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探析

2024-06-03曾素英

高考·中 2024年4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大单元教学高中政治

曾素英

摘 要: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指出贯彻整体构建、有序衔接、依次递进的思路,统筹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框架,定位高中阶段的内容目标。文章基于以上标准进行实际探究,首先介绍了大单元教学的时代内涵,明确大单元教学设计目标。其次,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了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要求,为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夯实基础。最后,通过案例法重点分析了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广大政治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大单元教学方案。

关键词: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理论与实践

在高中政治教育领域中,大单元教学设计是通过整合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一种途径。这种方法强调以核心概念为引导,深化学生对政治学科的认识,促进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将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思考,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一、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的时代内涵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对教育理念更新的反映。这种教学模式紧密贴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政治教育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与记忆,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大单元教学则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政策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并运用政治理论,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大单元教学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高中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需要适应这一变化。

新标准明确提出,教育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大单元教学通过跨学科整合和情境化学习,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此外,大单元教学还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自我驱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路径方式。这种自主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批判性思维,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也是对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的挑战。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视对学生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二、高中政治落实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要求

(一)构建单元目标

教师需精心筛选那些具有广泛影响的单元内容,如民主、法治、权利与义务等,使其成为学习的灯塔。通过这些概念的引领,学生不僅学习到具体的政治知识,更能形成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单元时,应以大单元概念为核心,围绕其展开相关的知识点和议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大单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全面且深入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体验。

(二)整合单元内容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对政治学科的关键概念进行深入挖掘及精准定位,以此为核心,串联起各个单元内容,形成一个统一的、连贯的知识网络。这种整合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水平连接,更重要的是实现知识的纵深挖掘[1]。通过深层次整合,学生能够理解政治学科的内在逻辑,掌握从具体事实到抽象概念的提炼过程。同时,大概念综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调整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调整单元教学策略,确保有效实现单元教学目标。

(三)设计教学互动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互动追求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视学生思维的激活与能力的提升。设计教学互动首先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将其融入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教学过程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成为多维度的交流探究平台。在教学互动的具体实施中,可采用多种形式与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增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单元教学互动设计,是一个涵盖理解、应用、探究和反思等多个方面的复合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

三、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课标、教材、学情相互统一,突出大单元教学整体性

教师需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研读,深刻理解其精神。课标不仅是教学的指导方针,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基于此,教师应根据课标内容,针对所使用的教材确定大单元教学的主题。这一步骤要求教师不仅理解课标的字面意义,更要洞察其中蕴含的深层次教育理念。同时,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建构梳理教材内容,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性的整合,使知识点之间在逻辑上形成串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此外,利用情境作为教学的抓手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途径。在情境中设置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也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情境设置应紧密结合实际,反映时代特征,同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这样的设置,学生能够在真实或者模拟的政治情境中,深入体验政治概念和原理,从而深化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在整个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通过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实现个性化教学。

以教学单元“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例,教师应深入研究新课标,特别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部分。新课标要求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以及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基于此,教师需在教学单元设计时,确保内容与课标的要求相吻合。教师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实践成就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等方面入手,确保教学内容全面覆盖课标的关键要素。在教材内容构建上,教师应重构教材内容,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重构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提炼关键概念、梳理发展脉络、分析典型案例和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展现其在促进国家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成效。通过这样的方法,教材内容不仅能与课标紧密相连,也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吸收。关于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深入理解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设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的讨论话题、案例研究或者模拟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的作用,或者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并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从而能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二)整合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提升大单元教学创造性

新课标中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应专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知行合一,包括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培养。教师在确定大单元教学的主题时,首先要基于教材内容。通过厘清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建构序列化的知识,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各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和相互关联,包括单元内知识点的并列、所属、延伸、因果关系,还涉及纵向上前后单元及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核心素养的落实上,每个单元都应与共同的核心要求相结合。教学目标的细化包括课时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大单元教学高中政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浅谈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
唱法与教法·理论与实践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