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幼儿阶段教育与多元发展的幼儿教育方法

2022-06-08朱浓珠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多元幼儿教育

朱浓珠

摘要:本文以实践工作经验所得,通过对幼儿入园三年的跟班教学,以“阶段素质”“多元”的方面入手,从如何建立师生关系、能力的培养、身心平衡发展等方面,分阶段去阐述,在该阶段幼儿所培养的阶段素质以及适宜性的一些建议和所得,探讨幼儿教育未来发展之路,共同促进新一代生活行为和习惯、人际交往和协作、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以“多元”视角看幼儿个体特性的发展,维持幼儿个性在心理特质发展平衡的需求,长期、持续和稳定的塑造幼儿教育启蒙的阶段,完成先天与后天的上升发展,全面综合的塑造幼儿人格、德育素质、身心的健康态。

关键词:幼儿教育;阶段教育;多元;幼儿个性

幼儿教育日常工作中,在通过“朋友”关系的建立,以对等的身份去引导不同阶段时期的幼儿,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情绪为幼儿的学习和模仿做好正面示范,引导幼儿从生活的点滴开始,小到洗手擦嘴、大到德育教育,从接触生活、学会生活,慢慢的在生活中进行教学,根据发展趋势需求,阶段性的去制定適合该阶段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生活实践和能力素质基础。

一、幼儿“多元”与“阶段教育”的含义与实践性

(一)幼儿“多元”与“阶段教育”的含义

“多元”源于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主要是对语言智力、节奏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和交流智力等七种不同智力特质表现的划分,提倡智力是以组成的形式共存,但相对独立存在,且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二)幼儿“多元”与“阶段教育”的实践性

以多元智力理论在国外的发展来看,其已成多数西方国家在幼儿教育方面的重要理论基础,而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更以生活出发,从客观物质世界去学习。据此,无论是恩格斯的自然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去分析,两者都具备着人们主动去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特征,且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多项教育指示中,也充分说明了,生活的“阶段教育”与“多元”理念是符合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需求,也是社会的历史发展选择。

二、“阶段教育”承上启下,自始为一

(一)生活启蒙为初,以点滴造泉源

要想教育行之有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入园前,先进行入园测试,去除传统的智力答卷测试,以心理、个性、情绪、行为等为主,将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建立心理档案,划分幼儿健康程度,以方便入园前对幼儿的心理、性格等多个方面有初步的认识,从而让幼儿更快的建立交流连接。

(二)从泉源引细流,强化自理能力与树立保护意识,

通过幼儿小班的初步启蒙,初入小班的幼儿与新环境、小群体在长达一年的接触,随着环境慢慢的熟悉,生活经验的学习和积累,已经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在与同伴和教师的接触中,学习了一定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此时是幼儿开始真正融入教学环境的时候,也是好奇心和本性放大和激发的阶段。

(三)以细流汇清湖,强化规则与自信意识

到了大班,作为幼儿园内的“老大哥”,在园内生活和学习的时间最长,经历两年多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与团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生活实践能力的锤炼,已具备独立生活的基础条件,在园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实行“小老师”或者1带1的制度,在角色置换中,由己及人,去感受幼儿跟班老师的不易与难处。

三、“多元”与“阶段教育”融合,共促幼儿全面发展

(一)在理论融合时,所需关注的问题

从理论上看,“多元”理念更注重由内到外,在从外反馈到内的特性表现,而“阶段教育”则通过对日常生活习惯的规范和树立,在与社会生活接触的过程中,去学习和积累,较于前者,后者更偏向对物质世界的接受。故而,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在教育的过程,部分教师或机构,过于注重技能性和应试教学,对于传统纸面成绩过于看重,对于成绩好坏的学生,有着明显差异性对待,这会导致幼儿产生委屈和不忿的情绪,长久以往,幼儿会越来越低落,致使幼儿身心健康受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一些消极行为的出现。

第二,幼儿教师要控情绪,友善交流和表达。

第三,要了解幼儿智力个性的发展。就比如贝多芬、莫扎特与科比、贝克汉姆,这两类人都是在各自领域中,极为突出的人物,但是这两种智力是不能进行高低的比较的,谁能说他们智力比谁差呢。

(二)“多元”与“阶段教育”融合的现实可行方法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中延伸出的“阶段教学”,也是在生活教育的范畴中,需要在生活去学习,去实践,去获得幼儿成长所需的社会教育动因,而加德纳在多元智力理论中,认为智力的差异受社会、人文、家庭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正是因为差异的不同,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个体选择的方向也逐渐发生偏差,故两种虽然内在动因与外在动因有区别,但是其根本都有共同的社会环境所影响,而这种影响不需要人为的过多干预,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

以幼儿教学为目的,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和内在行为表达,分析幼儿自身所具备的个异性特征,从社会的环境去吸取教学资料,在合适的条件下,扩展教学的场地,增加幼儿于外界的接触,突破教学环境的限制,这样对于幼儿在生活实践、个性满足上都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四、结论

在《礼记·大学》中有记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之圣贤,在春秋就对于人的教育有了深刻认识,认为人要修身治国,首先要研究世间万物,要从生活中的事物中,去感悟所蕴涵的道理,在指示的步伐下,积极注重幼儿原生发展,促进幼儿德育素质的提高,才是未来教育的百年大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00:8-10

[] 高瑾.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江苏教育研究,2017(34):43-45

猜你喜欢

多元幼儿教育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