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探究和感悟

2023-11-17钱焱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感悟实践活动教学实践

钱焱

[摘 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也是助力学生探究深入、感悟深刻的重要手段。在“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千克和克的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深入探究提供动力,又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感悟,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实践活动;探究;感悟;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0-0021-03

盡管千克与克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对学生来说是抽象难懂的,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用不到它们,故而会形成一种熟视无睹,甚至是充耳不闻的感觉。在“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学情,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源头上引导学生感知千克和克的存在,并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感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盈智慧、充满灵性,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情景感受,初建质量感知

利用合适的生活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质量的存在,能最大限度地改变克和千克学习较为抽象的局面,使学生较为理性地去感知质量单位。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质量的差异,并由此产生学习质量单位的迫切需求。

师:小朋友们,在今天学习的开始环节,我们先来做一些游戏活动,好不好?

生:好!

投影显示活动要求:一是相互背一背同伴,感受同伴的体重;二是背一背书包,感受其重量,并说一说与背同伴的不同;三是拿起数学课本掂一掂,体会这次活动与前面两次活动不一样的地方。

生1:同桌还真重,背着他就像背着一座大山似的,而背书包则感觉比较轻,没有同桌那么重。

生2:数学课本比较轻,掂一掂感觉没有什么分量。

生3:我的感受是同桌太重了,书包不轻也不重,数学课本则比较轻。

师:物体有的是比较轻的,有的是比较重的。你们还能举一些例子吗?

生4:那桶纯净水就是比较重的,一个人是搬不动的,即使搬得动也很吃力。

生5:黑板擦就是非常轻的。

生6:大西瓜也是比较重的,比我的书包还要重一些。

师:那表示物体的重、轻,要不要用到相应的质量单位呢?你们见到过吗?

……

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千克和克的知识,意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审视上述教学片段,很容易看出教者的匠心思考。教师先设计背一背同伴、书包和掂一掂数学课本等实践活动,再通过交流分享,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感知,使得物体有轻重的感悟得以生成,为引导学生感知质量单位提供经验支撑。同时,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实践体验,感知克的存在

实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能获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克的存在,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悟。这样能为学生建立克的概念奠定基础,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师:说说看,你们见过非常轻的物体有哪些?

生1:我感觉一瓶眼药水很轻的,只有那么一点儿分量,拿在手上就像没有东西一样。

生2:一张纸也是非常非常轻的,用嘴一吹,还会飘起来。

生3:鸡蛋也是比较轻的,1个鸡蛋拿在手上一点儿也不重。

……

师:很好!看来,你们的学习积累还是很厚实的。现在来看看你们收集到的一些小食品的包装袋,读读相关的信息,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生4:这是一桶薯片,看起来很多的样子,可包装盒上写着“净含量80克”。

生5:这是一瓶眼药水的包装盒,上面写着“净含量2克”。

生6:这是一袋盐的包装袋,上面写着“净含量300克”。

生7:这些外包装的说明中都有“克”这个字,这是什么意思?

师:克,就是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用字母“g”来表示。

生8:看来,“克”是用来表示比较轻物体的计量单位。

师:那1克有多重呢?大家想不想研究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生9:我们小组先用2克重的眼药水瓶盛满了水,然后往下滴,发现一共有30多滴,估计1克水大约有20滴。

生10:我们称出5克的黄豆,数了数共有30颗,所以得出黄豆1克有6颗的结论。

……

引导学生建构克的认知表象,就要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感知,形成感悟。回顾上述教学片段,教师先从举例开始,引导学生从实物的外包装上读一读信息,让学生较好地感知克的存在,认识到克是用来表示比较轻物体的计量单位,在与同伴互动、教师引领以及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建构克的认知。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1克的物体质量,让他们在量一量、数一数、称一称、算一算等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厚的经验,形成较为扎实的学习基础,从而较好地建立1克的表象。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对1克的表象建构变得更加厚实,有效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推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操作比较,感知千克由来

比较,能突显数学知识的本质,更好地建构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千克的存在,体验1千克的重量,使学生顺利构建1千克的表象,并在克和千克的比较中形成更为鲜明的认知。这样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意识、分析推理能力,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师:除了前面学习克的这个质量单位,你们还见过不一样的质量单位吗?

生1:我和奶奶去买水果,老板说苹果2千克、桃子1千克、葡萄3千克,所以这个“千克”应该是新的质量单位吧?

师:对。那你认为1千克多,还是1克多呢?

生2:应该是1千克多吧。1克的水才有20滴左右,1千克的水肯定不止20滴;从买的桃子数量就能看出,1千克桃子有10个,1个桃子远远比20滴水重得多了。

生3:当然是1千克重。我在预习中发现,2袋500克的食盐合起来的质量就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

生4:是的,1000克=1千克。

师:想不想体验一下1千克的物体质量?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学具,去拎一拎、掂一掂、数一数,看看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纷纷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感受千克的存在)

生5:这是1千克的苹果,有5个,拎一拎还是觉得蛮沉的。

生6:书包有2千克重,拎起来感觉重。

生7:这是1千克的可乐,满满的一大瓶,感觉也是有分量的。

……

实践是积累感知的首要途径,比较是促进思考深入的重要方式。回顾上述教学片段,教师先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寻找不一样的质量单位,再通过认知千克、体验1千克的存在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构建1千克的认知。这样能将千克和克的学习融为一体,深化学生对1千克的认知,使学生对1千克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应用巩固,促进认知建构

众所周知,有效的数学学习需要相应的练习来保障。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知识才会得以巩固,理解才会得以深刻,才能形成相应的数学技能,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教师精心设计练习,意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思考探究、巩固训练中更好建构千克和克的认知,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

师:今天羊村小学的小朋友们也在学习克和千克的知识,看看懒羊羊在干嘛呢?

生1:懒羊羊在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呢!因为他今天的作业没有做对,且每一道习题都被老师画上了大大的问号。

生2:他们的作业还是蛮有趣的。

多媒体呈现习题:小羊聪聪早上一起来,就先拿起8(千克)的牙刷和1(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然后端起200(千克)的牛奶,吃著60(千克)的鸡蛋;最后背着3(克)的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生3:括号里都是懒羊羊填写的单位,全部都错了。

生4:这还不简单!全部都错了,就把单位换一下。如把千克换成克、把克变成千克,这样就一定全对了。

师:就这么简单?看来,克和千克的学习还是蛮简单的。谁有新的想法要补充?

生5:不是换一下单位那么简单的!生4说的不对,不是将千克换成克、将克换成千克就行了。如果我们再学习其他的质量单位,还能这样吗?

师: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对呀,如果还有其他的质量单位,也这么简单地换一换,就能确保是正确的吗?那该怎么办?

生6:可以用刚学习的知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如那个牙刷就是一个非常轻的物体,相当于8个2分硬币那么重,所以不可能是8千克,应该是8克。

生7:对的。我们自己的书包背起来都是觉得比较重的,如果是3克重,那还没有一块橡皮重呢!所以,这一定是错误的,应该是3千克才对。

生8:经过分析,我明白了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问题解决之中,这样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

……

“不是换一下单位那么简单的!”这是学生学习后发出的感慨之声,从中能够发现学生对克和千克的学习已经进入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由此可见,教师设计的练习不应是单一的知识巩固,促进技能形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与思考的意识,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回顾上述教学片段,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思辨中形成感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较好地感知克和千克的存在,构建较为扎实的认知,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相互交流、分析,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生思维碰撞,进行思想交互,从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启迪,最终促进他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实现深入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建东.掂出质量观念:“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6(7):43-44.

[2] 祁顺成.《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9):63-64.

[3] 金萍.优化实践操作  促进观念建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3(Z1):44-46.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感悟实践活动教学实践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