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文为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联合国中文日暨总台海外影像节回顾

2023-12-06姜秋镝

国际传播 2023年4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

【内容摘要】我国主流媒体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激变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引领文明对话交流、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回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联合主办的“联合国中文日暨总台海外影像节”活动,探寻总台以中文为桥梁,增进不同文明间对话交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切实路径。

【关键词】全球文明倡议;国际传播;联合国中文日;对欧传播

当今世界面临多重挑战,危机不断叠加,全球经济复苏举步维艰,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再次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与此同时,鼓噪“文明优劣论”“文明冲突论”“制度对抗论”的声音仍然存在,一些国家热衷搞“小圈子”,挑起意识形态对抗。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在这场全球性政党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现代化之问”,并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从2021年开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三年与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联合主办“联合国中文日暨总台海外影像节”活动,以促进中文作为联合国官方语言的更广泛使用,同时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正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所言,(影像节的)参赛者用同一种语言,让世界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而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正是联合国所追求的多元文化的境界。

2023年正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今年的“联合国中文日暨总台第三届海外影像节”以“路”为题,向全球中文爱好者征集优秀影像作品,通过影像解读“一带一路”倡议追求发展、崇尚共赢、传递希望的内涵。本次影像节共收到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塞尔维亚、俄罗斯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939部作品。

当地时间4月20日,“联合国中文日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三届海外影像节”活动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万国宫成功举办。总台欧洲总站制作的联合国中文日特别节目—《共绘繁荣:2023年联合国中文日暨总台第三届海外影像节特别节目》,同日登陆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数字媒体平台,并在万国宫持续展映两周。特别节目围绕“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主题,设计了《丝路缘起》《丝路盛世》《丝路复兴》三个篇章,依次展开,为广大中外观众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中国文化的视听盛宴,营造出丝路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多元交融盛景,描绘了美美与共、文明互鉴的繁荣画卷。该节目陆续登陆英国、希腊、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电视台,累计触达海外受众1.3亿人次,引发国际社会积极反响。

本文通过盘点“联合国中文日暨总台海外影像节”活动,探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中文为桥梁,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同时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舞台上倡导不同文明主体同频共振的切实路径。

一、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实现不同文明主体同频共振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前提,而识别和尊重不同的文明主体是首要条件。2014年6月6日,世界语言大会达成的《苏州共识》指出,“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是相互沟通理解的钥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倡导并促进6种官方语言,即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其中,“中文日”定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以纪念“中華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由此,每年的农历谷雨日成为“联合国中文日”,这一天及其前后,除联合国有关机构外,很多国家的中文教育机构和中文学习者、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使得“联合国中文日”变成了事实上的“国际中文日”。

通过中文建立增进不同文明间对话交流的桥梁,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良好契机。总台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在谷雨这一天推出“联合国中文日暨总台海外影像节”活动,借力联合国平台向全球中文爱好者征集中文影像作品。活动自举办以来,共选出19位总台“联合国中文日青年文化使者”,他们各自以本国文化图谱和时空坐标“解说”中华文化,不管是琴棋书画还是诗词歌赋,他们都信手拈来,成为活跃在国际各大平台的中文“代言人”,他们的粉丝总量达数百万,有效扩大了“友华”朋友圈,成为总台国际传播的响亮品牌。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被古老汉字的魅力“圈粉”,踏上了中文学习之路,开启了探索中华文明的旅程。

在识别和尊重不同文明主体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打造国际传播“共同体”,实现不同文明主体之间的同频共振。第三届“联合国中文日暨总台海外影像节”特别节目中设计的《丝路缘起》的核心要义正是试图打破文明间的隔阂,以媒介视角探索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特别节目第一篇章《丝路缘起》开篇以甲骨文“丝”字切入,借向海外观众提问吉祥物“仓宝”龟壳上的甲骨文是什么,邀请美国汉字研究学者—“汉字叔叔”理查德·希尔斯为观众抽“丝”剥茧,趣解“丝”的字形演变故事。希尔斯用大半生心血研究古汉字,如今头发花白的他对汉字研究之深、对中华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溢于言表,令人感叹。

为了全面展现汉字“丝”背后的桑蚕文化,我们邀请曾获得《英国达人秀》冠军的匈牙利影子舞团,用剪影舞蹈的方式“复活”名画《蚕织图》。《蚕织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画作,记录了江浙一带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到“下机入箱”的整个生产过程,该画卷由24个场面组成,用蚕房贯穿,图中的人物神态惟妙惟肖。匈牙利影子舞团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潜心研究《蚕织图》,在多位丝绸专家的指导下,用身体语言重现了中国古人养蚕织丝的全过程,人物、动作逐一还原,严谨考究,画面新颖独特,让人耳目一新。匈牙利影子舞团所代表的西方文明,以其独特的符号视觉艺术,成功演绎了东方桑蚕文化精彩历史瞬间,不得不说这是东西方文明之间一次极其“走心”、极其坦诚的互动。节目的成功,书写了不同文明主体之间互相尊重、彼此成就的一段佳话。

如何利用一个简单的“丝”字做好“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大文章,是我们在国际传播中尝试回答的第一问。该节目在海内外产生的良好传播效果溢出了节目本身范畴,成为尊重和包容文明多样性的范例。“联合国中文日”因总台的加盟,突破了“联合国内部活动”的局限,使“中文日”成为各界关注、影响全球的大型媒体活动,传播更为广泛、意义更为深远。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纷纷表示:文化传播的“出圈”效果,实现了共赢,为中国公共外交事业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思路。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与总台海外影像节的成功联手,一方面生动诠释了联合国“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多元文化理念,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总台的媒体优势,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事业打造了业界范本。

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探求不同文明主体之间最大交集

“弘扬全人類共同价值”为不同文明主体间进行交往互动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媒体工作者寻找和建立跨文化传播的底层逻辑提供了解题思路:通过一套不同文明主体之间能够听其声、会其意、入其心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探求东西方文明主体之间的交集。

找到东西方文明交集的关键在于找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我们继续沿着“丝”的藤蔓从“中文”里寻找答案。时至今日,中国丝绸魅力不减,依然吸引着全球顶级设计师的关注。特别节目精心编排了一位德国设计师与东方丝绸的美丽邂逅。二十年前,德国设计师凯瑟琳·冯·瑞兴博格对中国独特的丝绸面料“香云纱”深深着迷,她难以相信眼前像“皮革”一样的材料竟然是中国丝绸。扎根中国二十年之后,她用现代艺术方式重新呈现丝绸之美,在各大国际场合展览和推广中国丝绸,而她创新的香云纱作品成为“真丝软雕塑”。她说,在中国才能找到丝绸的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国丝绸蕴含的无与伦比的自然精神。丝绸俨然变成向世界讲述古老中国文明的鲜活载体,而东西方艺术理念的交融也让中国丝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的着力点便是开发好这一套共有的“话语体系”,利用共通的文化符号讲述全人类共同价值观。而东西方文明的“交集”除了“丝绸之路”,另一条路便是“茶马古道”。

如何讲好不同文明共同追求和平、发展等价值观的故事呢?中国茶文化无疑是很好的载体。茶之精髓就是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2022年“中国茶”入选世界非遗。总台特别节目以茶会友,特别设计了“德国陆羽”与“中国茶百戏”的对话。盖哈德·塔姆,是德国一位技艺精湛的茶艺师,在法兰克福近郊伊森堡开办了一家茶道馆。他了解到中国茶水也能像咖啡一样“拉花”,想一探究竟。节目组真实记录了盖哈德视频连线福建“茶百戏”非遗传承人章志峰学艺的过程,不仅展现了“茶百戏”以茶为纸、以水为墨,寥寥几笔便能表现中国国画的意境之美,也娓娓讲述了亚欧大陆另一端的德国老人与中国茶的动人故事。

更为巧合的是,盖哈德的祖父是著名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的邻居,而李希霍芬正是“丝绸之路”这一名称的最早提出者。由此,塔姆家族的后人与李希霍芬在100多年的时空里因“丝绸之路”而“重逢”。

三、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 擦亮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当今,国际舆论场的格局之变、话语之变、攻守之变在深刻演进。开展中国的国际传播靠的是创新、拼的是平台、比的是技术、争的是受众,只有通过自我革新、自我重塑,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传播大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为了吸引海外受众特别是“Z世代”的年轻受众,打造“现象级”品牌产品,总台在2022年“联合国中文日”推出官方数字虚拟形象—吉祥物“仓宝”。在2023年的节目中,“仓宝”化身导游,穿越进历代丝路相关的古画中,带领观众探寻绵延两万公里的传奇丝路。“仓宝”穿越的第一幅画是南宋著名的《蚕织图》。画卷中,“仓宝”在游玩嬉戏之间,重现了我国古代丝绸业的繁盛景象,也揭秘了我国珍贵的蚕织技术史。此后,“仓宝”又穿越进敦煌壁画《乐舞图》。随着壁画中来自西域的胡旋舞姬凌空起舞,引出了歌舞节目《花车斗彩》,其中大唐歌舞双魁对阵,花车流光溢彩,令人目不暇接。“仓宝”一路游山玩水,在宋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的饼铺流连忘返,最终在极尽水文之妙的《水图》里踏水而归,也映射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仓宝”作为总台“联合国中文日”推出的官方数字虚拟形象,一经亮相就引起了各界关注,甚至被选进2022年“中考题”,引发社交媒体平台热议。在融媒体转型时代,我们把握新时代的脉搏,研究国际传播规律和特点,多重手段叠加呈现,特别是在新媒体传播上发力,精心设计“社会议题”,以触达最活跃也是未来栋梁的“Z世代”。从社交媒体平台反馈分析,“仓宝”已成为“Z世代”学生群体中知名度大、文化属性强、形象亲和度高的虚拟数字IP,极具打造“现象级”内容产品的潜力。向历史纵深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并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联动孵化IP的做法,不仅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内容生产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值提供了开创性的思路,也为擦亮中华文明独特精神标识,引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以中文为桥增进文明对话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不同文明相遇相知,正是总台媒体公共外交的核心要义。

以今年的“联合国中文日”为契机,总台特别节目中不仅设计了英国美食博主小马下厨制作最近火爆英国的陕西面环节,还邀请联合国官员进行测评,面得以走进联合国,向世界观众展现中华饮食文化。从挑战写出笔画最多的汉字—“”字开始,到跟随中国厨师学习面的制作,两位联合国官员一改往日严肃形象,化身中国美食代言人,向全球推介中国美食。全程趣味十足,轻松活泼,节目语态亲切、自然,是一次以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探索,进一步凸显了主流媒体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文字之美、美食之美所映射的文明之美,在人文交流对话中熠熠生辉。习近平主席指出,“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正是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之人看到不同文明之美,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实现“美美与共”的和谐发展。

结语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文明不断增强传播力,以其愈发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文化感召力,架起一座座相遇、相识、相知的桥梁,让世界各国人民交流对话、团结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描绘发展繁荣的美好画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中文日暨总台海外影像节”的成功举办,再次有力地证明,总台在奋力建设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征程中,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行动派。

(责任编辑:张冬梅)

作者简介:姜秋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总站负责人。

央视新闻客户端:《习近平时刻丨深刻回答“现代化之问”,首提“全球文明倡议”》,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t=1678974748548&toc_style_ id=feeds_default&share_to=copy_url&track_id=7F18937F-1E97-49F0-946B-6851D7F39B61_ 700668203407&item_id=5379545726428719854。

《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

央视网:《联合国中文日活动暨总台首届海外影像节成功举办》,https://news.cctv.com/2021/ 04/20/ARTIGrT2juXkt3tKLPjIJTQf210420.shtml。

央视网:《2023年联合国中文日暨总台第三届海外影像节成功举办》,https://news.cctv.com/ 2023/04/20/ARTILSXi273WaQFRMRjHhxeF230420.shtml。

央视网:《2023年联合国中文日暨总臺第三届海外影像节成功举办》,https://news.cctv.com/ 2023/04/20/ARTILSXi273WaQFRMRjHhxeF230420.shtml。

共产党员网:《世界语言大会发布〈苏州共识〉》,https://news.12371.cn/2014/06/06/ARTI 1402059726973874.shtml。

《“联合国中文日”来了》,《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4月23日。

孔佳:《“国际中文日”:从共识走向行动》,《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4月23日。

编者注:“Z世代”是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所以又被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等。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9年5月16日。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与西媒“错位竞争”,合力发出影响国际舆论“最强音”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