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运输类专业主题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

2024-02-20张文会王宪彬程国柱武慧荣韩锐

高教学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张文会 王宪彬 程国柱 武慧荣 韩锐

摘  要:为将课程思政贯穿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结合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要点,构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的思政主题支撑矩阵,确定每门课程对思政主题的强支撑关系。梳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系统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并举例说明案例库建设内容。最后,提出多元化教学手段、基层教学主题研讨和课程思政元素深耕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集群效应,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

关键词: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主题梳理;课程矩阵;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5-0039-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of transportation major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key poi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majors, a support matrix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mes composed of compulsory and elective courses was constructed. The strong support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cours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mes was determin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re sorted out. A profession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 library is systematically built and the content of the case library is provided as the illustrated examples. Finally,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grassroots teaching theme discussions, and deep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were proposed. The cluster effect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fully leveraged. Various courses were able to go hand in han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e explicit and implicit education isunified and a synergistic effect was formed.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odel for all staff was constructed.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me sorting; course matrix;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为了使培养的专业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要在讲好思政课程的基础上,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此外,还要求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工学类专业课程,应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这为高等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高等学校是交通强国建设人才培养的主体,针对新形势下交通人才的新需求,很多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驗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不断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但是,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内涵式建设,例如,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碎片式思政元素的整合、思政主题的支撑课程群和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课程思政基础研究方面

1  课程思政内涵

国内外学者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研究成果较多,一般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理念革新论,课程思政不是指哪一门或者哪一类特定课程,而是一种课程设置理念的革新。二是教育方法论,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是全员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与过程。三是课程观论,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是在各门课程与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立德树人[1]。

2  课程思政实施

在国外的高校中,虽然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没有专门提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但是在伦理、道德、价值理念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实践[2]。

国内对课程思政实施方法方面的成果较为丰富,邱伟光[3]从教师、教材、知识体系、制度等方面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燕连福等提出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实操者,要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构建了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高锡文[4]总结了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模式,提出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优势,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二)  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方面

随着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其思想理论对国外的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产生了深刻影响,课程思政资源设计不再以学生认知为基础,学生情感需求成为了课程与课程资源设计的重要内容。一般会通过“宗教教育”“公民教育”等形式的课程隐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以达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塑造人格的目的。比如有代表性的包括主张价值引领的美国课程教育、重视可持续化的日本课程教育、強化公民认同感的新加坡课程教育和民族精神贯彻始终的俄罗斯课程教育[5]。

在国内,上海多所高校对课程思政教育和资源库建设先行试点,将专业课程思政内容、资源、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提炼优化、整合构建了系列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育人元素,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巧妙嫁接”。如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中国新闻媒介史课程,该课程采取小组讨论、文献阅读、视频观赏、实地探访以及案例讨论等多样的教学方式,阐释新闻传播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从而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和理解中国新闻史,助力构建学生的正向积极的中国新闻史观念[6]。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将感恩教育融进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不仅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同时也强调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医学生责任意识的担当[7]。

(三)  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方面

1  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国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实践方法主要是以协同学理论作为切入点,协同育人理念在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西方国家愈加重视开展德育教育的各育人主体的相互配合、教育介体的综合运用以及教育环体的有效整合。弗朗索瓦·佩鲁作为法国著名学者,通过深入研究指出知识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张力焦点已经形成,要想确保这一事业的顺利发展,那么必须高度重视哲学层面的提升[8]。在此过程中,只有对协同育人的本质内涵进行深入探究,并且仔细梳理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才能确保这一事业的顺利开展。塞拉诺维罗妮卡、托马斯·费舍等诸多学者在对协同育人体系进行分析时,将交叉维度和互动维度等进行整合,并认为知识、资源等诸多层面均属于协同育人互动维度范畴[9]。

国内对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问题研究,大多关注教育教学系统性机制设计。肖香龙等[10]提出从建立有效的自上而下的引导机制、建立常态化的工作合作机制、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尝试。张宏[11]认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可通过明确思政理念、整合思政资源、完善考核评价、健全保障条件等来实现。还有的学者认为教师是协同育人的关键,要提升教师在协同育人上的能力和素养。

2  协同育人格局构建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大格局逐渐完善,通过培养方案修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库推广等,协同育人效果不断提升[12]。但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师资队伍育才能力和育德能力的关系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同时,还存在重思政课程建设轻专业课程引导、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重外在形式轻内在协同等问题,协同育人机制的理念和协同育人的氛围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  课程思政主题梳理与案例库建设

(一)  课程思政主题与支撑课程

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要求的思政教学体系和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要点,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主题分为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教育四个方面。

考虑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深度挖掘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单元的思政元素,以正在执行的培养方案为例,梳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思政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系统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主题支撑矩阵,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一门课程可能存在多个思政主题,比如运输组织学教学过程中可融入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和大国工匠精神,也可融入探索创新意识和工程伦理教育,表1中的课程矩阵对思政主题均是强支撑关系。

(二)  案例库建设

根据表1课程思政主题支撑课程矩阵,梳理课程思政元素,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再将多门课程整合,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通过网络推送等方式发布,共同行交流学习。以物流技术为例,介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架构。

1  案例简介

以“物流包装技术”章节中“物流包装概述”这一知识点展开教学,将现代物流包装基本要求与碳排放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案例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思政元素,从现代物流中的不合理包装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根据货物性质选择不同的包装材料,要考虑包装的规模、性质和化学成分等因素。此外,从现代包装基本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包装性质、化学成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在我国“双碳”战略下的责任感、探索精神和使命担当意识。

2  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全过程贯彻落实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产出为导向,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分组学习和讨论等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多种显性、隐性元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完成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多方位目标培养,教学设计见表2。

3  教学反思

1)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导课,帮助学生快速切入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分组学习和讨论等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2)采用自行选择队员、自行成组的方式,开展分组学习讨论,充分尊重学生,教师采用一定方法约束组员全员参与,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思政的全员育人效果。

3)在启发、探究、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部分较为被动的学生,教师主动组织和提醒,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节奏及时间利用率,但课堂氛围较好,学生参与度增加。

三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一)  方法手段

1)多元化教学手段融合,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教师使用多种手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除了修改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落实课程思政外,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和一流课程建设,在学习中心平台设置课程思政讨论环节,提升学生们关于思政改革的参与度,达到协同育人的教学效果。

2)组织课程思政主题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基层教学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主题研讨会,交流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教学实施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经验交流和主题研讨,任课教师进一步挖掘和凝练思政元素。

3)围绕交通强国战略,丰富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引入“交通强国战略”“交通发展规划案例”“道路设计工程案例”“汽车设计法规”和“典型交通人物传记故事”等环节,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大国工匠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更加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并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交通强国建设中。

(二)  实施效果

1)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等教书育人主体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育人共同体,充分发挥各自教育职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责任担当、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发挥专业课程集群优势,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新模式。思政课程主渠道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协同,将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3)课程思政全面融入课程建设环节,显著提升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系统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教材选用、课件制作等方面,贯穿于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基层研讨和教学竞赛等各阶段,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持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导刊,2019(10):5-8.

[2] 燕连福.“大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内涵、历史回顾与未来着力点[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1,7(3):119-130.

[3] 邱伟光.论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定与实施重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8(8):62-65.

[4] 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16-18.

[5] 朱彦彦,赵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发展进路[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44-149.

[6] 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2):98-104.

[7] 许凤燕,刘宝全,曹博,等.课程思政融入人体解剖学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1):5-10.

[8] 阮美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4):105-108.

[9] 赵玉琴,何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创新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2):83-86.

[10] 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133-135.

[11] 张宏.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的困境、要素与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0):31-36.

[12] 张凤翠,邬志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22(4):265-270.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