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尝试

2009-08-07

物理教学探讨 2009年6期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学习方法

周 刚

摘要:本文介绍了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的方法,在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增加物理教学的层次四个方面作了尝试与探讨。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学习方法;解题习惯;知识难点;教学层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6(S)-0019-2

高一物理教学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的衔接上。为了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几年来,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初中教材所涉及的物理现象直观、形象,容易理解,并且公式少,容易记住,因此题型简单。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习惯于背诵、模仿和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创新和复杂计算。按学生的话说:“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解得答案。”

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进度快,方法灵活,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能背诵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因此,从高一新生入校开始第一堂课,我就介绍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并给他们提出具体要求:一、要求他们按照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五大环节学习物理,并在不同阶段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二、要求他们准备好一本总结本和一本纠错本,在每节新课之后,让学生对上课内容进行小节。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然后评出优秀的单元总结,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克服遗忘,而且可以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学生的知识总结、迁移、应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加强。应用好纠错本,将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典型习题记录清楚,并时常拿出来及时重作或“温故知新”,这样可以纠正学生的一些固有的、习惯性的错误或失误,获得正确的知识,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收集各章节中比较典型的习题,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习题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相对而言,初中题目简单明了,一些学生的成绩还挺不错。但是到了高中后,因为题目或解题过程复杂,这些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规范解题和作图的习惯。从读题、审题开始,对于文字较抽象的物理习题,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有时只有通过作出过程示意图,了解物理情景或过程,才能寻找到解题突破口。对一些物理难题,通过作图,既简单又直观,特别是有些力学题,作好受力分析图是解题的关键一步,但这却是许多学生常常忽视的地方。计算题解题过程必须规范,要求用规范的学科用语、符号、结果,必须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数学运算。平时在批改作业、试卷时要严格要求,毫不留情。实践证明,解题过程规范化将会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或掌握一些物理解题方法。

3 补充或复习必要的数学知识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有些是高中要学但还未学到的知识点,在物理课堂上,可以先补充这些必要的数学知识,使他们顺利跨过这个难关。如:力的分解与合成中要先补充三角函数知识及特殊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余切值以及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运动学中要先补充斜率的概念、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简单的极值运算等;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要先补充幂的运算等。在平时也要引导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4 增加物理教学的层次

对于刚刚接触高中物理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增加教学层次,妥善过渡,降低台阶,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以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高中教师首先要非常熟悉初中物理和数学教材,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比较。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知识对比,前后联系。对教材中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剖析内涵,从文字、公式、图像等多角度去阐述它们。平时,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难度稍低、可读性较强的章节,采取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自学能力。对于知识难点,要想办法把知识难点的学习过程延长,把知识难点的学习分解到每节课,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同时要让知识难点在不同阶段反复出现,逐步加深。如在讲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就要注意进度控制。先练习水平上的问题,在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情况,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在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讲解例题、作业布置和测试题一开始不宜太难,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尽量使“均分”控制在60分以上和80分以下,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最后,对学生中的经验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张士国.《物理-初高中衔接》(修订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7.1

(栏目编辑黄懋恩)

猜你喜欢

初高中衔接学习方法
历史课外阅读
历史课外阅读
衔接更高层次教学
浅谈《物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的作用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心得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