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东北高等教育振兴的新思路

2023-03-07郭海

辽宁经济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东北振兴高等教育

〔内容提要〕近日,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召开专家座谈会,围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合作,增强发展新动能”“统筹推进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深入讨论。以下为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的发言实录。

〔关键词〕东北高校;高等教育;教育振兴;东北振兴

今年是东北大学建校100周年。在百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大全体师生回信,充分肯定了学校100年来育人兴邦,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积极贡献,希望东北大学站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改革创新,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强优势学科,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学校谋划新百年起好步开好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全校上下凝神聚力、学习研讨,从重要回信中汲取思想养分、明确主攻方向、激发奋斗干劲,努力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借此机会,我就东北高校如何抢抓新机遇、实现高等教育振兴,分享一些看法。

一、新时代东北高校迎来发展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了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的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东北全面振兴,高等教育振兴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东北高等教育振兴的重大机遇就是东北全面振兴对高等学校产生的战略需求。

一是适应人口结构变化,人才培养、人才聚集“提档升级”将迎来强劲需求。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东北全面振兴需要一批战略科技力量留在东北。

二是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学科专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迎来强劲需求。因应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国家高质量发展以及东北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使命形成的历史交汇,落实总书记关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学科专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

三是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将迎来强劲需求。按照总书记要求,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必然要求东北高校广泛整合、利用校内外的各类创新资源,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形成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科教产联盟体系,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纵深发展,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的积极性。

四是落实向北开放战略,包括对内、对外两个方向交汇的“开放型”办学将迎来强劲需求。东北地区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国内对口省际高校合作,东北亚区域教育交流合作将会跃上新台阶,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参与、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将大幅提升。

二、东北高校抢抓新机遇具有坚实的基础

面对新机遇,东北高校既有强项、“长板”,也有弱项、“短板”。总的看,科教资源丰沛,历史积淀雄厚,但需要结构优化,提质增效。

一是数量规模有优势。东北三省高校数量多、规模大,基础厚实、水平较高。高校数量约占全国高校数量的10%。过去有“211工程”院校11所,“985工程”院校4所。目前有“双一流”建设高校12所。东北高校有国家重点学科94个,占全国高校的8.8%;有一级学科博士点68个,占全国高校的10.7%。学科专业链布局相对全面、完整,基本覆盖“五大安全”所涉领域,较好契合东北现有产业结构,一批以工科为“基调”的特色专业在全国占有“领军地位”。

二是科技力量雄厚。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团队发布的相关榜单显示,在我国各省(区、市)中,东北三省顶尖科学家数量排名均在17位之前。东北四所“一流大学”顶尖科学家数量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三是创新型办学模式在逐步形成。为贯彻“四个面向”、适应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东北高校独自或联合企业、科研机构等建设了一批“二级”现代产业学院、技术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以及协同创新中心等,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开放型”办学方兴未艾。东北三省一区已联合出台文件,着力构建省际协作、校际交流合作机制。各高校积极建构的“国际产学研”机制,跨国校际共建研发平台、合作机构、合作项目、联合培养人才均取得显著进展。近期东北大学与印度尼西亚政府、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印度尼西亚培养100名冶金工程硕士,开创了产教融合培养留学生的新模式。

在看到上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受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问题与经济结构问题困扰,东北高校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总体相对优势下降,人才流失势头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校数量不足,如辽宁从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迈进还任重道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还存在弱项短板;高校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不足,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偏低,大型科技创新平台配置不多;学科专业设置同质化,区域内高校协同效率不高、国际化程度较低;着眼国家战略需求推进综合改革的主动性还不够;等等。

三、东北高等教育振兴的新思路

东北高校如何抢抓机遇、“扬长补短”,实现率先振兴、引领发展,对于实现东北全面振兴,进而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至关重要。从政府、高校两个层面都需要新的思路。

一是加大对东北高校支持力度,必须坚持补偿性、保障性、激励性和引导性政策的平衡。考虑到东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中央政府应对高等教育扩招造成的学生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等基础设施不足进行补偿性投入。提高生均拨款标准,保障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数字化建设等的基本经费。整合激励性投入项目,在资源配置中向东北高校倾斜,更好地发挥其引导作用,推动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能力,提升高校平衡各方利益、深化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能力。

二是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做强优势学科,优化学科布局。东北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仅辽宁省就有普通高等院校104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4个,中国科學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1人。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东北全面振兴需要、科学技术前沿,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的国情,加大中央政府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调整优化东北地区高校和学科布局,实现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目标互补、功能协同。谋划一批服务东北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缺学科,做大做强一批优势特色学科,转型提升一批应用型学科。完善学术生态,布局一批小而精的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三是东北高校要主动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发挥工科院校的深厚底蕴,通过与地方、企业合办高等研究院,围绕产业链建设产教合作联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人才培养链条延伸到产业一线,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在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上下功夫,在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作为,在培育未来产业、培养未来人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求突破。

四是东北高校要成为东北亚地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龙头。充分依托东北高校的综合影响力,加快提升教育理念、平台、资源、标准互联互通水平,积极促进中俄战略合作,推进与日本、韩国等RCEP经贸合作,为向北开放和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库支持。

四、结语

东北大学的发展是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十分有幸成为东北全面振兴奋斗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面向未来,东北大学将坚持“四个面向”,落实“四为”方针,把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加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战略,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东北振兴高等教育
新一轮东北振兴形势下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东北振兴”区域政策经济效益评价
东北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全国新一轮东北振兴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