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诱思 以思促练

2014-04-14宗在红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

宗在红

【关键词】体育教学?摇以学诱思?摇以思促练

【中图分类号】G?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125-01

不少人认为,体育课是最好上的课,体育教学就是带学生到操场上做做游戏,教师和学生没有作业难的烦恼,没有考试的压力。其实不然,体育教学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教师要能根据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启发学生建立运动细胞、运动神经,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动作技能。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既增强体质,又能使各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呢?

一、“以学诱思”,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

(一)精讲要领,避免学生听觉疲劳

在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是示范多,讲解少;也有一部分教师几乎是“满堂灌”,讲得特别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在体育课堂中,“讲”是必不可少的,但怎样讲才能既不使学生厌烦,又能让学生很快记住教师所讲呢?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详略得当,切不可泛泛而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所要学习的动作要领、学生比较容易犯错的部分,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有效的讲解,进行有针对性地精讲。比如,在教学“三级跳远”时,笔者结合三级跳远的特点,以及学生容易犯三跳节奏混乱、踩不到板或容易踩线犯规的错误,对三级跳远的动作要点进行了归纳。在教学时,笔者没有反复示范,也没有啰嗦地讲解,而是将动作分解,并配以相应动作的顺口溜:“一跳单足跳,腾空勿过早;二跳跨步跳,挥臂摆腿要协调;三跳为跳跃,收腹展髋落地牢。”学生对顺口溜喜爱有加,在念顺口溜的过程中就能提醒自己注意各个环节的动作要领,无需教师反复讲解。这样就能让教师从繁琐的讲解中解脱出来。

(二)情境中启思,避免学生学习乏味

体育课堂上如果只是让学生操练各种动作,或是直接告诉学生动作要领,往往会使学生失去运动的兴趣。情境教学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引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跳跃”时,笔者将全班同学分为“青蛙”组、“蛤蟆”组、“小狗”组,并要求他们模仿这些动物做跳跃的动作。在学生试跳之后,笔者提出:“哪种动物跳的远?你在扮演小动物的过程中是如何跳跃的?跳跃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变学为思,教师变教为导,既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以思促练”,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让学生机械、重复地跟着教师模仿动作,而是要善于利用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基本动作的欲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体机能特点,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设计具有感染力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对所学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有进一步的理解,让他们从“不知”到“已知”,从不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通过多层次诱思,让学生发现和解决体育问题,从而产生练习的欲望,达到体育教学的最佳状态。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笔者一改以往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方式,而是在地面上安放了一些小木块,然后提问:我们该如何跳过这些小木块呢?话音刚落,学生已经开始了立定跳远。紧接着笔者又提出:怎样才能跳得更远呢?学生议论开了,结合先前的试跳,有学生发现要先端下身子,使劲往前跳;也有学生发现两脚要分开,和肩膀差不多宽,才能跳得比较远;还有学生认为,起跳前要两臂前后摆动几次……在教师的问题中,学生得以思考,在思考中练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跳远的技巧。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巧妙地使用教学方法让体育课堂充满灵气,让学生能爱上体育课。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
浅析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