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2023-10-28沈俊杰鲍淼铃张淑琴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沈俊杰 鲍淼铃 张淑琴

摘  要: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有利于在大学生中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文章通过调查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还面临着大学生认识不清晰、教师叙事手段单一、教学情境感不足等现实困境。还需从培养思政教师情怀、精选脱贫攻坚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开展具身德育等方面实践优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脱贫攻坚故事;脱贫攻坚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4-0087-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组织了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1]。中国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广大中国共产党员扎根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埋头苦干、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离不开我国政府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反贫困治理的不懈探索,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自主能动性实现赋能增权和内生发展。中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拥有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深入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对开发好这项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与新时代思政课的要求高度契合。在思政课中运用故事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优化思政课教学艺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增强学生理论自觉自信与国家认同[2]。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进程中涌现出许多原创性、独特性的中国特色反贫困探索和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是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3]。大学生参与脱贫攻坚具有强化国情民情认知、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磨炼坚强意志品质的育人功能,以及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功能。目前已有高校探索大学生参与脱贫攻坚社会实践的育人机制[4],亦有学者在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讲好包括脱贫攻坚在内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故事[5]。

国外高校对青年学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多以公民教育、国民精神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个人成长教育等形式开展,这些课程安排既加强灌输,又注重渗透,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教育方法灵活多样、教育途径广泛深入[6],国外高校注重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对国家的忠诚,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7],此形式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借鉴。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高校学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结合各自国情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然而,当前国内外学者鲜有就新时代思政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做出深入的理论探索,本研究针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价值意蕴进行梳理,并对其实践路径提出针对性的理论对策,对高校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现实意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在讲好中国脱贫奇迹中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衷共济、精准扶贫,开辟出引领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推动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反贫困道路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科学把握减贫规律,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积极探索产业扶贫、下山脱贫、山海协作、易地扶贫等创造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立足中国国情创新设计中国特色反贫困制度体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减贫效能的伟大胜利[8];是中国共产党赓续传承仁爱亲民、扶贫济困、天下为公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在艰苦卓绝反贫困实践中孕育出的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的伟大胜利。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无疑将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在讲好舍生忘死事迹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爱国主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展现。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心怀人民福祉,为反贫困事业破局开路:他们扎根乡土、无私奉献、走村入户、倾情投入,涌现出姜仕坤、黄诗燕、蒙汉、泽小勇、黄文秀等一大批优秀扶贫工作者舍生忘死的动人事迹,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员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无疑将增强广大青年学子厚植新时代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对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肩负民族复兴大任,心系祖国需要和人民需求,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情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三)有利于在讲好攻坚克难案例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脱贫攻坚战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畏艰险、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取得的伟大胜利。面对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落后、贫困人口基数庞大等现实困境,中国共产党以理想信念精神之钙团结凝聚广大党员和群众发扬钉钉子精神,尽锐出战,上下同心,矢志不渝、拼搏奋斗,涌现出毛相林绝壁凿路、张顺东夫妇“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等一大批攻坚克难典型案例。正是靠着“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的坚毅品质和坚强意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无疑将坚定广大青年学子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服[9]。

三、现实困境: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现实困境

为掌握当代大学生对我国脱贫攻坚的认知和教育情况,本课题组设计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基本认知情况,第二部分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的教育现状。本问卷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805份问卷,有效填写回收805份。从问卷数据上看,男生有效回收270份问卷,女生有效回收535份问卷,男生和女生分别占34%和66%;从户籍地上看,调查对象分别来自农村、城镇、中小城市、大城市,其中农村户籍占比80%,城镇户籍占比15%,农村、城镇户口加起来超过95%。

(一)大学生对我国脱贫攻坚工作认识不清晰

调查结果显示,有81.5%、61%和28.1%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新闻”和“报纸”了解我国脱贫攻坚工作,52.4%的大学生通过“课堂”了解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有80.9%的大学生认为脱贫攻坚工作“很有成效”;有65.2%的大学生感受到家乡经济状况“有明显改变”。

以上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了解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并且充分认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但在调查中也发现,当代大学生对我国脱贫攻坚工作认识并不清晰,如有5.3%的大学生“不了解”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70.8%的大学生仅仅是听说过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同时,有些大学生对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如有45.2%的大学生对脱贫攻坚的理解是“消除贫困差距”,13.3%的大学生对脱贫攻坚的理解是“解决基本温饱”。

(二)思政课教师讲脱贫攻坚故事手段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有19.3%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在思政课堂上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讲解仅为“作一些基本的阐述”,3.2%的大学生认为老师在思政课堂上对脱贫攻坚工作理论知识“只进行粗略模糊地阐述”。以上结果表明,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脱贫攻坚思政资源的开发还不够重视,普遍采用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关于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的内容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思政课教师讲脱贫攻坚故事情境感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有33.7%的大学生认为在思政课堂上教师“除教科书上的知识以外,偶尔结合教学内容对少量的脱贫攻坚中国故事进行分析加深理解”,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脱贫攻坚中国故事思政理论课堂“情境感不足,多媒体传播能力滞后”“教师在课堂上讲述故事情感不足”。近50%的大学生认为故事“内容老旧未更新,没有吸引力”“官腔浓厚,一板一眼”。

四、优化策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实现路径

(一)培养情怀:提高思政课教师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核心素养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授课主体,在个人情感上要注重培养情怀;在课程准备上,要紧紧围绕“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的要求,学深悟透我国脱贫攻坚事业的历史进程、特色创新、宝贵经验、伟大成就、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学习脱贫攻坚事业背后的历史对比,用历史发展进程的视野,分析脱贫攻坚事业的伟大成就,增强对脱贫攻坚事业的自豪感。要深入学习脱贫攻坚故事背后的精神,升华脱贫攻坚事业和典型人物在精神层面给予人的感召作用,增强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情感激励。

(二)精选内容:增强脱贫攻坚故事资源开发的亲和力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选好故事题材,并且依据故事题材创设育人情境。调查结果显示,有66%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脱贫攻坚中国故事时结合社会热点分析会“让人信服”;分别有85.7%和82.1%的大学生更喜欢听“中国典型脱贫攻坚英雄人物”和“生活中身边的小人物脱贫故事”;分别有31.4%和31.1%的大学生对“自己家乡所在地区”和“认识的地区”的脱贫攻坚故事更感兴趣。这些都表明以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精选故事资源開发的内容,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同,还可以让广大青年学子对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时要以贴近生活、贴近地方为原则,深入地方走访调研,挖掘和凝练地方特色脱贫攻坚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听地方故事、身边故事中内化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还要通过“引进来”的方式,邀请地方脱贫攻坚榜样走进课堂,通过榜样人物讲述自己的故事、身边发展的故事,增强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实效性。

(三)创新教法:深化脱贫攻坚故事的形态展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脱贫攻坚故事时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守正创新。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有70.9%的大学生认为思政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有64.2%的大学生认为可以采用“创新课堂模拟实践”的方式,有48.3%的大学生认为可以采用“组织举办脱贫攻坚中国故事竞赛”的方式。以上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更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思政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主动回应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的现实需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时,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扩大学生的课堂参与,通过激励学生自己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增强学生对脱贫攻坚事业的认知,同时要注重引导升华,在学生主动参与后,及时总结事实事迹,凝练道德情感,引导升华脱贫攻坚故事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四)具身德育:实践中增进脱贫攻坚故事的情境体验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要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形成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效应,在情境体验中达到实践育人的具身德育功效。调查显示,亦有83.5%的大学生积极认可“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可见,通过具身德育实践参与的形式讲述脱贫攻坚故事,既能超越传统思政课堂的教学困境,又能满足学生亲身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之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通过学校平台,紧密联系具有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题教育资源的思政教学基地,深挖大思政课堂的思想政治资源,带领学生根据不同的脱贫攻坚模式,开展田野思政活动。学生走进乡村、探访农户,切身感悟脱贫攻坚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动力。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活动,让学生用所学所长服务农村发展,助力农民进步,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在切身实践中薪火传承,身体力行赓续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参考文献:

[1] 任理轩. 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N]. 人民日报,2021-02-23(09).

[2] 季海君,林于良. 论新时代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理路[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6):11-15.

[3] 王鹏,原广华. 脱贫攻坚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02):88-92.

[4] 李鹏,庄法兴,雷丽君. 脱贫攻坚视阈下高校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探究——基于山西农业大学脱贫攻坚社会实践育人机制的分析[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89-92.

[5] 肖贵清,车宗凯.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事[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1):97-104.

[6] 尹明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与张扬——兼谈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4):58-60.

[7] 卢书欣. 外国思政教育特色、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教育的借鉴意义[J]. 教育与职业,2013(21):53-54.

[8] 吕普生. 制度优势转化为减贫效能——中国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制度逻辑[J]. 政治学研究,2021(03):54-64+161.

[9] 王宝鑫. 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任务与实践逻辑[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145-150.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反思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新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互动载体探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