料”这章内容时,可以拿出外观质量不同的几个砌块,进行砌块的外观质量检查和比较,对比合格与不合格砌块的外观,让学生认识表面不平整,有缺损和裂纹的不合格砌块,接着讲解不合格砌块产生的原因及在工程应用中的危害,学生从直观认知上升到理论认知,教学效果非常好。二是多媒体图片及视频演示法。即将多媒体文字、图片和视频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水泥的技术性质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图片展示水泥试验所需的各种仪器,水泥试饼体积变化出现裂缝、弯曲变形的前后对比,再观看水泥凝结时间、水泥体积安定性、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等视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三是工程案例教学法。即运用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在讲解混凝土耐久性这部分内容时,先讲述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指标,耐久性良好的混凝土对工程的重要意义,再引入某些工程中有缺陷如出现蜂窝麻面、开裂等现象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总结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若干措施。运用工程案例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其深入思索,理解复杂的现象和原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目标。

(三)加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

1.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从配套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建设,发挥实践教学的真正作用。

实践教学硬件方面的建设方法有:努力构建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两个基础平台——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单位。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建筑材料实验实训中心和建筑材料综合展览室,能够满足学生在校内进行各种材料的试验操作学习。校外实习单位能够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拓展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

实践教学软件方面的建设方法有:组织成立专门的实习实训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实训基地和实训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实现校企共赢。

2. 拓展和延伸实践教学内容。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始终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并且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把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获取更多的知识。

其一,课程教学从校内向校外的延伸。建筑材料课程实践性强,应重视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的有效结合,把教学内容延伸到校外建筑材料专业市场,延伸到建筑工地,多组织学生去建材市场或施工工地参观。例如,在讲解钢筋混凝土用钢这部分内容时,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的钢筋加工棚实地参观,了解热轧钢筋的分类、钢筋的取样检测方法、钢筋的加工工艺等知识。又如,在讲解建筑装饰材料这部分内容时,组织学生到建材市场参观,了解装饰材料的品种和规格、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学习选择装饰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其二,课程教学向互联网络的延伸。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时数有限,而牵涉的教学内容较多,课堂上重点学习教学大纲里要求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其他的了解内容只能放在课外学生自学,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是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和课外学习内容的补充。例如,在讲解水泥技术性质这部分内容时,由于教材上讲述的判定水泥合格性的标准不够详细、全面,课后可以指导学生到网上自行下载新标准的全部内容,进行补充学习。如混凝土施工规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下转第76页)(上接第64页)砂浆、墙体材料、钢筋等新标准和新规范,都可以从网上下载并进行学习。

其三,课程作业形式和内容的延伸。课程作业是在学习完相应的课程后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的考查,布置的课程作业通常以教材的复习思考题为主,形式单一,内容也比较简单,为此可以改革课程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增加誊写综述性小论文的形式,以某种材料为主题,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综述性小论文,这样学生就必须阅读课外资料,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混凝土掺合料这部分内容后布置课程作业,以粉煤灰在中、低强度普通混凝土中的应用为研究主题,设置若干个论点。论点一:了解目前国内对于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应用的研究水平和现状,分析粉煤灰应用于低端混凝土的研究盲点。论点二:分析粉煤灰应用于混凝土后对其性能的影响。论点三:比较多种掺加粉煤灰混凝土的各自特点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学生任选某一论点作为课程作业的内容,利用学院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有关资料的查阅和收集,了解粉煤灰作为混凝土的活性矿物掺合料,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混凝土的成本,顺应绿色混凝土的发展理念,明确合理利用粉煤灰资源,对于节省能源,消除环境污染,摆脱制约能源部门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校土木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提出建筑材料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改革对策,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刚.建筑材料课教学新方法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2]常婧莹.如何搞好《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5)

[3]曹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周静丽.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J].山西建筑,2010(7)

【作者简介】商 宇(1970-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讲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材料、教学管理。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调查建筑材料
能自我修复的建筑材料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