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2023-06-09康灿吴里程朱洋

大学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实践

康灿 吴里程 朱洋

[摘 要]课程组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深度挖掘能源动力领域中的思政案例和哲学思想,结合工科大学生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与传递方法,并将课程思政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能源动力类专业;导论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2-0021-03

课程思政是课程育人的重要途径,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1]。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要发力点之一[2]。在工科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3]。一方面,工程科学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高等工程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爱国、爱家、爱工程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较为理性,但面对很多问题时灵活性不足。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特点,可以判断出大部分工科大学生的意识和思维一旦形成,将会坚持始终,所以应该通过课程思政对工科大学生进行引导与培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专业定位、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担当意识。

能源动力是极为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之一,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课程内容涉及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工程案例、典型产品与能源转化系统;侧重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并为学生后续的学业规划提供方向。导论类课程强调借助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不侧重于对专业设计及分析能力的培养,所以尽管导论类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但其更像是系列讲座,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较为灵活。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可用的教学素材很丰富,如我国能源动力领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在本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其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和不断奋进的事业心,将学生对爱国、奉献、奋斗的领悟植入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过程中。

一、课程思政元素的组织

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中,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避免由于死板地加入思政内容而引起教学内容不流畅的现象;二是思政元素体现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做到思政元素的传递与专业内容讲授同步推进。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拟使学生实现“三个结合”:(1)将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与国家发展和战略安全相结合;(2)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对社会的贡献与高尚的家国情怀相结合;(3)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相结合。

思政元素蕴含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80年代,老一辈流体机械设计专家在艰苦的条件下为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而努力奋斗的事迹至今仍是本专业的重要教学素材。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本专业从未忽视这些催人奋进的内容。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的知识点中,80%以上都涉及思政元素。为系统地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课程组基于课程的知识架构与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了4类思政元素。

(一)攻坚克难的钻研精神

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的问题,尤其是复杂问题,需要广大学者的努力钻研。本课程通过层层挖掘学者攻克难关的励志事例,引导学生摒弃消极思想,敢于迎難而上,通过认真观察与思考,探究工程问题背后蕴含的规律,借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坚定不移的爱国精神

能源与动力工程中的许多实例都体现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和工程师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他们坚持个人依祖国而存在的观念,他们对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高度统一。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使学生深刻领悟到科学家最宝贵的品质不仅是对核心技术的不懈追求,而且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三)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

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启发学生构思和设计解决专业问题的方案。教师在对具体问题的特点进行阐释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解决问题,勇敢地履行自己在团队中的工作职责,同时倡导学生走出专业看国家。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承担的重任,中国青年要毫无畏惧地担起责任,并为之拼搏。

(四)远大的理想与深厚的专业情怀

思政信息的传递可以使学生逐渐领悟本专业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将课程思政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有效地引导学生坚定理想、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从更接近实际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专业是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助推技术发展这一客观事实,进而意识到应该将掌握专业知识作为大学期间的重点,这样才能在步入社会后依托专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设计

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之间非但不矛盾,还可以通过互补形成新的教学体系[4]。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根据章节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按照思政元素的层次和引入次序将知识点分为基本原理、基本案例、拓展内容三大类。在此基础上,针对每类知识点的特点,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室、实验室、线上等多种环境中开展教学。课程教学侧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强调教师的课堂讲授,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中的很多实例都来自于工程,可用视频、图像和数据来表现,能体现出对国家战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所以完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以思政内容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

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设计以专业知识的递进为主线,以工程案例为依托,以结果为导向,在专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通过认知、学习和交流讨论深入理解专业价值、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之间的联系。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应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关注学生在课上及课下的表现,并及时了解学生对专业、对人生、对未来和对国家发展的想法,在潜移默化中筑牢他们运用专业工具报效国家及服务社会的信念。

(二)以思政内容提升学生对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高度的认识

在本课程的介绍环节中,明确指出能源动力关系国家的未来和安全,新时代青年的未来意味着奋斗,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所以作为专业发展的延续者,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必须立足于能源动力这一关键领域,关注能源动力领域的发展,找到奋斗的落脚点,进而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并敢于向世界宣传中国精神。这些是本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强调的基本素质。

(三)以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贡献

知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知识可以促进行业进步,这是我国近年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真实写照。教师可借助精选的工程案例,向学生讲授能源动力领域的技术原理和研究方法,同时指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技术在我国的重大装备研发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补充,教师可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关空气动力学的实例和历史人物,向学生传达辩证观点:知识是一把双刃剑。知识可以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但是如果被用于破坏和平,知识就变成了危险的工具。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实施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中所采用的专业素材,尤其是专业技术的应用案例,大部分来自于国内学者的工作内容,这是从选材角度上对学生进行的有意识的引导。一方面,基于这些素材,学生感觉到专业知识的应用就在旁边,他们甚至可以到实验室去近距离观察实验,去感受知识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深入分析,学生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技术可以达到与国外相当甚至超越国外的水平,打消学生对国内外技术水平差距的错误认识,坚定学生立足祖国、报效祖国的信心与决心。

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在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关键领域存在着一些消极被动的思想,而作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案将课程的素材延伸至与能源动力相关的制造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方面,讲述我国取得巨大科研成就背后的故事,激励学生立足祖国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一)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及挑战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5]。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案精选了一些内容如专业技术的发展历程、能源动力领域中存在的对立面、矛盾在专业对象中的体现等,将这些内容穿插到工程案例的讲解过程中,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论,使他们透彻地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的现象与本质。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专业知识传授的方法如课堂授课、线上学习和课后讨论都可被用于思政内容的教学[6]。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线上课程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为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学习环境[7]。教师对线上学习内容严格把关,确保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线上学习还可以实现教学互动、讨论交流、考核评价、教学建议等。教学结束后,教师在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同时,对思政教学的效果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与部分学生进行座谈。

(三)课程思政与心理育人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只是任课教师的任务,还需要学校学工处、团委、关工委、统战部和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协同推进。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邀请了多方力量进课堂、进实验室,采用了多元化的育人手段。结合工科学生的性格特点,本课程追求专业能力培养与育心育德相统一,将育心、健心、暖心、润心、护心、筑心融入课程育人大格局,实现心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另外,本课程通过谈心、课下交流、团日活动、素质拓展等一系列活动,将课程思政的实施向纵深拓延。

(四)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客观反映[8]。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包括课堂评价和课后评价两个方面,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与课程思政学习效果一起进行评价。通过考查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等情况,评估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理解能力、对特定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课后评价中,通过课程考试、课后作业、线上资源学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交流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等对课程思政教育进行综合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责任意识,并将学生的反馈作为反映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方案的重要参考。

课程组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尝试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很好地实现了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评价结果表明,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能够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对我国能源动力领域取得的成就與面临的形势进行客观的分析,树立了以专业为工具报效国家的决心,并能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相结合。任课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找到了新的灵感,以下为教师分享的两则教学体会:

(1)通过从农业灌溉到引水工程的实例讲解,与学生一起感受流体输送技术的艰难进步历程,学生由此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艰辛、无处不在的挑战以及获得研究成果后的喜悦等,他们的恒心与毅力得到了增强,不避艰险的斗志逐渐提高。

(2)通过课上学习与课下讨论,学生切实理解了为什么知识和技术能够促进能源动力领域的发展,认识到专业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强有力工具,能够助推科技进步和国家富强。专业知识和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就应该被正确地运用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一)课程思政实践结论

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探索中,课程组深度挖掘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历程中的事件、案例、人物等思政元素,以此深化课程改革;将思政素材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构建了多层次的课程知识体系;借助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实施教学,将专业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对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理想、责任与担当意识,坚定不畏困难、勇敢面对挑战的信念。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不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也很好地实现了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评价结果表明,学生对我国能源动力领域的成就与面临的形势的认识很清晰,树立了责任担当意识,坚定了以专业为工具报效国家的决心,并能够将个人发展与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相联系。

(二)课程建设展望

课程思政已经成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程将进一步凸显课程育人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中的突出地位,以能源动力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明确课程定位;进一步优化课程知识体系,助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引入企业资源,借助工程问题培养人才专业能力;加强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评价策略;聚焦思想动态跟踪和专业思想考查,实现课程思政与工程能力培养的统一。

[ 参 考 文 献 ]

[1] 景莉,李惠清,李静,等.“课程思政”视阈下协同育人实践探索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1(5):78-80.

[2] 滕建华,王韵.打造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协同的高校育人新机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6):82-87.

[3] 孟海平,蔺新艳,秦本东.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21(5):66-69.

[4] 黄泽文.“新工科”课程思政的时代蕴涵与发展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3):162-168.

[5] 鱼海涛,解忧,刘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理工科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100-103.

[6] 彭红军.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21(5):1-3.

[7] 苑明海,李堑,朱雅萍,等.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教学途径探讨[J].高教学刊,2021,7(14):71-74.

[8] 张淑荣,谭鲁志,曲航,等.工程认证和课程思政视域下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品质提升建设的思与行[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5):82-86.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