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后方法教学

2011-08-15张荣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教学法理论高职

张荣华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后方法教学

张荣华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文章通过从后方法的视角去探索高职英语视听说的全新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担任此门课程的教师找到能够帮助学生视听说能力的教学新思路。

高职;视听说课程;后方法教学

英语的视听说课程是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课。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社会对高职学生视听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强调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视听说能力,也一直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探索。但实际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方面。论文拟从后方法视角来探讨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新思路。

目前英语视听说所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⑴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又称“口语法”、“句型法”、“结构法”。这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把语言应用能力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这种理论的优点在于重视对话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弊病在于不能有效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只是枯燥机械的模仿与重复。⑵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意念法”、“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这种教学法以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理论为基础,其优点在于强调学生的口语能力,缺点在于对语言的准确性、写作能力以及文法意识重视不够。⑶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method)。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这种理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完成具体的任务,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交际过程和语言功能,然而缺点在于,教学任务难易度的设计、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关于学生以何种形式参与以及如何做出教学评价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⑷多媒体教学法是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结合在一起的立体教学,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法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其缺点在于,教学条件的差异、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基础不同、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等等诸多因素会制约其教学效果。⑸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学外语的方法。以传统语法作为教授外语的基础,翻译是教学的基本手段。其优点在于学生学习掌握语法规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外语和运用外语的能力;弊病在于重视书面语,而忽视口语教学,长期使用语法翻译法会使学生患上外语聋哑病。这些教学法流派都各有其优缺点以及独特的适用范围,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师需要对以上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考虑,不可生搬硬套。也就是说,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应该寻求超越这些教学方法之上的教学方法,去探索更新的教学理念和途径——后方法教学。

一、关于后方法教学理论

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post-method pedagogy)指的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外语教学研究中出现的从根本上超越传统“教学法”概念的一种外语教学思想,是继方法教学之后二语教学理论的一个最新发展,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在二语教学上的映射,其理论主张散见于Stern、Alwrigh、Richards、Pennycook、Numan、 Brown、Freeman、Kumaravadivelu和Bell等学者的论著中,其中以印裔美籍学者、加州San Jose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Kumaravadivelu为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集大成者。国外关于后方法的研究最早当属语言教育专家Stern,他的“三维框架”(three dimensional framework)——语内—语际、分析—体验和显性—隐性,从语言学习角度阐释后方法教学理念;Pennycook、Prabhu等学者提出“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关键不在于采用或设计何种方法,而是如何适应不同的需求产生最满意的教与学的效果;Alright构建出“探索实践框架”(exploratory framework),从教师发展的角度阐述后方法教学思想;后方法语言教学研究最具影响的是美国应用语言学教授Kumaravadivelu,他从教育和发展角度构建了后方法具体框架——“宏观策略框架”(macro strategies framework),并提出十大“宏观策略”(macro strategies),认为要留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设计出符合当地需求、满足各层次需要的微观课堂。Kumaravadivelu用“核心”和“外围”这两个概念对教学法理论作了评析,他认为,处于“核心”地位的理论专家把方法概念化,使之成为一种理论模式,而处于“外围”的教师只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对该教学法理论予以理解、接受,形成的是一种自上而下(top-down)方法运用模式,教师作用“边缘化”了。这种普适性(one-size-fits-all)的“饼干模子(cookie-cutter)”是无法有效指导复杂、变化、有着不同需求与背景的语言教学。Kumaravadivelu认为,后方法语言教学具有三个特性:第一,特殊性。外语教学所面对的制度、文化、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其特殊性。第二,实践性。教学方法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不是僵死的模式,而是动态发展的。第三,可行性。语言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只有符合教学情境,方能行之有效。

二、后方法视角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国内关于后方法研究主要有:成晓光总结了“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研究七大方面的转变;陶健敏反思传统教学方法,倡导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回归;郑玉琪、陈美华确定了“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学一系列教学原则;董金伟阐述了后方法外语教学的三大特征,以及体现这三个特征的三个要素。中外许多研究者和教师提到了现在的语言教学已经进入“后方法时代”,笔者认为这一提法为时尚早,尤其在中国高职高专英语界。后方法教学理论、原则和实践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完善和普及。

三、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后方法教学体系

教学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师生的过往经验和经历、语言文化差异、学习者的语言需要和社会需要,都会对教材开发、教学计划制定、课堂活动形式以及评价方式等产生潜在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对课堂内外诸多因素作相应的研究,根据自身的教学理念、风格和经验,构建一个自下而上(down-top)符合具体特定语境的实践性教学理论体系,同时,还需要不断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自己的理论实践化。根据后方法教学理论,现有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能够不完全适应中国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的教学环境,教师也不必创造出某一全新教学方法或模式。换言之,高职高专视听说英语后方法教学不与某一个教学方法或模式挂钩,它需要在一个统一的体系中进行,这个体系是建立在高职高专视听说英语教学的特定性、二语习得理论、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和未来岗位或岗位群要求等基础上的,由不同的操作原则构成的一个动态变化教学框架——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后方法教学体系,教授视听说课程的教师可以以这个体系为基础设计出有效的符合特定课堂教学情境的教学活动。

1.把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正如Kumaravadivelu指出的,如果切合具体语境的教学知识只能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那么教师就能够将他们的实践理论化,将理论实践化。近年来,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师梯队呈年轻化的趋势,多数一线教师是刚刚走出校门的英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不可否认,他们有着扎实的语言功底,对教学理论掌握全面透彻。但是他们缺乏视听说课堂教学的实践知识和理论。后方法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的实际情况找出最符合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理论。这样的教学理论不是某一个别理论,而是在综合教学实践和所有教学理论后得出的,能够适应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理论。这种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到旅行社、公司、学校等单位去进行专业实践,开展一线单位的专业课程社会调研,了解一线单位的现状和需求,从而结合实践去调整完善教学理论。

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材施教,也就是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我国高校高职类学生是高校中“成分”最复杂的,既有普通高中的毕业生,这一类学生基础相对扎实,又有来自职业高中、五年制大专班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在全部学生中比例不大,但是英语基础薄弱,且良莠不齐。后方法教学体系鼓励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实施“因材施教”,不恪守原始班级结构,而是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组织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之后再按照英语视听说的课程要求进行专业教学。研究显示,“因材施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能够带动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3.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由于自身基础差,以及学习习惯的影响,在课堂上表现为不主动回答老师提问,不积极发表意见,缺乏自信,怕表现自己。这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有很大关系。后方法教学体系要求担任视听说课程的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配合老师的指令,能够主动参加教学讨论,和同学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得视听说课堂成为学习与交流的场所。

4.丰富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英语视听说仍然是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A级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教学评价方法。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努力不予考虑,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视听说教学的开展。后方法教学主张把教学体系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是课堂表现、表演、论文、竞赛、阶段性测试、活动小组评价等。这种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可以客观地反映教学成果。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完善教学理论,而且学生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是把后方法教学成功应用于视听说课程的关键所在,教师不可以固守某一种或者几种教学方法,而应该根据视听说后方法教学的原则去构思适合特定教学场景的教学设计。后方法视角下的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和方法论结合在一起,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1]王文豹.从语用失误谈语用能力的培养——中国高职生汉英语用差异调查[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3).

[2]董金伟.后方法视角的外语教学:特征与要素[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

[3]陶健敏“.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观与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构建[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3).

G718.5

A

1673-0046(2011)03-0014-02

猜你喜欢

教学法理论高职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