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有效对话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23-07-21陈阿环

教育界·A 2023年16期
关键词:有效对话教学效率小学数学

【摘要】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对话不仅对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效率有极大的益处,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以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敢说话、不想说话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课程教学阶段,教师需要重视课堂上的有效对话,既要强调师本对话,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又要关注生本对话,提高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其他有效对话,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在有效对话的过程中学好数学这门课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对话;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陈阿环(1980—),女,福建省漳州市闽南师范大学龙文附属小学。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學中,要想让学生深入学习教材文本知识,教师需要强调课堂上的有效对话。然而,从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形式来看,在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肯说、能说、说好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一,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习性根深蒂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情况是教师灌输式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课,教师和学生基本没有互动,同时,教师也很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选择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对话的方式来授课,导致整个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沉闷。其二,教师自身专业教学能力不足[1]。要知道,好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在课程教学阶段给学生答疑解惑,同时还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索、思考和交流,这对于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现在部分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面对此种情况,文章从多个方面进行举例和论述,希望能够为利用有效对话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供一些策略上的指导和建议。

一、师本对话,让教师准确把握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究课程知识内容提供了基本的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确保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师需要从课前的备课入手,以教材为基础,试着与教材“对话”,走进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师本对话能够帮助教师专注于课本的探索,促使教师以新课标为基准、以学情为方向进行课本研读,更加准确地把握课本,完成教学设计和实践[2]。

以“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的教学为例,教材中是以“鸟巢”为例来指导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而有些学生没有去过“鸟巢”,因此不知道“鸟巢”具体有多大,也就对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没有正确的认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与教材“对话”,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找出教材内容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前为学生搜集和整理标注不同面积大小的实物图片,如一间教室、一个篮球场、一个足球场、一块黑板等的图片,并引导班级内的学生试着对比教室、篮球场、足球场、黑板的大小,从而在对比的过程中对于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有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在师本对话期间,要想提升课程教学的成效,教师需要积极与其他教师联系,相互分享和探讨教学的经验和教训,确保教学工作能够更加有序、稳定地进行下去。

二、生本对话,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

学生在课前是否对教材文本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预习和了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教材知识内容,教师需要重视生本对话,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教材文本上的知识内容进行一定的学习和探究。通过实施生本对话,学生能够了解课本上的知识,并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教材内容,教师强调了生本之间的有效对话。一方面,为了增强生本对话的有效性,教师明确了这一课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并指导学生按照要求提前预习课程知识。在此期间,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在课前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学生在总结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概念时,难以确定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积是否也会扩大或缩小,于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化的交互平台寻求帮助,以解答这一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材文本,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生本对话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独立解决,从而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知识的记忆。有的学生说到,自己在预习阶段遇到了“小李每天能够加工125个零件,那么,8月份他大约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小红每分钟能够打118个字,那么她半小时能打多少个字?”的数学问题,而自己出错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看清两道题当中一个是求约数,一个是求准确数。通过在课前进行生本对话,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教材文本内容。

三、师生对话,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师生对话的方式逐渐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话,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一改数学课堂枯燥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解度和配合度。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强调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尝试通过师生对话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以便帮助学生提高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3]。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就这一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教师: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很多同学家里都订了牛奶。老师这里有一张订单,小新家想要订购牛奶,现已知一份牛奶(一天一瓶)一个月的订购价格为30元,订购一个季度的牛奶赠送一个文具盒,订购半年的牛奶赠送一套文具,订满一年赠送一个变形金刚玩具。如果你是小新,你会选择哪种订购方式?

学生1:我会选择订满一年。

教师:你为什么会选择这种订购方式呢?

学生1:因为有变形金刚赠送。

教师:在订购之前,我们得先考虑一下自己身上有多少钱,订购一年的牛奶需要用多少钱。哪位同学可以帮小新算一算订购一年的牛奶需要用多少钱?

学生2:30×12。

教师:为什么是乘以12呢?那大概需要多少钱?你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2:因为一年有12个月,如果订购12个月的牛奶,就需要乘以12。30元×10=300元,30×12的结果比300大,所以,可能是320元。

教师:那究竟是多少元呢?你们能帮小新算一算吗?请同学们交流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3:我们可以先算订一个季度的价格,一年有4个季度,再把订购4个季度花费的钱相加,也就是30元×3=90元,90元×4=360元。

学生4:我们也可以先算订购半年牛奶所需要的钱数,然后再乘以2,即30元×6=180元,180元×2=360元。

学生5:我们可以先算订购10个月牛奶所需要的钱数,再加上剩下的两个月所需要的钱数,即30元×10=300元,300元+30元×2=360元。

让学生就某个数学问题展开沟通和交流,能够一改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很难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的局面,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重要地位,对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究课程知识内容有极大的帮助。

四、生生对话,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有所收获

生生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和观念的交锋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和探究课程知识的过程,对学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强调生生对话,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构建可以自由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在交互平台上畅所欲言[4]。

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师就文本内容,向学生出示了几道例题:“1.小明要去文具店购买圆珠笔,一种圆珠笔的价格是每支1.5元,而另一种圆珠笔的价格是每支2.5元,小明每种圆珠笔各买了2支,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元?2.小明的妈妈到超市购置了一些日用品,其中,一瓶洗衣液的价格为35.5元,一条毛巾的价格为10.2元,小明的妈妈付了50元,那么,店员需要找小明的妈妈多少元?3.已知某个水果摊位1斤苹果的价格为3.7元,1斤香蕉的价格为4.8元,小赵打算购买1斤苹果和1斤香蕉去看望自己的奶奶,那么小赵需要花多少元?如果小赵打算购买2斤香蕉和3斤苹果,那么又要花费多少元?”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分析和研究这些例题,着重交流和探讨这些数学例题应该如何进行列式和计算,从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针对第三道例题,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思考并回答遇到这种习题时该如何解答。

第一小组:根据题意可知,小赵从菜市场购买1斤香蕉和1斤苹果需要花3.7元+4.8元=8.5元,而买2斤香蕉和2斤苹果花费的钱数为买1斤香蕉和1斤苹果花费的钱的2倍,也就是8.5元+8.5元=17元。因为小赵买了3斤苹果,那么,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加上1斤苹果的价钱,即17元+3.7元=20.7元。

第二小组:苹果的价格为每斤3.7元,小赵一共购买了3斤苹果,那么购买苹果一共花费了3.7元+3.7元+3.7元=11.1元,小赵一共购买了2斤香蕉,那么购买香蕉一共花费了4.8元+4.8元=9.6元,最后,将3斤苹果和2斤香蕉花费的钱数相加,得11.1元+9.6元=

20.7元。

毫无疑问,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了知识共享的奥秘与神奇。

五、自我对话,让师生在自我反思中获得提升

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离不开课后的系统反思和回顾,因此,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师生需要强调自我对话,自觉地与自己展开“对话”,认真地反思,从而在对话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或学习上的不足[5]。

例如,在“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播录像功能,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录制了下来,并对录制下来的视频在课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着重关注自己在授课阶段是否与学生进行了良性互动,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和处理,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观看所录制的视频素材,发现自己在与教师互动、与其他同学对话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上查漏补缺。

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对话不仅有效满足了课程改革对学科教学的一般要求,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交互能力和课堂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接下来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持,有效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程教学只关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和记忆的局面。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密切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教师、数学这门课程不再有抵触和排斥心理,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良性对话,从而让学生在对话中提升课堂学习的深

度[6]。此外,师生还需要强调自我对话,在自我对话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朱艳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对话的初步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22):59-60.

[2]梁雪梅.小学数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方法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56.

[3]黄美珍.基于数学素养开展小学数学有效对话教学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1(7):73-74.

[4]刘小燕.小学数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方法的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0(6):3,13.

[5]陆玉辉.小学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对话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28):34-35.

[6]陆敏茜.有效对话,高效教学: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教学[J].好家长,2021(67):57-58.

猜你喜欢

有效对话教学效率小学数学
有效对话——让儿童的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