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读法”解决小学生初学古典名著的困难

2022-07-13孙巧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9期
关键词:兴趣小学语文

孙巧玲

【摘要】中国文学博大精深,而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学里耀眼的星星,在中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生应该对中国古典名著有着初步的认识与掌握,部编版新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了单元主题为“走近中国古典名著”的单元教授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魅力所在,并初步学会如何学习中国古典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四读法”初步掌握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国古典名著;四读法;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里选篇了适合小学生阅读口味的四篇文章。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学习中国古典名著,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会存着一定的困难,而本组课文意在引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读”是语文学习之本,笔者认为,以下四种读法能有效地解决小学生初学古典名著的困难。

一、详读故事前言部分,初步感知名著

本单元的古典名著属于长篇小说,不但章节多,而且文字的表达也与学生现有的阅读认知不尽相同。因此,要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必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名著的主体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书?几乎每一部长篇小说的编排前面都有“前言”部分,古典名著也不例外。“前言”一般都是由一些有影响力的人为此书写下的序言,包括对此书作者的简介、作者的创作背景、此书的主要内容和此书所要反映的时代精神。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最初是当时人们通过口头语言传递给一般的市民听,它在书面文字的表达虽然取代了文言文,但年代毕竟相隔了一千多年,而人们的语言是在不断地发展变革的。因此,要让小学生对《三国演义》这本名著产生阅读的兴趣,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讲好其中的典型故事《草船借箭》外,更要引好学生读好此书的“前言”。《三国演义》一书的“前言”不仅有内容的简介,更有写“前言”的作者对于一些重要章节故事的分析和评价,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学生“也要读一读”的欲望。因此,引导学生读整本古典名著的时候,让学生详细读书本的“前言”部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名著,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就会带着求知的欲望去读整本书的内容了。

二、细读故事精彩部分,感受人物性格魅力

古典名著以其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代代相传,经久不息。引导学生细读原文的精彩情节部分,就能让学生很好地感爱人物的形象,领悟到古典名著对人物性格细腻刻画的魅力与精髓。

《景阳冈》故事很长,但事情的发展顺序却很清晰,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梳理好发展的几个步骤:喝酒——上冈——打虎——下冈,让学生对故事有个总的印象。课文的前两部分交代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必要条件,鲜明地勾勒出武松的性格,为后文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三部分“打虎”是全文的重点,详细描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场面惊险刺激,扣人心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打虎”部分进行细读。把文章中武松打虎相应文段找出来,认真读一读,并把武松打虎时的相关动作和老虎的动作圈画出来进行品读感悟。面对猛虎的来势汹汹,武松先是机智避让,接着看准机会出手,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描写,让一个力大无穷、武艺高强的打虎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三、联读故事与生活相关部分,对照现实护兴趣

古典名著虽然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年代相差甚远,但是生活是相通的。名著里许多事情的描述尽管语言文字有时不尽相同,但若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中类似的情景进行边读边与自我活动情景进行对比、联想,那把古典名著大概读懂也并不是难事了。

《红楼春趣》选自被称为四大古典名著之首的《红楼梦》第七十回,课文也遵照原文,未加改动。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放风筝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是不少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有趣事,引导学生们联系自己放风筝时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去读原文,学生会充满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读原文里的这段话:宝琴叫丫头放起一个大蝙蝠来,寶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上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这段话把宝玉放风筝时想要在众人面前逞强,急于想把风筝放上去,而风筝却不听他的使唤,让宝玉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他就气得把风筝摔在地上。这些活脱脱是学生现实生活中放风筝时的情景,想要在小伙伴炫耀一下自己放风筝的技能,而偏偏就事与愿违时那种焦急气败时的情绪。引导学生边联系生活实际去想象文中的情景,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读古典名著的畏难情绪。

四、猜读故事难懂部分,略知大致意思

古典原著读起来难度大,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地读,能读下去是关键,尽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以猴王神奇的降世方式吸引着小读者,是四大名著中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部作品。文中塑造了石猴这样一个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形象,他一方面有许多猴子的习性,另一方面也因为来历的不凡,拥有与生俱来的神性。

本文的语言色彩相对浓厚,部分语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选文里出现了许多与现代用语不一样的“生词”,以小学生现有的知识量和生活经验,如要一一弄明白这些“生词”,可能就要费很多的时间了,这样会降低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会“猜读”,也不惜为一种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到底如何猜读呢?比如,读到“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这个场景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观看过的影视作品,当皇帝上朝时,朝下大臣们都会按官位的大小齐齐向皇帝拱手下跪朝拜,那么学生就可以猜测这些词句的大概的意思是众猴们都没有违背诺言,按照长幼排好顺序,都给石猴行礼伏拜。此外,联系上下文去,结合阅读经验猜读词句的意思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如,文中“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学生用已有的联系上文,就大概猜到其大意是仙石吸收天地精华,时间久了就有了灵气。

利用以上的“四读法”,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笔者认为,这是降低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难度有效的做法,且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读下去的欲望,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责任编辑  罗燕燕

猜你喜欢

兴趣小学语文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