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通货膨胀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2011-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购买力计价存货

薛 丽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浅谈我国通货膨胀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薛 丽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逐渐增长,通货膨胀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并且有由结构性通胀向全面性通胀发展的趋势。通货膨胀给资产计价和收益计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得以历史原则和币值稳定假设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文章旨在通过揭示通货膨胀给传统会计带来的影响,找出传统会计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存在的潜在问题,采用局部调整或全面调整的手段消除通胀的影响,可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得到保证。

通货膨胀;会计信息;会计实务;失真

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十个百分点以上,而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自2006年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以来,能源产品价格也随之逐渐升高,房价更是水涨船高,在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现行会计政策下,通货膨胀势必会造成对会计信息的歪曲,也给会计核算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一)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从城市到农村,从工业到农业,无不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国家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了食品产量供不应求,价格自然随之涨高。由于食品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中的30%左右,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为直观。我国国内粮价在2006年10月以来开始走高,2007年上半年,我国粮食、猪肉价格分别上涨了6%和45%。目前来看,鲜菜、鲜果和食品价格的上涨是主力。由于粮食、猪肉等商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在产业链条中均属于上游产品,它们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

(二)房地产投资规模居高不下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局部过热现象,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达40000亿元,同比增长26.7%。房地产投资依然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力,一方面,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获利能力比较强,使得有相当一部分人投资其中,使得房地产的投资具有泡沫化,从而也引起了相当程度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在进行城市化运动,期间需要加大对公共设施方面的投资,城市化驱动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再有,2008年的奥运会带动了国内和部分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成为通货膨胀的一个诱因。投资的强劲增长是拉动总需求乃至通货膨胀的直接动力。

(三)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对原料的需求十分旺盛,导致在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的价格普遍上涨。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更加剧烈,美元以不断贬值的方式向全世界输出了货币的通胀。作为一种世界货币,美元的贬值使得全世界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全线上涨,原有期货价格涨幅提高了109%,而中国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旺盛,自然会受到美元贬值的巨大影响。

二、通货膨胀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动摇了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假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自身价值也在不断变化,而会计核算又无法随货币的变化及时调整。所以,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前提条件是其本身的价值应稳定不变,但是货币的价值无法在波动的经济活动中保持一致的价值。当发生通货膨胀时,不同时期的货币购买力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仍以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其结果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单一性

目前我国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对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规定了相应的核算要求。但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购买力下降,原先的币值不变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存在依据发生了动摇,可比性原则、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与稳健性原则的涵义也发生了改变。此时,仍旧按照传统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势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引起一连串负面影响。一方面,在通货膨胀环境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使得不同时期获得相同资产付出的价值有很大差异,从而导致同一企业不同期间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时期的货币贬值和商品本身价格上涨两方面作用,造成历史成本计量下的账面价值与现实价值发生巨大背离,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三、通货膨胀下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一)宏观表现

1.基本会计数据失真,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化

市场发生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幅度明显,企业手中持有的是货币资金还是实物,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有很大影响。因为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是以货币资金形式持有的,则这部分金额是固定不变的,但它们所代表的实际购买力却随物价的上涨而下降;与此相反,如果企业手中持有的是同等价值的实物,它们所蕴藏的购买力却不随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变化。所以,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一般会遭受货币购买力损夫,持有实物资产一般会获得持产利益;持有货币性债权一般会遭受货币购买力损失,持有货币性债务一般会获得货币购买力利益。

2.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失真

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是按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无论物价如何变动,资产和负债始终只能按发生交易时的代价或承诺支付的金额计价。这就必然使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资产负债表中所记载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远远小于现实价值,由此形成的会计信息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不能真实地反映现时的财务状况。

权责发生制是以收付应归属的期间为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在经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货币的时间价值相差很小,企业获得的利润与实际是基本相符的。但在通货膨胀发生时,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是不同时点现时收入的汇总,成本或费用是按历史成本结转的,二者相减得出利润,从理论上来说形成无意义的配比,从实务来说必然虚增了利润。

3.企业自有资产的保持情况不能得到恰当反映

企业的自有资产也是净资产,表示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净资产的确认受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所制约。在持续经营条件下,以上各个项目必须分期计量,而各个会计期间的货币价值和资产价值又因通货膨胀的发生各自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无论是从“财务资本”的角度,还是从“实体资本”即企业生产或经营能力的角度,投入资本的保持情况均难以得到恰当反映。

(二)微观表现

1.对折旧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按期是需要计提折旧的。企业计提的折旧是根据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和折旧率三个变量来确定的,折旧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资产的折余价值,还影响到收益的准确性。在经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企业计提的折旧费应该反映的是这段期间企业对该项资产的损耗程度,则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与现时的价值基本是相符的。但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计提的折旧费实际少于资产真实价值的损耗度,也就会出现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与现时的价值不相符的现象。换句话说,企业计提的折旧费不足以重新购置企业已损耗掉的资产。由此,直接导致的所谓“高收益”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税赋,造成了企业无端的一种成本,从而造成了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误导,尤其对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重工业企业的影响更为重大。

2.对存货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存货是企业的储备物资,用来进行正常生产、销售等。对于存货的计价方式,《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几种方法,通常采用先进先出、个别计价法和加权平均法。在币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采用何种计价方式对企业的收益影响并不大。但如果在经济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存货的计价方式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进而涉及到税赋的多少。即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企业在报告期的收益和税赋也不相同。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如果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就会无形中造成企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降低,进而虚增企业的利润。

3.对应收款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应收款项是企业销售货物以后,准备在将来收回来的一项资产,而这项资产本身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异所导致的风险。在通货膨胀发生时,相等金额的货币等将来收回时,已经不能再买到等值的货物,换句话说,企业是要遭受一定的资产损失。所以,应收账款数额比较大的企业,在通胀发生时要面临更大的风险。

四、调整通货膨胀对会计影响的手段

(一)局部调整法

1.对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在我国,在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时,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折旧方法,很多企业为了计算上的方便,一般选择直线法来摊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设备更新的速动也逐渐加快,在面对折旧基金相对不足的情况,我国的折旧率相对来说计提的幅度普遍较低。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原规定幅度计算出来的折旧费无法弥补产品对设备的真正消耗程度。鉴于此,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费用,使其与实际消耗的价值水平相当。

2.对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或者“加权平均法”

我国在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存货计价方法,更多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来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但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先进先出法已经不能再准确地反映企业发出的存货,因为先发出存货的价格在后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避免此种现象,企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或者加权平均法来计算存货的成本。很多国家的税法中也都同意企业的存货采用该种方法,这样可以使企业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也能得出真实的财务信息,有利于避免虚盈实亏的现象。

3.对应收款项做到有备无患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应收款项形成的风险用提取坏账准备的方式来应对,但由于该项内容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发生,所以当真正发生通胀时,账面上反映的金额还是要低于其实际价值。为了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企业在业务发生时,应将通胀因素作为一个条款列入合同,以防自身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二)全面调整法

1.采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进行全面调整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又称货币购买力会计,是以一般物价指数将会计报表中的各项数值加以调整,从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按货币的现时购买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该会计模式并没有改变传统会计的计量基础,仍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标准,只是计量单位采用相同购买力调整。这样计量结果所反映的财务报表,不仅克服了因通货膨胀使各项业务发生时间因币值不同而不易配比的缺点,同时还可以使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指标具有可比性。

2.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并且与资产有关的信息可以持续可靠地取得时,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这样可以了解企业固定资产在现时条件下的规模,保证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现实价值、实物资本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

3.当前,财务报告已进入“附注时代”,报表附注的内容已经构成财务报告不可或缺的部分,有的国家附注的信息量已经超过了财务报表本身的内容。报表附注已成为报表使用者全面、准确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部分。通货膨胀时期,在报表附注当中,可以注明本年度的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对本年度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等内容。

[1]刘永泽,傅荣.高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90-200.

[2]范益辉.浅析会计信息披露涉及的相关问题[J].财会园地,2006,(8).

[3]陆艳,刘鸿渊.浅析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环境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冶金财会,2001,(12).

F23

A

1673-0046(2011)03-0055-02

猜你喜欢

购买力计价存货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谁是你的消费导师?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
商品房购买力分析
代保管存货的会计处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