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数学问题

2022-06-16顾利娣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量关系教学改进典型

顾利娣

[摘  要] 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数学问题,文章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道错题为例,从典型错题解读、教学改进实践、改进实践的设计意图、改进成效分析等角度来阐述一道错题的化错过程。

[关键词] 数量关系;典型;学生错题;教学改进

一、典型错题解读

1. 错题来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 学生错误解答

题目:张师傅一共要加工600个零件,前12天加工了360个,照这样计算,还要加工多少天才能完成?

学生错解:

①600÷(360÷12)

=600÷30

=20(天)。

②600-360÷12

=600-30

=570(天)。

③600-360÷(360÷12)

=600÷30

=20(天)。

3. 错题真实访谈记录

考虑到访谈真实性,当学生完成这道题目的解答后,笔者就有目的地选择了用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单独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当时这样解答的原因。

师[出示解法1:600÷(360÷12)=600÷30=20(天)]:这位同学,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生1:题目告诉我们前12天加工了360个,我先计算出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也就是每天加工360÷12=30(个)零件。再按照这样的思路计算,因为题目说张师傅一共要加工600个零件,所以要加工600÷30=20(天)才能完成。

师:你再读一读问题,要我们算什么?

生1:要我们计算还要加工多少天才能完成。(恍然大悟)哦,还要用总天数减去已经做了的12天,所以还要加工20-12=8(天)才能完成。

师[出示解法2:600-360÷12=600-30=570(天)]:这位同学,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生2:题目告诉我们前12天加工了360个,我先计算出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也就是每天加工360÷12=30(个)零件。再用一共要加工的600个零件减去每天加工的个数,列式600-30=570(天)。

师(追问):再用一共要加工的600个零件减去每天加工的个数,这个算出来是什么?

(生2不说话。)

师[出示解法3:600-360÷(360÷12)=600÷30=20(天)]:这位同学,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生3:题目告诉我们前12天加工了360个,我先计算出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也就是每天加工360÷12=30(个)零件。再算360÷30=12,600÷30=20(天)。

师:那你后面的两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3不说话。)

4. 错因分析

这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道题目,涉及工程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处理工程问题相关的数量关系的能力。但是再从这三位学生的解答和真实思考过程来看,他们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从学生角度来看,首先是他们读题能力弱。在访谈中,当笔者问他们题目中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都觉得这道题目的问题是“要加工多少天”。但是当笔者再次询问他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时,他们仔细看后才注意到问题是“还要加工多少天”。可见,这些学生在读题时都粗心大意,没有理解题目的真实意思。

其次,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数量关系。他们知道这道题目要用到“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总的工作时间”这一公式,这一步大多数学生都想到而且做对了,但是在接下来的几步就不知道用什么数量关系了。还有的学生生硬地套用公式,无法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而且,这些学生对答案缺乏估算意识和生活经验。比如生2计算出的答案是加工600个零件用570天,这与计算出的每天加工30个是矛盾的。

笔者认为,当一道题目在不同班级测试后的错误率差不多,而且错误类型也大致相同,它就属于典型的学生错题。

二、教学改进实践

1. 温故知新,唤醒经验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主要的数量关系?

生(齐):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师:根据这三个数量关系,我们还能推导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单价、数量、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你们知道怎么算吗?

生(齐):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师(出示题目:陈师傅用15天加工600个零件,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你会计算吗?

生(齐):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所以每天加工600÷15=40(个)零件。

师(出示题目:陈师傅前15天加工6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6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这道题该怎么解?

生(齐):我们先算出每天加工多少个,陈师傅前15天加工600个零件,每天加工零件600÷15=40(个);再算6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所以6天加工零件40×6=240(个)。我们也可以用综合算式600÷15×6=40×6=240(个)。

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法和除法,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齐):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时候,只需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 体会审题,感受策略

師:(出示题目:张师傅一共要加工600个零件,前12天加工了360个,照这样计算,还要加工多少天才能完成?)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题目,边读边想怎么列式解决。谁来说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齐):题目告诉我们加工600个零件,前12天加工360个,要我们计算还要加工多少天才能完成。

师:我们知道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你们觉得问题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字词,请圈出来。

生(齐):最关键的是“还要”,需要用总天数减去已经做的天数。

师:接下来大家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试着写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1:我先根据“前12天加工360个”算出每天加工的工作效率是360÷12=30(个),再根据“张师傅一共要加工600个零件”算出一共要加工的天数是600÷30=20(天),最后用总天数20天减去已经加工的12天就是还要加工的天数20-12=8(天)。

师:你能写出综合算式吗?

生1:600÷(360÷12)-12=600÷30-12=20-12=8(天)。

生2:我是这样做的,先根据“前12天加工360个”算出每天加工的工作效率是360÷12=30(个)。再根据“一共要加工600个零件和已经加工了360个”算出还要再加工的零件600-360=240(个)。最后算出还要加工的天数是240÷30=8(天)。綜合算式是(600-360)÷(360÷12)=240÷30=8(天)。

3. 举一反三,建立模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去解决问题,接下来你们再试试解决这两道题目。[出示题目:(1)一条公路长3600米,已经修路7天,平均每天修路300米,余下的每天修路500米,还要几天才能全部修完?(2)星星服装厂要生产495套服装,原计划11天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10套,几天可以完成任务?]

三、改进实践的设计意图

1.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

解决应用问题的前提在于审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知道如何审题,笔者在课堂上做了示范:先一字一句地读题,在读题中提取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圈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或者易被理解错的关键字词,提醒自己在思考的时候加以关注——比如在新授课环节中的这道加工零件的题目,有的学生提到问题中的关键字词是“还要加工”,这就表示要用“总天数减去已经加工的天数”——这样的审题就可为解决应用问题提供思路和方向。

2. 进一步清晰学生的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是一个利用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计算、推理和几何直观等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在理解基础上熟记一些数量关系,再结合具体的题目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数量关系。学生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才能真正地理解题目,实现举一反三。

四、改进成效分析

笔者通过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首次测试和再次测试,以及针对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相同教学改进实践,发现了以下结论:

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再次测试的错误率与首次测试相比有较大的降低,首次测试的错误率是35%,再次测试的错误率是21%。即使是解题错误的学生,也并非完全错误,在访谈中他们也能从数量关系的角度解释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

同一个年级中的不同班级原来的错误率基本接近,各班在进行相同的教学改进干预后,错误率明显下降,有的班级甚至把这种类型的题目错误率控制在10%内。对于班级里的优秀学生,有的还想到利用不同的数量关系进行一题多解,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通过对数学错题的教学改进,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数据记录学生的错误率,并及时针对部分错题进行教学干预,通过对一类题目的系列化讲解,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解题方法,为其后续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和经验的铺垫。

猜你喜欢

数量关系教学改进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MOOC参与的安全实验课程教学改进研究
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 三种类型应用题的关键
《微电子工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进
浅论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探微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