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简析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4-06-03蓝云秀

高考·中 2024年4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培养路径阅读能力

蓝云秀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路径,旨在通过构建整体性框架、问题驱动的学习过程、跨学科整合的实践、合作学习与讨论以及实际问题解决的应用训练等原则,全面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阅读能力。通过实际例子和措施的阐释,突出这一路径对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数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路径,通过整体性框架、问题驱动学习、跨学科整合、合作学习与讨论以及实际问题解决等原则,使数学教学更符合实际应用和学科整体性,为学生提供更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一、关于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解读

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数学,作为一门抽象而深刻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更需要具备对数学概念、原理和定理的深刻理解,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偏重机械性计算,而对于数学知识的阅读和解读能力的培养存在较大疏漏。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并非仅仅指阅读数学题目的能力,更涉及对数学语言、符号和结构的敏感度,学生需要具备在复杂数学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抽象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对其未来的学科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任务,更是一个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数学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其阅读能力的培养既关系到个体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关乎整个国家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的竞争力。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教学路径,以提升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1]。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着眼于整体性学习,强调将学科知识有机地组织成整体,促使学生从整体性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而非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每个单元被视为一个相互关联、有机衔接的知识整体,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学科的整体认知,其不仅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逻辑结构,还鼓励跨学科整合,将相关学科知识融合在一个整体框架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学过程强调问题导向,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并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学生参与度高的特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探究、合作和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得以体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单元整体教学”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2]。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解决和思辨,使学生更容易形成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通过整体性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领域,促使他们更容易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三、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原则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原则贯穿于教学设计和实践中。首先,教学应注重构建整体性框架,将数学知识有机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单元,强调相关概念、原理和定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其次,强调问题驱动的学习过程,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设置问题的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并注重问题解答过程中对数学思想和逻辑的理解。此外,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也是重要原则,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对数学知识在多领域中适用性的认识。同时,促进合作学习以及讨论是关键作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分享不同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过程,学生能够从彼此的观点中获取启示,拓展思维广度,进一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最后,实际问题解决的应用训练是重要环节,将学生置于实际场景中,让他们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验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增强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使数学阅读更具实用性[3]。

四、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注重整体性框架的构建

在注重整体性框架构建的高中数学阅读培养中,实际措施包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将数学知识组织成有机整体,以及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整体性框架的构建。第一,整合相关概念和技能:教师应当将相关的数学概念、技能和方法整合到一个完整的数学单元中,通过整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例如,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时,不仅仅注重一个概念或技能的应用,而是将多个概念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一个统一的问题解决框架。第二,突出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概念和定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通过探讨一个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推理和逻辑,从而建立对整体知识框架的更深刻认识。第三,设计整体性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整体性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到一个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引导学生建立认知图谱: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认知图谱的方式,帮助他们将学到的概念和技能整合成一个可视化的整体。这可以通过概念地图、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实现,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更为系统的认知结构[4]。

(二)强调问题驱动的学习过程

在强调问题驱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体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深入阅读数学文本,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和逻辑。第一,实际问题引发兴趣: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城市交通流量、经济发展趋势等,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学生不仅能够看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且被激发出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心和求解动力。例如,通过分析城市交通流量数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模型如何帮助预测未来的交通情况。第二,逐步升级的复杂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按照逐步升级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从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置,使学生逐步挑战更高层次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例如,在讨论函数的性质时,可以从最基础的线性函数出发,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更为复杂的数学概念。第三,多元素问题解答: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考虑多个元素,不仅仅注重计算结果,更注重问题的全面解析。例如,当涉及几何问题时,学生不仅需要计算面积或周长,还需分析各个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数学思想和逻辑的深刻理解。第四,实例分析与讨论:将实际例子引入课堂,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分析实例,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挑战。例如,以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让学生讨论社会问题并运用数学手段进行分析,从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这些具体措施,问题驱动的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更具兴趣和动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思想和逻辑的能力。

(三)探索跨学科整合的实践

跨学科整合的实践在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提高学生对数学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认识。以下是一些实际的措施。第一,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融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在自然现象解释和建模中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微积分时,可以结合物理问题,如运动学或力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场景中的问题。第二,数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将数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社会问题研究和决策制定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统计学时,可以结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让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如人口统计、市场调查等。第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整合:整合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科学,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离散数学时,可以结合计算机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让学生理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应用。第四,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通过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涉足多个学科领域。例如,一个涉及环境保护的项目可能需要学生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数据,同时结合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从而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项目。第五,实际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跨学科问题。例如,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学生可以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气象数据,同时结合农学知识,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四)促进合作学习以及讨论

在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合作学习和讨论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更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多样化的思考方式,拓展了解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这种多元的观点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数学阅读中更全面的思维。讨论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讨论,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不同观点的优劣,并学会用更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从他人的思考中获取启示,了解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他们在阅读数学文本时更富有创新性。合作学习和讨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观点,并在讨论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关注于解决问题本身,更注重学生在合作中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合作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适时地引导和激发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还能够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更有针對性地进行教学调整。综合而言,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学生在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得以深度参与,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为他们更好地面对复杂数学文本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实际问题解决的应用训练

在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路径中,实际问题解决的应用训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将学生置身于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检验了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也提升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第一,基于真实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提供真实的数据集,要求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以城市气温、人口统计等真实数据为基础,让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从中提炼信息并得出结论。这样的实际问题解决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第二,模拟实际情境的建模:将学生置于模拟的实际情境中,要求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技巧解决具体问题。例如,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利用代数或几何模型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如优化资源分配、规划城市交通等。这样的实际建模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将抽象概念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第三,开展校内外实践项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实践项目,要求他们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区调查,利用数学方法分析社区的发展状况,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实际项目参与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四,行业合作与实习机会:与行业合作或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与地方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项目,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挑战。这样的实际问题解决训练不仅检验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在职业领域的应用。通过这些实际措施,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这种实际问题解决的应用训练不仅使数学阅读更加贴近实际,也使学生培养了在未来职业和学术领域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的研究中,深入探讨了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路径的原则和实践。通过对整体性框架、问题驱动学习、跨学科整合、合作学习与讨论以及实际问题解决的应用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强调了这一路径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这一研究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数学教育朝着更为综合、实际和深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阳.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4):55-56.

[2]王海军.新高考形势下高中数学课堂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46):104.

[3]徐娜.阅读数学,读懂数学: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J].文渊(高中版),2020(5):129.

[4]李红梅.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3):4-5.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培养路径阅读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