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活力课堂的价值与建构路径

2023-07-21倪晨瑾

中国教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活力课堂小学体育

【摘 要】小学体育活力课堂利用活力表达激活儿童的认知内驱力,“生活体育”和“跨学科学习”是其重要路径。体育教师通过营造激情奋进、灵活思维、适性教学的体育课堂,利用语言表述、动作展示等具有个人特质的行为,点燃儿童学练赛的激情,唤醒儿童思维的活力,指引儿童参与探索、实践、创新的全过程,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朝气蓬勃、育人无痕。

【关键词】小学体育 活力课堂 生活体育 跨学科学习

体育教育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当代儿童的成长环境充满丰富的视听素材,学习渠道日益多元化,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思想、见解,也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快速达成,更加关注“教”和“如何教”,希望学生听从指挥,一步一个脚印按照教师的设计走向知识技能的理解,往往忽视了学生这一生动个体的身心需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注重教学方式改革,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1],因此,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一人谈”的局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我要学”的求知欲,促进运动知识与技能学练的效度,从而用愉快的心境、专注的心态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为此,笔者提倡体育活力课堂的构建。

一、体育活力课堂激活认知内驱力“三步走”

体育活力课堂,是指教师充分展现个人教育智慧,灵活应对、适性教学,利用语言表述、动作展示等具有个人特质的行为,激发儿童学习内驱力,点燃儿童学练赛的激情,唤醒儿童思维的活力,指引儿童参与探索、实践、创新的全过程,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朝气蓬勃、育人无痕。具体表现为四点。一是从“以体育人”的高度实施教学,贯彻素养导向的理念,尊重儿童个体差异,积极支持“每一个”;二是善于用激情活力感染儿童,将真实生活融入学练,让儿童深刻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三是以“趣味”唤醒,以“情境”导引,以“生活”充盈 ,以“健康”贯穿,通过激发和改善学生运动的心态和行为,丰富儿童具身认知体验和运动情感,提高运动技能学练的有效性;四是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充分注意到科學、生活、人文、社会和学生的相互融合,让学生经历更纯真、更现实、更科学、更多样化的体育学习生活,开发学生的体质潜能和生命个性。

体育活力课堂引领学生通过多感官体验、多维度刺激、多难度挑战、多角度评价、多场域运用来激活认知内驱力,提升学习力。

1. 培养学生好奇心

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重大使命。小学是为创新人才培养埋种子、打底子的重要阶段,好奇心是学生创新创造的原动力,对夯实创新人才发展基础至关重要。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好奇心,是激活认知内驱力的第一步。围绕学生已有认知体系和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引发他们关心的“话题”“人物”“事件”等,揭示课题、吸引关注。例如,学生对耐力跑感到枯燥,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慕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耐久跑给人生理上带来的益处,以及耐久跑的运动原理、呼吸方法,并展示中国田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冠的精彩掠影,引起学生对耐久跑的理解与重视。在此基础上,进行耐力跑的学练,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节奏和步幅均匀的重点上,循序渐进,不断挑战自我。

2. 改变学习方式

教师根据运动技能的不同学习场景,科学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练视听,激活认知内驱力。可以尝试用“问题驱动式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PDC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启迪学生思考,增强求知欲。

(1)信息技术融入

在运动技能学练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学生的思维与练习,将复杂的运动技能动作进行直观解析、分帧播放、反复调用等,通过AI、VR运动场景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进行运动技能的“勤练”“常赛”环节。此外,在运动负荷的监测中,信息技术能让运动强度、心率、练习密度等指标实时呈现,有利于教师、学生的自我关注与调试,促进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安全性。

(2)情境教学引入

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不难发现生活与教育的密切关联。体育与健康学科应该联系生活,在真实情境下进行运动技能的学练,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展开意义建构,帮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技能。例如,在负重跑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日常背书包上学的场景,带领学生一起体验单人背书包奔跑、两人合作抬书包跑、多人运送多个书包奔跑等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负重跑的重难点。

(3)探究学习深入

人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实现创新创造,从而实现不断的进化。创新的基因隐藏在儿童的好奇心、探究欲中。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关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对比思考,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不要为了追赶人为的高效,急于给出答案和得到结果,忽略学习的真正内涵。可以启迪学生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长的自信。

3. 邀约学生参与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需要观看教师示范、聆听讲解,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身体的具身体验来推动运动技能的深入学习。教师的教是一种带动和向导,学生的学与练才是学习的根本。

(1)以“具身体验”作为切入点

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以“具身体验”邀约学生参与运动技能学习,通过身体的真实体验,引发思考和新旧知识的对比,激活内驱力。例如,在各种姿势的爬行教学中,教师首先邀请学生用身体模拟大象、鳄鱼、海龟等动物的爬行,思考爬行方式的异同,发现、总结、归纳爬行快慢的方法,发展手脚并用爬行的协调性。

(2)搭建“请君赴约”的阶梯

新课标提出“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搭建登攀的阶梯。教师邀约学生进入创设的问题和情境中,吸引学生的学习专注,在此过程中学生增强自信、懂得合作、提升思维。在搭建参与的阶梯时,要强调“面向全体”“参与全过程”“关注全面发展”的原则,针对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要搭建不同难度层次的学练台阶,“支持每一个”“成就每一个”“幸福每一个”。

(3)营造“你我同学”的氛围

要想邀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就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推崇“你我同学”的民主关系。学习中,教师既是导师又是朋友、同伴,平等对话、共同协商、真言辩论、分享成果。学生可以自由提问、真情表达,也可以邀请教师一同练习、合作竞赛,甚至还可以向教师发出挑战。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情感,召唤学生积极参与学、练、赛,推动身心健康发展。

二、活力课堂在“生活体育”创建中行远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生活体育将是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以学定教”“学以致用”已经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工程。要积极改变原有体育课堂的运动队训练风格,将生活化、活动化、趣味化的小学体育课堂带给学生,在“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导下,融入生命教育、生存自救、新兴体育等内容,创建“生活体育”学程实践方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创新生活、拥抱生活。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风俗、文明、精神的总称。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既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在体验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体质,获得双赢的效果。如黎族的跳竹竿,学生在打竹竿、跳竹竿的体验中,可以发展跳跃能力,培养节奏感与协调性。

2. 时尚体育项目的推广

数字化自媒体的发展丰富着体育运动的学练素材,时尚体育运动的影响尤为显著。例如,2022年,健身舞成为“宅家运动”的新宠,体育教师将该舞种引进学校大课间,学生对此兴趣浓厚,课间锻炼的质量也得以提升。又如,将滑板车、平衡车、羊角球、独轮车等引进体育教学与课间活动,鼓励学生投入学练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一样可以很好地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3. 自制低碳体育器材

“健康行为”是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育人目标之一,即学生离开体育课堂、离开体育教师,也拥有健康的意识、健身的习惯、健体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常规体育器材进行运动技能教学之外,也要在生活中拓展運动器材,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环保低碳物件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将家人的鞋子等距离摆放,进行单双脚连续跳跃的训练,还可以将鞋子摆放不同的方向,根据鞋子指向的方向进行改变方向的连续跳跃,加大连续跳跃的难度;又如,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子进行投掷类游戏的设计,用快递纸箱进行障碍跑的设计,将纯净水的水桶与松紧带结合组成简易跳高架进行跨越式跳高练习。让环保低碳的生活用品成为体育运动的学具,不仅可以助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练,为家庭锻炼带来新的路径,也为健康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4. 生命教育的延伸

地震、火灾、海啸,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生命的真实挑战,但这一类学习往往没有具体学科教学的指导。在新课标“大概念”“大任务”的驱动下,体育与健康学科需要彰显生命教育的价值,在“健康行为”这一学科素养维度添加生存自救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冷静和积极应对突发灾难;还可以树立“借力发展”的理念,邀请专业人士走进校园进行专业指导。例如,在心肺复苏技能教学中,邀请医生带来专业仪器,科学指导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急救的方法,铭记急救的黄金4分钟。

5. PDC任务驱动学习的创新

当美国STEAM、芬兰现象教学风靡全球时,中国原创的项目式学习(PDC)也呼之欲出。所谓PDC,即英文Project(项目)、Drive(驱动)、Create(生成)的缩写。其意义是用项目学习提升儿童的兴趣和体验,激活思维;通过项目驱动生成儿童的经验、技能、情感、素养,实现价值提升。笔者借鉴PDC的范式,设计并执教“攀高作业”,借助“装扮校园”这一任务,引导学生学习人字梯攀爬技巧,再利用人字梯攀爬完成校园不同高度的挂灯笼任务(见图1)。巧妙地将体育技能、劳动教育、艺术审美等学科进行融合,达成了综合育人的功效。

6. 回归生活家庭作业的拓展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体育活力课堂主张在“生活体育”的研发实践中自信航行。体育家庭作业是贯彻校外锻炼的重要途径,作业设计要体现生活化、趣味化、易操作的原则。可以通过生活场景进行创意设计,可以通过自我练习、伙伴练习、亲子运动进行多形式设计,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设置家庭作业展示平台,运用评价激励和相互分享来营造家庭体育锻炼的氛围。

三、活力课堂在“跨学科学习”中灵动

新课标中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此设置旨在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学习,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跨学科主题活动的主题板块,教学中从学生的具身体验入手,引导学生“活学”;淡化融通学科边界,带领学生“活练”;跨学科学习还可以借助“家校社共育”理念,促进学生“活用”。

1. 具身情景体验,跨学科学习促进“活学”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明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性质,具身认知理论完美匹配体育与健康学科。

例如,在跨学科主题学习“劳动最光荣”单元,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与身体练习相结合,借助劳动体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选择一块平坦的场地(如摩擦力较小的大理石、木板等光滑地面),将其清理干净,确保擦地板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性。每名学生用一块抹布(约20厘米×40厘米)作为劳动与锻炼的学具,双手臂向前推送,双脚依次蹬地向前跟进;也可以双手臂向前推送,双脚同时向前跳行,以“推—跳”的方式完成“擦地板”。这样可以学习手脚并用、协调配合爬行的技能(见图2)。

2. 引入学科元素,跨学科学习带动“活练”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勤练”是通往运动技能形成正确动力定型的重要路径。活力课堂可以借力跨学科学习,让学科元素有趣、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练习。

例如,在立定跳远学练中,教师通过借助数学学科“混合运算”的知识,丰富练习形式:立定跳远求和,将小组成员的立定跳远距离相加,增强团队合作;引入“减法”算式,激发学生思考,立定跳远可以改变方向进行;启发学生创编“乘法”;启动立定跳远的分层练习,让有实力的学生连续完成多个立定跳远。

又如,教师在教学“使用各种姿势爬行”中,借助语文组词调控的练习形式,启发学生进行创意爬行。教师黑板板书:(    )爬,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答案填充进去,并举手回答、现场展示,争取被全班同学认可并采用,这种创新形式就可以以小组命名保存。如(鳄鱼)爬、(手膝配合)爬、(跟音乐)爬……

3. 家校社共育,跨学科学习服务“活用”

“学以致用”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同时贯彻“家校社共育”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例如,“擦地板”是一项劳动技能,也是“家政服务”的清扫项目。教师完成跨学科教学“擦地板”后,布置分小组家庭作业—策划“家政服务公司”竞标书。准备一块广告板或A4型纸,设计家政服务公司的宣传画,宣传画中包含公司名称、服务理念、服务特色等(见图3)。接下来做好组员分工,分别负责现场陈述、劳动展示等。竞标过程由分组抽签、小组陈述(宣传本组“家政服务”名称、口号和特色)、现场展示(现场展示12平方米的擦地板过程)、专家提问四个环节组成,通过考核的小组,可以获得资质认定证书。再结合假日小队公益活动,利用双休日走进社区,为社区活动中心或独居老人实地进行擦地板服务,并提供评价表,请服务方真实评价,作为体育成绩加分依据。

跨学科主题活动旨在打通学科壁垒,将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在“素养导向”下,不仅仅着眼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还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这需要教师突破自身的固化思维,眼光放得长远,让教材上的知识技能学习超越学科、融入生活、突破现有教育模式。只有教师突破学科走向全科,学生才能突破应试走向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责任编辑:孙昕

倪晨瑾

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分校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苏派名师。兼任中国第八届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实践课导师、南京晓庄学院实践课导师、南京体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参与撰写多部科研论著,在省级以上教育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规划重点课题。主持南京市名师工作室,先后培养出6名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作为退役国家级排球运动员,在教学一线带排球运动队28年,在全国、省、市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向国家队和省、市体校输送267名隊员。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活力课堂小学体育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活力性教学探究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推行合作学习, 构建活力课堂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