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程序设计实验”中的应用探索

2022-07-17张懿爵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

张懿爵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日新月异,但当下高校还有很多教师还拘泥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本文在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分析的基础上,以”程序设计实验”为例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可行性,旨在引导学生以任务为导向,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取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任务驱使;自主学习;程序设计实验

引言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任务驱动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任务驱动法在创设任务情景时应遵循如下一些原则:1.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2.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3.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定的挑战度和创新性。真实目标的设定是我们营造真实情境教学的关键,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标。学生通过对情景的分析可以明确解决问题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知识线索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资料查找、小组讨论等方式在思想碰撞和交锋中得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最终达成目标任务,这种以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也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在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时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对学生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二是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一、课程介绍

“程序设计实验”是高校计算机和电子类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学科基础课程。本文所讨论的课程是以C编程语言为工具,以完成工程类、生活类等程序实验项目为导向,讲授如何使用过程化程序设计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项目分析和编程实现。课程内容涵盖数组、指针与结构体等复杂数据类型的应用;面向需求的功能分解,使用函数实现对应功能;文件读写操作。课程旨在通过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强化学生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课程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素养培养三方齐驱,培育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

二、任务内容及目标

四、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今高校大都运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法,这种教学法值得关注。是一种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的重要举措,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将“有效课堂”转到“有效学习”。任务驱动法比起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相比更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学原来,让学生从实际情景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从问题发现到问题的解决,均是在个人意愿的驱使下进行的,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典型的“先行后知”,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便形成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也不可以一概而论的,应该辩证看待,理智地看待它的优缺点,要立足于课程实际,根据学生群体特点,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景,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创新理念和方法,要能机智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指引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05):36-37.

[2]刘洋.基于任务驱动的“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践[J].科技风,2022(05):135-137.

[3]王春婷.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9(02):103-105.

[4]劉冠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科学,2017,35(03):451-454.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