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4-04-14唐群英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

唐群英

【关键词】有效教学?摇实践?摇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32-02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由2001年秋季学期使用新教材开始,语文课堂教学就出现了变化。我们大胆地进行改革,不断地探索、总结,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思路。然而,时间也在考验着我们每一个教师,10多年来,有多少教师是真正地在坚持走课改之路,有多少教师仍然以为使用新教材就是进行课改,又有多少教师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进行了课改,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初中任教的语文老师,笔者根据本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现象,就如何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单一,如只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成为相对独立的三个教学目标。殊不知,由设计单一的教学目标到设计多元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改革的重大改变。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结果,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去考虑。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还要注重体现隐性学习目标的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去探索和实践而生成的学习目标,这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

例如,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2.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积累文言词句。3.深入理解,积极思考,认真讨论后获得感悟和启迪。这3个教学目标看似简单,却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而学生在积极思考、认真讨论采用何种方法找到石兽这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这正是我们需要体现的课堂教学的隐性目标。

二、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缺乏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的意识,有的教师是不会或不擅于创设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例如,在一次研究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课文《南京大屠杀》时是这样导入教学的:1.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南京的昨天、今天。2.同学们,电影《南京大屠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整个教学导入环节,基本上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学生没有参与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导入显然是无效的。

不可否认,虽然这位老师创设了教学情境,但是在教学导入环节为什么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呢?原因在于,这位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创设教学情境。在乡镇学校,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看过电影《南京大屠杀》,以学生的经验积累来看,也不知道南京的“今天”,更别说南京的“昨天”了,结果教学导入环节就成了老师的“独角戏”。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有创设教学情境的意识,还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创设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文《地毯下的尘土》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选取的图片是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的插图,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图片的出处。2.举例说明图片中的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当学生看到熟悉的图片时,都抢着回答,整个教室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教师也很轻松地切入了教学主题。可见,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能够较快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进入教学。

三、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知识训练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习惯于把生字新词一次性地全部板书出来(或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然后让学生认读,或当堂听写,这个教学环节往往在教学导入之后或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进行。要求学生会读会写生字新词固然重要,但这样的机械记忆却无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有的教师喜欢把认读生字新词这个教学环节单独拿出来,完成教学任务后便匆匆收工,有的教师则是省略了这个教学环节,以为实施新课改就不需要讲解生字新词了。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职能决定了我们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是要学会运用。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呢?笔者认为,生字新词的学习应采用随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接触语言材料和语文实践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

例如,教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师在讲解词语“蛰伏”时可以提问学生:“针鼹还有那些生活习性?”当学生回答针鼹在冬天蛰伏时,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个词语,同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蛰伏”一词的含义。又如,教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苏州园林》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标本”一词,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最后提问学生:“文中的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能够依据前面学习的苏州园林的知识来理解“标本”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可见,采用随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群体无意识问题多的现象,如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设计不够合理,缺乏层次,没有突出重点。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课时,一共提出了9个问题,并且常常是两三个问题一起抛出,学生显得手忙脚乱。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一课时,提出的群体无意识问题更多。

我们在课堂上为什么要提那么多的问题呢?这些提问都是有效的吗?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要看学生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技能。教师在教学中不是不能提问题,而是要控制问题的数量。试想一下,教师如果在1分钟里提出2个问题,学生还有思考和自学的时间吗?笔者认为,教师要学会控制问题的数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对话的机会,围绕课文重点多提一些非确定性答案的问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

例如,在教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文《巨人和孩子》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巨人的花园里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巨人的变化起关键作用的是孩子们的童真与爱。为什么孩子能给花园带来春天?3.这篇童话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学生围绕这3个问题学习课文,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引导。显然,这组问题不多,但富有层次,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给学生留出了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这样的问题设计才是有效的。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适度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管有没有必要,都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众多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教师只是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学生交流探讨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教师的指导调控不到位,无法达成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度。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学相长,只有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做法是: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在内容上要注意整体性、综合性,要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思考价值。其次,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减少学生的依赖性和盲从性。最后,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来看,可以参照这样的流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活动—成果展示—评价激励。

例如,为了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指定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管理和指导本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来指定小组长的人选。其次,各小组成员完成自己的任务后,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第三,各小组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小组长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发言内容包括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本组表现最佳的成员。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组长的总结进行评分,评出本次小组学习活动的“最佳之星”,评分标准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来确定。当然,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无效的做法还远不止以上这些,比如,为了追求新奇的教学效果而采用华而不实的教学手段,过度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可见,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新课改实施了这么多年,我们走了一些弯路,但庆幸的是,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只要我们本着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宗旨,在实践中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和反思,努力改进,就一定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
薄弱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试议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小妙招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