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数学的工具性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14-04-14潘江武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

潘江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摇工具性 生活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0114-01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多种形式、多种策略、多种角度学习数学。

一、挖掘生活素材,打造生活化课程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只有遵循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把生活引入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元、角、分”时,笔者采用三步走的教学策略:

1.逛一逛。让学生跟随父母或亲人逛商店,亲身感受“元、角、分”在生活中的应用,真真切切体会身边的数学。

2.说一说。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时候要用到“元、角、分”的知识,讲一讲买东西的经历,想一想掌握“元、角、分”的知识有什么好处。

3.演一演。先请学生回忆认识哪些人民币,它们之间怎样换算,然后模拟买卖东西的场景,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进行自由的买卖。

低年级的学生智力水平还有待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及生活中的数学常识,依赖于实际生活经验,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通过活动与思考,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内驱力。

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必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学好一门学科,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学的实用性,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时,笔者首先请学生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度、宽度、厚度大约是多少,再让学生拿起直尺量一量,比一比谁估算得最接近。通过测量,发现数学书的长度比20厘米多8小格,宽度比14厘米多6小格,厚度只占1厘米里面的6小格。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直尺上的刻度,数一数1厘米里面分几个小格,从而引出“毫米”单位:1厘米=10毫米。最后用精确的数据记录下数学书的长度、宽度、厚度。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与方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以实物为教学用具,用较为直观的方法估计物体的长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这样教学,不仅发展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体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可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经过探索和研究,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综合实践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时,笔者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列举本班学生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观察比较所列身份证号码的特点。

2.明确身份证号码编码规则。

3.搜集各类有关编码的信息。

4.给班级学生编学号,体现入学年份、年级、班级、性别、序列。

编码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由简单的数字组成的序列所代表的特定含义。感受到编码的作用,让学生把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遵循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生活中包含丰富的数学知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新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生活
生活感悟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