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2024-03-31余丽黄健杨厚云韦伟胡昊

高教学刊 2024年37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人才培养实践

余丽 黄健 杨厚云 韦伟 胡昊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适应国际新形势、具有良好生态文明素养的专业人才。基于此,该文围绕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6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将生态文明思想有效融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满足新时代工程人才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需求,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美丽中国提供兼具专业知识和生态素养的复合型一流人才。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1-0165-0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millennium plan related to the people's well-being and the national future plans.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quiring us to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who meet the new needs of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adapt to the new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have goo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iterac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the ide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rom six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revis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The aim of it is to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meet the need of engineering talents in the new era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and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first-class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cological literacy to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Keywords: the ide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innovation; practice

隨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等问题日益严峻,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给排水”)作为缓解水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为历史责任的专业,主要任务即是围绕建筑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综合整治、智慧城市建设及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解决用水的供给和排放,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培养给排水专业人才已成当务之急。人才培养也一直是新工科建设的首要问题,为满足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方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2]。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同时也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3]。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发展观,是一项关乎民生的系统工程,需要将以人为本、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中。给排水专业承担着为社会行业培养环境保护人才的责任和义务,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因此,应加强给排水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和建设能力的培养,全方面、多层次地将生态文明思想有效融入本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和实践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自觉养成保护生态环境、主动参与生态建设的意识,真正实现给排水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进一步满足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态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打造出一批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见,在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下,探索培养兼具生态文明思想的给排水人才培养新模式是高校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安徽建筑大学(简称“我校”)给排水专业2012年加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7年获批安徽省品牌专业并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地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对给排水专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为给排水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具备生态文明思想, 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使命成为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这就需要根据新要求对人才培养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探索研究,以满足新时代工程人才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美丽中国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生态素养的生态型人才。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和教育能力

教师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在高校生态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排水专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具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这就需要给排水专业教师不仅要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生态文明元素,还要积极地参与到生态文明教育中,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积极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可通过开展一系列生态文明专题师资培训、交叉专业内部交流、思政课程讲座学习等不断扩大教师视野,更新教师知识储备,补齐高校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的短板,提高给排水专业教师的生态素养,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生态文明教师团队[4]。另一方面,不断加大课程思政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实践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探索制作生态文明课程,積极开展生态人才培养和生态文明教育课题研究;并加强校企合作,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诠释和传递生态文明理念,提高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另外,学校和学院可适时进行生态文明教师认证、培训标准规范等,促进教师自觉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方面。

二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生态型人才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给排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要与时俱进,要从战略的高度积极调整人才定位,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靠拢,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纳入给排水专业的教育中,不但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给排水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还需要学生拥有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面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需求,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合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全方面、多层次地将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生态文明思想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全程融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将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相融合,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德、识、能的全面发展,最终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绿色生态人才的培养目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涉及给水、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工业给排水、结构和机械等众多专业方向和学科,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制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培养方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遵循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需求基础上,提出适合给排水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目标,生态实践能力为重点目标,二者相辅相成深度融合,实现具有良好生态素养的、创新性与实践性强的复合高水平人才目标。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毕业要求,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符合性。③明确设定给排水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课程群,形成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核心、强化实践教育、注重个性化发展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突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处理工程、水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主体地位,使这一系列的课程设置更符合新时代国家水行业建设的要求。④增加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内容,融入生态工程实践教育以及相应设计类训练课程,构建以年级递增的系列化、多层次、阶梯状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认知、基础、综合、创新”的课内实践和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生态文化传播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分类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牢固给排水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⑤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行学分制管理,生态文明教育学分达标作为高校学生毕业的条件,构建生态人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三  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高度融合,优化生态文明课程体系

为培养给排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必须要优化课程体系,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给排水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通识课程教育是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而目前很多高校由于不重视通识课程的教育,使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导致在今后的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基础薄弱。因此,高校给排水专业应实施“专通融合”的教育模式,即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开展通识教育提升大众生态文明意识,不仅着力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人才培养,也补足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短板,有力促进其参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安徽建筑大学紧跟时代需求,2019年修订的培养方案里秉承立德树人理念,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及新工科建设要求,完善了给排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核心、实践教育为重点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实践与传播是立德树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通识课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想政治课中普及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思想教育,从理论层面向学生传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思政教育与学科专业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素质素养。同时,结合给排水专业特点,在专业课中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积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形成课程和思政的协同育人效果[5]。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制定思政融入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最新版教学大纲为依据,明确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生态文明元素和生态价值观,通过知识点传授、案例展示等方式,使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自然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及日常生活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人才培养效果[6]。

我校给排水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水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及给排水工程施工等。我校给排水专业为加强思政和课程的高度融合,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内涵、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等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各环节中,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思政元素,并以新的热点话题如海绵城市建设、智慧水务、综合管廊建设和绿色建筑等为重点案例引导,不仅在理论上突出水的可持续循环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而且使学生真实认知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有效解决城镇水危机、促进人水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教学效果良好。

四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

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自新工科建设以来,工程教育一直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这无疑推动着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是新时代生态文明人才培养环境下,如何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建设美丽中国的高质量给排水专业人才是首要任务?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化网络资源的建设,都为新工科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优质的条件[7]。这就要求我们:①充分利用网络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中国大学慕课、学习通、雨课堂等,建立生态文明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平台,通过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对知识的模块化、形象化和案例化,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线上资源的自主学习与线下实体课堂的教学有机融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②以相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话题、工程案例、BIM技术为引导,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参与对水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探究与创新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问题的解决、协作、创新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教学内容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接受生态文明理念的主观能动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通过线下学生学习的表现和线上学生学习的数据,形成教学各阶段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评价,对教学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以推进课程的发展,促进生态文明人才培养教学的持续改进。④采用工程实践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和项目中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我校给排水专业紧跟新时期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并在所授课程的教学过程积极进行创新与探索。在新冠感染疫情影响下,给排水专业教师利用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及时进行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保障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

五  加强实践教育,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能力

给排水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地发展。因此,給排水专业人才培养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更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给排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要进行多层次、有目标、分阶段的创新能力引导和教育,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工程的兴趣。①强化实践课程体系,结合社会需求,优化水生态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构建和完善从专业认知、课程设计到综合设计、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的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虚拟仿真项目和协同育人项目的运行,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平台,开展学生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态综合素养。②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山水林田湖草,积极参与城乡镇村、市政施工、水生态修复工程的野外实践实习和实地参观调查等活动,指导他们参加水污染防治、市政工程、城市基础建设的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让他们认识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他们将所学付诸于实践,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规范,切实提高生态教育的实效性,使其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③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校内外育人基地,实现高校科研教学共建共享,以教促研,科研反哺教学,并将科研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及时应用到教学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既能开拓教研育人又能推动科研项目的发展,还可提升给排水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④根据城乡供排水行业发展及给水排水工程建设需求,加强校企合作,与水协、供排水公司、水质净化厂和市政设计院等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更优越的课外实践条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高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新工科工程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协同育人的目标。学校一直注重实践教学,自2011级实施“卓越计划”以来,增加了更多的实际工程学习和相关项目的设计,学生创新和工程能力、综合能力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六  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人才是国家发展、民族振興的重要基础与保障。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8]。“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水环境污染、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是中国乃至全球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形势下,我国急需高校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给排水专业人才,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力度,通过专业双语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与国内外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培养,合作教学,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设立专门学生留学奖学金,增加学生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座、进行合作研究,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和国际协作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时刻把握国际发展动向,借鉴和学习国际优秀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提升给排水专业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水平。在全球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引领下,培养信念坚定、专业能力强、具备解决复杂环境问题能力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七  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坚实的人才支撑,这就需要生态文明教育为其提供智力支持。高等院校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肩负着立德树人、传承生态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的重任。面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必须要从战略的高度积极调整人才定位,切实推动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给排水专业承担着为社会行业培养环境保护人才的责任和义务,应顺应时代潮流,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适应国际新形势,深化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将生态文明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领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福义.满足行业人才需求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责任和使命[J].给水排水,2019,55(11):1-3.

[2] 赵英.渊源·内涵·价值——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维度[J].理论导刊,2019(12):25-30.

[3] 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奋斗,2019(3):1-16.

[4] 马虹,邓睿,王宁可,等.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培养生态型人才探索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20,14(3):63-68.

[5] 饶碧玉,杨蓉,邱雁,等.基于新工科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21,15(5):169-174.

[6] 孙雯,徐乐中,李翠梅,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性研究——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2):70-72.

[7] 黄健,黄显怀,张华,等.新工科背景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J].武夷学院学报,2019,38(6):88-91.

[8] 姜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中国高等教育[J].2020(21):26-28.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想人才培养实践
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资本论》自然生产力观点的新发展
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