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初中历史课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3-02-23杜建琴

新课程·上旬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中央集权宋太祖核心

杜建琴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升华。但对于农村初中而言,学生的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知识面相对较为狭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存在挑战。就当下的教育形势来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涉及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文献阅读与研究能力、历史意识以及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培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形成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拓展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养,以及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

首先,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的进程以及历史事件的影响,这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其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其次,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历史是一门复杂而多元的学科,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事件,正确评判历史人物与历史思想,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这对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能够使他们独立思考并做出理性的判断。

再次,历史学科内容与多门学科有所关联,既能够实现跨学科学习,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最后,歷史教学能够让学生结合历史事件反思自我,关注民族发展大事,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信心,并使其深入了解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愿意做文化传承人,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这对农村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其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农村初中应该重视历史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历史学习资源和教学环境,以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以“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为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教材分析

“北宋的政治”是七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学习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两方面内容。这两方面内容关系如下: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又是其结果。北宋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自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以来,为加强皇权,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都在围绕三个问题做文章:一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二是军事权力的掌控;三是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不久,接触历史的时间不长,学习历史的理解能力有限,兴趣也不是很高,外加“北宋的政治”这一课是枯燥的政治史,所以本课的整体设计是在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逐一分解,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学科素养。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原因等基本史实。

2.通过研读史料,归纳并说出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知识梳理能力。

4.通过宋太祖中央集权的实施以及重文轻武政策的利弊分析,懂得要客观认识和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宋太祖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及影响,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改革科举制的影响。

教学难点:宋太祖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及影响,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播放电视剧《清平乐》片段。该剧以北宋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宋仁宗在位时期的朝堂风云与儿女情长,是近年来难得的以宋朝为题材的古装历史剧。该剧通过优美的宋词与精良的服装、化妆、道具为观众展现出一个更为精致、典雅的宋朝。同学们请思考:为什么北宋的特征和唐朝有如此大的区别呢?从而引出课题,师板书:北宋的政治。

(设计意图:利用电视剧引入课题,让学生在观赏的同时对北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它的确和唐朝不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讲授知识

(1)钱穆曾经以“变”来评价北宋,其“变”的始祖就是赵匡胤,导出第一个知识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的统一。

复习旧知(如图1):唐朝灭亡后接下来是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的武力夺权,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就是后周,后周是如何演变为宋朝的呢?后周的将领赵匡胤是如何发动兵变来建立政权并且实现统一的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都城、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图1

(设计意图: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种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让宋太祖赵匡胤这个人物形象丰满起来,进而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教材上的图片,师生共同总结北宋统一的策略、意义,并指出:北宋的统一不是传统的大统一政权,而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先南后北”的策略,惊叹赵匡胤军事才能的同时感受古人的智慧。)

(2)学生观看图片——雪夜访普图(略),教师旁白具体的故事,从而引出第二个知识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再引导学生观看短片——杯酒释兵权,思考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表1

表2

续表

學生阅读教材,填写表1和表2。

(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其历史理解能力;通过表格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感受文章的重难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宋·曹翰《退将诗》)“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谚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引入第三个知识点——重文轻武政策。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重文轻武的目的、措施,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以及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利弊分析,教师做点拨。同时拓展知识:我们耳熟能详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就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六经勤向窗前读。可见当时对科举制和读书的重视。)

(设计意图:用古诗和图史互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实证精神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重文轻武的利弊,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历史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总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出示图片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如表3)

表3

续表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突破重点和难点。)

4.评价总结

让同桌互相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本节课的困惑,小组内解决。

(设计意图:坚持课上评价和总结,鼓励小组合作和探究解决问题,是一个深化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三、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思维、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文化意识和价值观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将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评价和解读,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只是接受历史事实,更能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还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加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文化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龙亭学校)

编辑:赵飞飞

猜你喜欢

中央集权宋太祖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照葫芦画瓢
宋太祖“开门办公”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宋太祖与羊肉泡馍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从课标视角反思教学误区——以“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教学为例
资金“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