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小说深度阅读教学

2023-02-23王欣悦孙彦峰

新课程·上旬 2023年20期
关键词:鲁镇祥林嫂深度

王欣悦 孙彦峰

作者简介:王欣悦(2001—),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佳木斯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通讯作者:孙彦峰。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小说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点分析的文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突破以往“你讲我听”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积极、深入思考小说文本深层次的内涵,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理解、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最终提升阅读能力。

一、高中小说深度阅读教学的研究意义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深入分析阅读客体——阅读文本,更应该注重阅读主体——学生的发展。阅读能力是对文本的解读能力。相较于其他文体,学生对小说的学习兴趣明显是高的,而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源泉,这为教师实施深度阅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展高中小说深度阅读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近栩栩如生的小说人物形象,品味、鉴赏并挖掘小说细节的内涵,探究小说所传达的现实意义,渐进式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给予不同的点拨与引导,更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指导学生从文本中得出深层次的见解,并应用于其他文体的学习中。

二、高中小说深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高中小说深度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表层化。部分教师缺乏对小说文本的全面、深入挖掘,只是简单依据教材内容,对小说的基本内容进行浅层次的阅读,很少延伸和扩充,甚至对小说基本内容的解读也是有所欠缺的。二是教学评价空泛化。对学生的回答,部分教师往往以简单的对错进行判断,没有具体地指出好的地方在哪里或者不好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不能从老师的回答里得到进一步的思维引导,这样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导致学生对小说文本浅尝辄止,阻碍了学生的深度阅读。三是教学过程模式化。部分教师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开展课堂教学,对课堂动态生成没有及时应变、创新应用,难以出彩。

三、高中小说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语文核心素养理念贯穿于小说深度阅读教学。针对前文所述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不仅为小说进行深度剖析,而且为小说阅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一)创设真实情境,提高阅读感知力

在小说类课文中,情境创设的作用尤为突出。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创设情境是一种极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引发学生对故事内容的进一步思考,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把握小说的主旨。

在《祝福》的教学中,教师讲述鲁镇生活的故事:作者笔下的鲁镇,鲁镇的女人深受封建势力的压迫,其中祥林嫂就是代表,改嫁再守寡的她被剥夺了准备祭品的权利,因为鲁四叔认为她是个败坏风俗的女人,而曾经的她每逢新年时准备祭品忙得不可开交。当大家在连绵不断的爆竹声中迎接新年的祝福,而祥林嫂却在这充满祝福的氛围里寂然地死去了。以语言描述情景的方式讲述《祝福》的故事,把学生带入鲁镇的生活中。以祥林嫂——深受封建思想迫害的鲁镇女人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此篇小说的悲情基调以及小说脉络。

教师还可以采用图画再现情境的方式,将祥林嫂的生活经历以图片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并思考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祥林嫂为什么会死以及非死不可。小说中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可以烘托和对比主要人物,所以教师在展示图片时,也可以将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次要人物展示给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将情感带入课堂中,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感知小说文本,这是深度阅读教学展开的重要基础。

(二)精析独到之处,提高阅读理解力

高中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讲解课文时因课时有限不能对课文内容斟词酌句,要有所取舍,精析文章中的“高光”段落。深度阅读需要学生对文章的某一细节进行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内涵。

在教学《祝福》这篇一万多字的长文时,一个课时是远远不够的。第一课时主要带领学生理清小说的主要内容,通过白描手法了解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第二课时主要品味语言。经过仔细研读会发现,小说中无关紧要的语言却是那么耐人寻味,于是将品味语言定位在寻找小说中重复的语言或重复的描写,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

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需要找出小说中重复的语言或重复的描写。

第一组学生找出小说中多次强调主人公叫“祥林嫂”,为什么总这样称呼?祥林嫂的称呼是由第一任丈夫祥林而得来的。祥林去世后,她被称为祥林嫂,即使她嫁给贺老六也被叫做祥林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小说的主题思考,探讨得出“祥林嫂”这个称呼的特殊含义。

第二组学生提出小说中多次描写祥林嫂非常勤劳的形象,但她一个月500文的工钱远远比不上一盘1000文钱的鱼翅,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第三组学生观察到小说中对鲁四爷书房的着重描写,关于书房门上的一副脱落的对联,通过上下联内容以及课下注释的讲解进而分析鲁四爷封建愚昧和反对一切新兴事物。

第四组学生发现小说中重复出现的“可恶”以及“然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可恶”以及“然而”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五组学生观察到小说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出现了雪花,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分析雪花在不同段落的作用以及不同的寓意。

从文章的细微处把握鲁迅先生非同凡响的语言魅力,这也是我进行深度閱读教学的策略:清晰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方法,在清晰简约中使阅读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却有着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于无声处响惊雷。

(三)注重批判评价,提高阅读鉴赏力

阅读鉴赏力是指对作品内容、形式的是非、优劣和美丑进行鉴别和欣赏的能力,它属于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精华部分,还要注重评价文章的不足。在对文本进行批判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有争议性的问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一篇优秀的小说离不开好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例如,《祝福》中将祥林嫂出现的几个关键情节设置在春天,鲁迅先生为何要把盎然生机的春天作为人物命运的活动背景呢?春天本应该是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季节。但祥林嫂的春天却经历了丈夫死亡、被卖改嫁、痛失爱子、一命归天的悲惨经历。祥林嫂的世界不曾有过春天,春天的世界里也不再有悲苦的祥林嫂。鲁迅先生还选取了鲁镇的年终大典祝福以及祝福中与祥林嫂有关的几个人物作为重要的社会环境。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流行的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保佑当年的平安,祈求来年的幸福。祝福是鲁镇的年终大典,忙碌的是女人,拜祭的却只限于男人。祝福中与祥林嫂有关的人物:封建迷信、顽固守旧、专横无情的鲁四老爷,冷漠麻木的短工,愚昧、迷信的柳妈都是逼死祥林嫂的帮凶。

《祝福》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更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首先,教师设问:小说中的“我”指的是谁?是传统意义上的作者还是代表了某些阶级的“我”。学生带入问题进行阅读,发现“我”并不是代表鲁迅先生,可能只是故事的讲述者。这时教师就要补充相关的小说背景知识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晰小说中的“我”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其次,教師设问:“我”在小说中的作用。虽然“我”是启蒙知识分子,但是“我”面对祥林嫂深感同情却又无力拯救。对于鬼神之说自然是不信,祥林嫂询问时为了她的心理慰藉,“我”也只得说有。这深刻地体现了在封建社会少数知识分子想要挽救大众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祥林嫂的故事是通过“我”的观察和描述展现的,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底层妇女形象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四)注重思维引导,提高阅读迁移力

学科核心素养中包含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小说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比例很大,平时语文课上对小说阅读的积累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要在小说阅读教学中针对考试常出现的阅读题型,设置合理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阅读小说过程中,通常被扣人心弦的小说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但作者更多的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独特的思想。

对祥林嫂人物形象的解读,首先,人物形象的前后对比。小说的描写方式是倒序,祥林嫂的出场以花白的头发、瘦弱的脸庞、眼珠间或一轮等一系列的外貌描写。鲁迅先生曾说,刻画一个人,极简方式是画出他的眼睛。从文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述可以看出,她在生活和精神上都饱受摧残,因而变得悲哀、麻木、绝望。回想初到鲁镇时,祥林嫂年轻、身体健康、安分、勤快能干、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再到鲁镇时,祥林嫂经受了夫死子亡的打击,青春活力已消失。祥林嫂的遭遇让读者们唏嘘不已,而鲁镇上的人们并没有同情这个可怜的女人。

其次,分析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封建政权、封建族权、封建夫权、封建神权,这四座大山将祥林嫂死死地压在社会最底层,压到她喘不过来气,压到她绝望。祥林嫂并不是没有反抗,用“躲”来逃避现实自己主宰命运,用“撞”来反抗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用“捐”来洗刷“污秽”,用“问”对天地讲义的神权进行质疑。但她反抗的实质是“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向封建迷信低头。祥林嫂的抗争是自发的,她对造成她苦难生活的根本原因缺乏明确的认识。她对自己的地位和被剥削的命运毫不知晓,心甘情愿接受着黑暗的社会对她进行的奴役和剥削,而在不自觉中又成为这种制度的守护者。祥林嫂拼尽一生的努力和挣扎,却连安稳的奴隶生活也只是昙花一现,她不可能知道她的苦难是社会制度造成的,临死之际,她仍充满罪孽深重的恐惧。

最后,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通过展现祥林嫂的生活经历和抗争过程,向大众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社会压力和诱惑时如何坚守自己的原则、捍卫尊严的故事。整篇小说贯穿了对善良与正直的探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呼唤。鲁迅一生以改变国民为己任,弃医从文,唤醒民众。对《祝福》不仅当做不幸的故事研读,更应该了解祥林嫂身上所承载的社会意义。许寿裳评论《祝福》,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掉了祥林嫂。教师在做小说阅读教学训练时,要注重对人物形象的解读,辩证地、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人物,不仅要考虑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也要考虑作者对人物形象赋予的意义。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灵活采取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打开思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师要以小说文体作为深度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利用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小说文本;摘取独到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文本;采取批判评价,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注重思维引导,提高学生的迁移力。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由“有书读”向“读好书”转变,还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让阅读课堂成为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的真实阅读场所。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编辑:曾彦慧

猜你喜欢

鲁镇祥林嫂深度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鲁镇社会的“和”文化背离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