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媒为“酶”?融通中外: 《高端访谈》的创作理念与传播实践

2023-12-06阴丽萍

国际传播 2023年4期
关键词:国际话语权议程设置国际传播

【内容摘要】自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世界范围内围绕着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愈加激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磅推出人物专访栏目《高端访谈》,秉持全球视野,聚焦中国发展,叩问世界治理,致力领袖思想宣传。该栏目以媒为“酶”,实行“一国一策”“一人一策”的制作方针,主动突破话语对立、思维冲突的国际传播困境,通过议程设置,讲好中国故事,凝聚共识、融通中外,取得了良好的海内外传播实效,在构建中国负责任大国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端访谈》;国际话语权;议程设置;一国一策;国际传播

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格局进入了新的秩序变化周期,东升西降、南升北降已成基本趋势。这样的态势也意味着国际传播进入了迭代升级的关键时期。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努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好感传播,“把中国声音传出去、把国外信息带回来,做到借嘴说话、借筒传声、借力办事,有力有效地传递中国声音”。

2022年10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磅推出人物专访栏目《高端访谈》。该栏目立足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全球治理的新挑战、中国外交的新高度,专访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就全球热点话题发问,就焦点问题追问,就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等重大命题展开对话,探寻历史发展规律、全球发展之路、人类进步之道,响亮地发出中国声音。经过近一年来的实践,该栏目取得了良好的海内外传播实效。本文从《高端访谈》栏目的创办初衷、内容构建、创作原则、传播实践四个方面对栏目的发展作一个全貌式的勾勒。

一、《高端访谈》栏目的创办初衷

作为“头条工程”重点栏目,《高端访谈》是总台展开顶层设计、突破以往传播范式、先导策划、主动出击、迈出的媒体战略传播的重要一步。栏目在设立之初就确立了全台合力播发的传播策略,它是总台第一个同时在央视新闻频道和CGTN英语频道推出的栏目。该栏目依托总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总台68种语言、全球191个驻外站点以及电视、广播、新媒体所形成的多语种、多渠道、广覆盖、全平台的传播优势,把握国际传播新规律,以“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理念,努力打造精品力作。《高端访谈》栏目的创办顺应时代大势,呼应世界诉求,响应国家政策,回应受众关切。它是基于以下四种需要出现的。

(一)突破中国国际传播现实困境的需要

虽然中国国际传播的规模、渠道、技术、效果都取得了跨越式进步,但西方媒体仍在多方面占据着传播优势,它们在国际舆论场刻意制造意识形态沟壑,精心砌筑战略竞争壁垒,让我们的国际传播处于“有理说不出”“说出传不开”“传开人不信”的被动局面。面对这样的话语霸权,迫切要求我们构建更深层次、更具传播“基因”和传播力量的国际对话,突破现实的传播困境,争取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而与国际政要深度对话就具备这样的“破局”潜力,从而成为打赢舆论战的关键突破口,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加强“消毒能力”的体现。

(二)国际秩序变革的时代需要

美国政治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说,“世界上从未出现像中国崛起这样造成全球力量平衡发生如此快速的结构性变化。”中国崛起,是冷战结束以来传统国际秩序发生变化的关键变量。而当前,金砖扩员等一系列事件更表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变迁中实现整体性觉醒。当下,东西方实力架构和心理平衡同时被打破,历史坐标体系和观念话语体系同时被重整,世界观察中国以及中国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在经历剧变。这样的全球性变局迫切需要一个非西方主导的媒体对话空间,让这些引领世界前行的國际政要们表达他们对于世界局势的客观判断,讲述他们对人类发展的深邃思考。作为中国国际传播的旗舰媒体、党的意识形态重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必须承担起国际传播主阵地、主力军、压舱石的重大职责,把握历史主动,呼应这样的时代需要。

(三)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担当需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满足人民需要、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创新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方面久久为功,有凝聚国人精神力量的使命自觉;在这个特殊的历史坐标里,更需要以新语态阐释新思想、以新传播讴歌新时代、以新视听赞美新征程,给中国观众打造一个认识世界、平视世界的独特通道,同时也给世界观众一个观察中国发展、了解中国之治魅力的独特通道。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为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等重大问题,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重大理念和倡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在国际传播范式转变的当下,在全球化潮流遭遇挑战的当下,这些理念和倡议需要一个传播介质,在权威论证、权威解读的基础上,打造出一个新的世界图景,建立起共同体意识,从而形成全球新的集体记忆,最终实现不同文明间的相互滋养、彼此借鉴。

二、《高端访谈》栏目的内容构建

关注国际焦点,洞察世界风云。截至2023年8月31日,开播近一年来,《高端访谈》已播出41期专访。采访对象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六大洲。

印尼总统佐科、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柬埔寨时任首相洪森、伊朗总统莱希、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巴西总统卢拉、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等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先后受访。

这些采访不仅展现中外领导人治国理念的相近之处、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前景,还反映各国应对国际重大变局的共同诉求。这些受访嘉宾在节目中热议中国发展密码,讨论世界治理挑战,分享与中国的合作成果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观察,讲述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故事,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生动实践和显著优势。综合分析来看,《高端访谈》的内容构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眼中国视角,讲好世界故事

曾经有外国网友留言,《高端访谈》“打开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新视角”。在与各国政要对话的过程中,栏目聚焦其各自国家的发展诉求、面临的困境,关注其所在地区的格局变化、治理挑战,以及世界的局势变迁、人类面临的诸多危机。比如,对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采访,话题内容包括新加坡的治国理念、发展愿景等;对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的采访,话题方向涉及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和美英澳核潜艇合作的担忧等;对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的采访,谈及非洲发展、其遭受的西方制裁等;对巴勒斯坦總统阿巴斯的采访,关注到中东局势、“两国方案”、“阿拉伯团结”等。

作为“镜像时空”一般的存在,《高端访谈》从中国视角出发,犹如一个“双面折射镜”,它报道世界、描述世界、解读世界,努力以对方视角理解“他者”的存在,置身于历史维度,在“差异性视域”中容纳其过去与当下,消解了传播屏障,展现出中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思想。而在呈现权威人士对新闻事件本质特征的分析解读的同时,《高端访谈》又通过切入视角反射出中国媒体的形象特征,产生了一个“中国镜像”的价值辐射场,让人们看到中国对国际秩序的理解、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中国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这是与西方媒体完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声音,是中国争取国际舆论制高点和国际话语权的要素,也是构建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关键。

(二)聚焦双边关系,讲好合作故事

在印尼探访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雅万高铁、在老挝登上中老铁路列车采访乘客、在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上感受送货日常、展示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的建设成果、了解波黑伊沃维克风电站的运行情况、在泰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海港口—廉差邦港拍摄、在巴巴多斯的“中国制造”电动公交车上采访司机和乘客……再加上对各国政要的专访,《高端访谈》深度报道国与国之间的相知相交。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说,中古友谊代代相传、坚不可摧,这不是一种时势催生的友谊,不是一种利益主导的友谊,而是建立在非常坚实的历史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友谊。柬埔寨时任首相洪森说,“不让我依靠中国,让我依靠谁?”说起金港高速公路,他说中国的经验是“以路养路”,这是一个伟大的思路,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巴西总统卢拉说,“我知道贫穷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也见证过巴西民众工资收入比中国高、巴西经济看起来比中国强的时候,但是后来中国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这是中国政治能力的体现,这是政治成熟的表现。”

从历史到今天,从政府到民间,《高端访谈》以差异化的视角解读中国与受访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通过各国政要高屋建瓴的分析定义以及与中国多领域丰富鲜活的合作故事,节目展现了各国与中国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交往,体现了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民真挚的情感。我们力图寻找到双方的“共同经验范围”,构建起与他们同频共振的“社会信号系统” ,通过双向奔赴的合作让对方国家的民众感觉亲切,激发“自己人效应”,营造出聚力发展、共谋合作的国际舆论氛围,有利于推动不同国家之间民心相通、文明互鉴,也塑造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紧扣重大主题主线,讲好中国故事

《高端访谈》聚焦重大主题主线,紧密配合国家时事政治大事、重要外交外事活动展开报道,有力有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高端访谈》栏目赴印尼、老挝、塞尔维亚等国分别专访其领导人;在2022年金砖“中国年”之际采访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时任行长特罗约;在博鳌亚洲论坛举办之际采访论坛理事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在中国-中亚峰会前夕采访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采访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格鲁吉亚总理加里巴什维利、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真、实、亲、诚”对非政策提出十周年之际采访多国政要;在多国政要来华访问、两国关系提升之时进行采访……《高端访谈》希冀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长远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深入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探究中国为世界和历史作出的贡献。

这些采访通过独特的阐释角度全面展示中国之治的优势,生动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有助于中外观众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该栏目在政策议程和公共议程之间架设起桥梁,发挥了强大的内部动员能力。同时,通过受访政要这一高效传播支点成为该国媒体的“持份者”,有效影响了该国媒体的相关议程,用战略思维实现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

(四)立足“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做好领袖思想宣传

近年来,立足“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重大理念和倡议,它们都超越西方的意识形态,使西方价值观不再是世界唯一的标准答案。《高端访谈》不断打磨采访提纲,精心设计访谈议题,力求成为宣传中国方案、领袖思想的重要载体,通过习近平主席在国际舞台上提出的中国方案,阐释大国外交的内在逻辑,展现大国领袖的风采魅力。

柬埔寨时任首相洪森在采访中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是伟大的倡议,如各国广泛接受,世界将会变成一个和谐共处、共同繁荣、有着美好未来的共同体。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称,习近平主席是一位新时代的思想家,他一直在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于西方所宣称的单极霸权世界。伊朗总统莱希表示,中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家投资,将增加这些国家的吸引力,造福当地人民,并为全球发展提供动力。他还特别提到,像中国这样惠及世界所有人的发展才是公正的发展。卢旺达总统卡加梅、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等国领导人在专访中均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谈到对习近平主席的印象时,多位领导人对他们的交往经历娓娓道来。印尼总统佐科说,习近平主席是一位热爱人民的领袖,他真的非常了解人民所面临的问题。黑山总统久卡诺维奇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领导人心怀“国之大者”,对人民负责,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表示,习近平主席是一个淳厚朴实、散发着人性光辉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思想深度的人。巴基斯坦时任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表示,习近平主席是他的榜样,是巴基斯坦人的榜样,是世界的榜样。柬埔寨时任首相洪森认为,习近平主席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提出的每个理念,例如贯穿古今、承上启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试问哪位领导人能有这样的视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说,任何一位国家领导人可能都会羡慕习近平主席,因为他了解生活,从树根到树梢,他了解一棵大树生命的全部,他对许多事都了如指掌。而读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格鲁吉亚总理加里巴什维利、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等人都认为,习近平主席远见卓识,英明睿智,他洞察大势、深谋远虑,而且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这样的领导人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高端访谈》深挖各国政要与习近平主席的交往故事,拓展多元互鉴的中国理念合作案例,突出问题导向和专业对话,对领袖思想进行深耕解读,在时间博弈、空间博弈、认知博弈层面提升国内国际传播效能,构建起传播新范式,实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精准传播。

(五)触碰真问题、硬问题、敏感问题

在充分调研、倾听的基础上,《高端访谈》的采访紧扣当下热点,敢于触碰真问题、硬问题、敏感问题,主动设置议题,以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易于传播的精彩采访,奋力提升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

采访印尼总统佐科时,主持人询问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否会前往雅加达参加G20;专访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时,问“与中俄的密切关系,有时可能会让塞尔维亚承受一些压力,这对于您的政府来说是个难题吗?”采访伊朗总统莱希时,问“具体到每一个伊朗人的生活,美国制裁到底意味着什么?伊核协议还有没有恢复履约的可能?”采访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时,问“你觉得白俄罗斯直接参与到俄乌冲突中的可能性存在吗?”“美国用武力击落了中国民用无人飞艇,炒作甚至还推出了相关的议案。您怎么看待美国的举动?”面对曾经遭遇“颜色革命”的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时,问“美国国务院以及安全机构在中美洲、欧亚大陆多次试图颠覆他国政府,更换他们不喜欢的政权。西方媒体还对阿塞拜疆和中国等非西方国家进行歪曲报道,您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紧追国际新闻热点、不回避敏感问题,《高端访谈》坚持从新闻规律出发做节目,及时发声、权威定调。

(六)反对霸权主义,驳斥美西方污蔑抹黑及谣言谎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以及美西方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建构各种“威胁叙事”虚构和渲染他者对美国及世界的威胁。事实上,美西方霸权主义才是造成全球混乱的主要原因。在这个信息多元交织、传播主体多元化的时代,西方主流媒体出于狭隘的利益诉求,利用自身在国际传播体系中的优势地位,频频设置议题。比如,在霸权思维的主导下,美国主流媒体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的方式,对中国话语“一带一路”进行了消极、负面的建构。

《高端访谈》在采访中通过强化意见领袖作用,以“真相武器化”应对“谎言武器化”,就全球热点问题发问、就焦点问题追问,发扬斗争精神,着重展现多国元首、政府首脑高度评价与中国的传统友谊和新形势下的创新合作,体现发展中国家不畏霸权、共同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携手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与努力,这无疑与西方的声音形成了强烈的“对冲”。

针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批评美国无端制裁和干涉别国事务;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呼吁世界各国回归多边主义;柬埔寨时任首相洪森批评美西方此起彼伏的单边制裁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导致世界动荡不宁;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表示,古巴通過“创造性抗争”,以及和中国等朋友之间的协作,将会战胜美国封锁造成的困难,更快地实现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伊朗总统莱希指责美国以制裁为名禁止伊朗进口新冠疫苗和罕见病药品,直接威胁到伊朗人民的生存权。

针对个别国家渲染的“中国威胁论”,《高端访谈》栏目充分展现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巴基斯坦时任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等多国领导人观点,他们指出从特朗普在任时美国就开始将中国“妖魔化”,这样在全球煽动政治恐惧是不对的。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繁荣富有且有着强烈和平诉求的国家,中国没有任何扩张企图和行为,一些国家推动遏制中国的政策是可悲且错误的。

针对质疑“一带一路”倡议、唱衰金砖国家以及“债务陷阱论”等负面舆论声音,访谈嘉宾以坚定的回应精准反击,深入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给人们带来的是和谐、和平与发展,有力论证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经发展成为真正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治理工具,充分肯定中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全面驳斥美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的污蔑抹黑。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说,“把‘债务陷阱归咎于中国,无非是想诋毁中国的成就,或者是想要离间非洲与中国的团结。但恰恰是中非合作促进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非洲经济的发展。”

三、《高端访谈》栏目的创作原则

如何才能在内容生产上融通中外?这是《高端访谈》栏目从创办之初就在思考的问题。《高端访谈》采取了“一国一策”“一人一策”的原则,并且克服高访的种种困难,坚持“时、度、效”原则。

(一)“一国一策”原则

国际传播要摆脱传播理念不清、受众意识不强、贴近性和针对性不足的“泛对外传播”,要认真研究每个国家的特点,针对不同国家和人群,采取“一国一策”或“一国多策”传播,实现精准传播。

《高端访谈》采取“一国一策”的制作和传播原则,凭借独特的话语建构、有针对性的议题设置、本地化的传播策略,实现了与被访政要和所在国家民众的认知共通。每次采访前,栏目组都要经过充分的资料调研、小组分析、专家研讨、与驻外记者沟通,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对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及受众关心话题和接受习惯的基础上进行节目设计。通过细致翔实的国别研究、区域研究、次区域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差异性,看到复杂性,也看到共性,针对不同对象国的实际,找准利益交汇点,发现被采访对象在日常生活、政治活动中的“疆域”,创造可以超越既有“屏障”的互动,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采访、开展传播。

(二)“一人一策”原则

访谈过程是主持人与访谈嘉宾在对话中达到信息共享、观点共识、情感共鸣的过程。大众传播是这类节目的“表”,人际传播是这类节目的“里”。鉴于《高端访谈》采访人物的特殊性,如何拉近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增强话题的共鸣感和共情感成为挑战。团队提前做足调研,三位主持人在采访中逻辑严密、张弛有度,善于从直击人心的关键点发问,在调动起被采访对象情绪后再深入挖掘其他内容。

专访印尼总统佐科时,主持人30分钟提出了20多个问题,既包含国际形势、地区局势,又涉及双边关系、经贸往来、人文交流,还有佐科对国家发展的愿景,以及个性化故事。在专访中,主持人哼唱起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印尼民歌,访谈氛围轻松、话题设计巧妙,网友纷纷点赞,“觉得节目特别吸引人”“双方眼睛里都是真诚,交流没有压迫感。”

对老挝国家主席通伦的采访,主持人谈到通伦20多岁时在中国广西南宁“六七中学”的经历、他喜欢中国饺子等,片尾还通过一首中老双语版的歌曲《坐上火车去中国/老挝》深化了两国的情谊。对巴基斯坦时任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的采访,主持人提到一个诠释中巴友谊的故事—一个14岁中国女孩在巴基斯坦有困难的时候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巴基斯坦,因为在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期间,巴基斯坦把本国所有的储备帐篷都捐赠给了地震灾民。夏巴兹·谢里夫表示,这个故事生动说明中巴之间患难见真情,是两国兄弟情谊最美好的体现。专访巴西总统卢拉时,他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母亲生了12个孩子,养活了8个,他成为巴西总统的初衷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善最贫困人口的生活,他要保证穷人每天都能吃上早饭、午饭和晚饭。采访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时,采访时间从原定的半个小时延长到了一个小时,在采访收尾时费尔南德斯总统不顾直升机在等他,意犹未尽继续分享他研究法律、爱写诗、爱音乐的事情。主持人迅速应变,与他分享了“斜杠青年”的概念,于是,便产生了一段有关“斜杠总统”的有趣互动。

节目还与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茨维亚诺维奇谈从讲台走向政坛的职业选择,与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聊音乐梦想和成长之路,与曾经在剑桥大学读数学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聊“治理国家和做数学题哪个更难”,与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动情回忆一万多名由中国医生接生的“西诺瓦”宝宝……这些相对而言的“软话题”,都具有很强的贴近性。在对话中,采访对象的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交相呼应,让受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故事中所包含的理想与热情也与自己有关。

在《高端访谈》节目中,这一个个具体的“人”没有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在相对抽象的世界性议题中隐身,而是始终作为话语的结构主体与观照对象真实存在。他们被放在人性层面观照,更容易在跨文化传播中激发受众的情感关联与互动。

(三)“时、度、效”原则

“时、度、效”的时,一指“时势”,二指“时效”,三指“时机”;度,一指“尺度”,二指“程度”;效,指“效果”。三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之中。同时达到“恰时、合度、有效”,才是科学的舆论引导。

《高端访谈》遵守新闻规律,强调“时、度、效”原则。为了把准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把准舆论引导的区间数量,把准舆论引导的实效质量,《高端访谈》不断突破,用日播节目的节奏打造周播高品质深度专访节目,找准报道的着力点,在确保访谈高度的同时撬动“支点”,不断提升节目的热度、新鲜度,做好国际重大事件新闻报道的“首要发声者”和“第一定义者”。

专访巴西总统卢拉,于2023年4月13日(周四)上午10点在上海进行,共有7个机位拍摄、逾200G的素材。为了赶周五晚上9点半的播出,栏目组凭着极限思维做了多手准备,克服了异地、时间紧张、小语种翻译等困难,通宵鏖战,终于顺利播出,此时卢拉总统还在北京进行国事访问。采访围绕卢拉总统这次国事访问的成果、巴西对华政策、金砖国家未来作用、本币结算、国际关系民主化、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的国际角色、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批驳西方所谓中国“新殖民主义”言论、个人经历和从政初衷等10多个问题展开,整个设计环环相扣、层次丰富、内容有干货更有深度。

《高端访谈》牢牢把握中国对外传播主题新闻报道的“节拍器”,因时而动、谋定而后动。除了配合中国政治外交议程作深度策划之外,栏目还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峰会前专访主办国领导人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前专访主办国领导人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在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前专访与会的伊朗总统莱希。这些策划和制作有力提升了栏目国际传播的能力、效率、效果和效益,提高了它在国际舆论场的到达率、能见度和影响力。

四、《高端訪谈》栏目的传播实践

2023年8月13日,统计数据显示,《高端访谈》(其时39期)累计在全球触达86.23亿人次,平均每期触达全球2.21亿人次;栏目的全媒体受众规模达4.78亿人,其中,年轻用户占比达56.36%,有77.86%的受众通过新媒体渠道收看《高端访谈》的特定内容。

海外传播方面,在多语种官网、脸书、推特、优兔等多平台发布相关报道4000余篇,总浏览量超1亿次,总互动量超73.6万。相关新闻素材还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全国广播公司(CNBC)、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德国电视二台、法国24电视台、刚果(金)国家电视台、英国天空新闻台、韩国文化广播公司、塞尔维亚广播电视台等91个国家和地区的459个电视台及新媒体平台转用播发;相关报道被新加坡《海峡时报》、《联合早报》、《俄罗斯报》、哈萨克斯坦《实业报》、圣彼得堡Radio Metro FM102.4、巴西旗手电视台等1000多家海外主流媒体转载转引上万次。

集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等多种跨界于一体,《高端访谈》既遵循传播的一般规律,又有创新和突破,在传播实践上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叠浪流式传播:总台全媒体矩阵融合

《高端访谈》自播出以来,形成了栏目大屏焦点发力,央视新闻、央视频各端口直播助力,总台各语言中心、海外总站定点投送、多点联动,充分发挥总台68种语言、191个驻外站点以及电视、广播、新媒体所形成的多语种、多渠道、广覆盖、全平台的传播优势,通过网站、客户端以及脸书、推特、优兔等海内外社交媒体账号,迅速编译发布相关节目内容。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也充分运用国际合作渠道和自主发布平台,提升对外发稿实效,在对象国引发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每一期节目都经历蓄势、借势、成势、延势的过程,形成了叠浪流式传播的特点。

在注意力稀缺、新闻速朽的时代,这样的全媒体矩阵融合传播拓展了节目传播的时间、空间跨度,制造了持续的“传受”互动效果,不仅在国内舆论场引发巨大的传播声浪,频繁登上新浪微博要闻话题榜、抖音热榜等,并且引来各种时政大V的二次解读,以及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公众号的转发……浪奔浪涌中,中国与世界对话和交流的窗口越开越大。

(二)协同传播:拓展传播“辐射圈”

协同的观念与系统的观念,中国自古有之。《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尚书·虞书·尧典》中的“协和万国”都蕴含着系统和协同的思维。《高端访谈》每一次采访都获得了受访领导人的高度认可。被采访对象身份的特殊,天然就带有地利和人和的属性,自然地在协同传播中拓展了传播的“辐射圈”。

采访结束后,巴西总统卢拉现场题词,为中国朋友写下问候和祝愿,他拉着主持人的手久久不放,与总台定下又一次“两年之约”,希望总台“到时看看巴西的发展变化”。约定下次采访的还有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等人。

卢拉总统在个人社交账号转发了此次专访视频。巴西第二大电视台旗手电视台综合频道在当地时间4月14日晚率先播出总台《高端访谈》专访卢拉总统的精华版,覆盖巴西全境,专访完整版于次日在该台各频道多次播出。巴西最大新闻门户网站UOL、知名雜志《论坛》等也陆续上线本次专访节目。

这并非个例。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其个人社交账号发送多条信息,介绍接受总台《高端访谈》专访的情况,新加坡总理办公室配发了专门为采访制作的Vlog。新加坡影响力最大的纸质媒体—《海峡时报》(英文)和《联合早报》(中文)留出专版报道本期《高端访谈》采访内容;新加坡主流华语电视频道新传媒8频道、新加坡主流英语新闻频道亚洲新闻台均对此次专访予以报道。

受访政要的自发宣推和其所在国国家级、区域性电视、报刊、通讯社、网络新媒体的报道,采用了视频、文字以及定制特稿、专版等形式,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元的产品矩阵,在所在国家和区域全方位、立体化地报道了《高端访谈》节目,起到了精准传播与合作传播的实效,拓展了节目的“辐射圈”。

(三)共情传播:情感逻辑的跨语境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内容生产要想“融通中外”,实现情感共鸣和认知共通,就需要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中,克服高低语境、文化折扣等难题,尽可能地消解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加强“我们”心理框架的打造,顺着情感逻辑实现跨语境对接,唤起情感共性和亲近感,进而实现从“共情”到“共通”,再到“共享”的情感跨越。

国外网友的反馈给了《高端访谈》充分认可,印证了栏目团队的努力成效。他们说,“这样一个富有启发性、理性、冷静的采访,在西方媒体中已经完全消失了。”“没有咬牙切齿,没有讽刺性的问题,没有挑衅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冲突的问题,真正纯粹的采访!”还有人说,“同意费尔南德斯总统的观点。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倡议是为了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发展带来繁荣,而安全带来稳定,进而推动发展与繁荣。”意大利网友朱塞佩在专访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的视频下留言,“我赞赏‘和而不同这句话。 毫无疑问,它向外传递出一种优秀的哲学智慧,在国家之间的和谐多样性中,在尊重规则的自由主动性中,将有助于改善各国人民间的经济和文明关系。”阿拉伯语网友阿卜杜·萨拉姆在专访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的节目下留言,“这就是中国取得成功的秘诀,并被阿拉伯、非洲、美洲和欧洲人民所接受。中国,智慧的巨人。”

《高端访谈》用抽丝剥茧的方式展现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合作的丰硕成果,呈现中国在国际秩序、多边合作、全球治理等方面表现出的中国智慧,政治议题经过故事化转换,变成了海内外观众普遍关注的民生话题,从而唤起国际民众的情感认同。

結语

《高端访谈》以媒为“酶”,融通中外,通过与高端人物的对话讲好世界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构建起一个独特的符号空间,唤醒和激发海内外观看者的集体意识和共同情感,让人们认识到世界不可分割、风险与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然而,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国际社会的舆论斗争还很激烈,西方依旧利用其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优势,竭力打压中国。《高端访谈》运行近一年来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怎样提问才能更加深入浅出、直击人心?如何才能突破对话空间的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怎样才能解决采访表而未达、传播看而未见的难题?新媒体传播又该如何先行设计,才能触达更多的人群?深度赋能全球传播力,还有哪些支点可以突破?后续的功课还有很多很多。中国国际传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要我们心有定舵,再紧握解决问题之桨,必将轻舟越过万重山。

(责任编辑:张冬梅)

作者简介:阴丽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高端访谈》制片人。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

慎海雄:《强化政治机关意识 奋力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机关党建研究》2020年第10期。

[美]格雷厄姆·艾利森:《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陈定定、傅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20期。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李静敏:《新闻二次传播的特征》,《新闻界》1993年第6期。

张薇:《政治话语的批评架构分析—以美媒对“一带一路”的报道话语为例》,《贵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

胡邦胜 :《论中国国际传播的理论转型和实践转向》,《国际传播》2016 年第1期。

张勇锋:《舆论引导“时、度、效”方法论研究论纲》,《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10期。

胡正荣、王天瑞:《系统协同: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逻辑》,《新闻大学》2022年第5期。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见学习强国网站,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5104026549896021396&item_id=15104026549896021396。

猜你喜欢

国际话语权议程设置国际传播
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
中国南海维权行动中的国际话语权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从“赵薇事件”再议传播学经典理论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论奇观电影中的期待快感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