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护助幼苗健康成长

2022-06-07吕红梅吴尚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0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健康有效策略

吕红梅 吴尚

摘要:小学生规则观念和行为理念都尚未成熟,价值观也容易出现偏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实现健康成长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视教学评价,逐步优化作业设计。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就其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法治意识;有效策略;健康

前言: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启蒙时期,思想还未成熟,社会上不良文化信息及社会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加上部分学生学校教育、法治教育、家庭教育的匮乏,都容易导致小学生们的价值观出现偏差。若缺乏必要的法治意识,又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那么他们便很容易因为一时不慎而走上犯罪道路,伤害的不仅仅是他人,甚至给整个社会带来伤害。要求教师帮助小学生逐步形成法治观念,使之具备法治思维,面对难题、事情,用法律思维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不仅是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达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具有对不良诱惑说不的能力,进而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法治意识的含义及要素分析

法治意识是法治的关键部分,奠定了基础实现法治化目标。主要是指人们认可、服从并遵循的法律规定。笔者综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小学《道德与法治》具体的要求和内容得出结论,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法制意识:

国家观念。帮孩子树立国家观念,培育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坚定他们的信心,特别是在疫情阶段,国家的概念更加重要,有了国家做后盾,明白自己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才会建立起自信,形成民族自信心,自主的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培养小学生法制意识的先决条件是树立国家观念。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恪守规则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是法治意识的重心。要求小学生具备遵纪守法,遵守校规、社会公德和法律的意识。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规则意识,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

诚信观念。诚信归属于道德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逐渐具备了时代的内在。诚信从一开始的道德自律,逐步转变成法律规则。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诚信观念,才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效培养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

遵纪守法。目的是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发挥法律的渠道作用,主动的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培养小学生遵紀守法是形成法治意识的集中表现。

二、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体现方式

前法律教育。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安排中,针对低年级学段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基础的规则、规范教育、培养其基本文明素养和道德教育,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出发,奠定良好知识结构基础,满足后续的法律教育内容所需。

融合式法律教育。在设计教材的过程中,不同年段的不同主题教育中,点对点的融入相应的法治教育要素。采用分散嵌入的方式,实现最佳的法治教育效果。

直接的法律教育。在六年级的教材内容中,依照法治教育体系统筹安排了法治教育相关内容。

三、提高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统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法,在知行统一的前提下,逐一落实到位。比如说,在当下疫情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在六年级第三单元第五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的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就最近公安部门联合法院和检察院发布的《关于依法严惩违反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开展实践学习,明确了不扫码登记、不按规定佩戴口罩等十二种行为将依法眼里追究法律责任。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可挖掘的法治教育的教学资源还有很多,学习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从而实现逐步提升法治意识的效果。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采用参与式、实践式等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常见的法律问题、法治案例,通过鲜活的内容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我思考并具备创新性意识,进而有效保障法治教育的成效和质量。例如,针对话题“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把他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请双方小组就各自的观点进行交流。经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有义务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老人,但是在这期间,也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在课堂上,教师采取“交互式”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认真地思考、探索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理念。

(三)重视教学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法治意识。

缺少评价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只停留在传统的标准答案模式去评价法治教学,法治意识培育将难以落地。基于素养的评价是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品格的考查,对法治意识的评价要看学生是否会用法律知识、法治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会理解法律知识。朱明光教授指出:“评价核心素养过程中,目标度量对象并非答案,而是行为;其分级的证据是‘表现’,而不是‘要求'。”为此,我们把表现性评价作为落实法治素养的有效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方式这一评价方式的特征是指,在真实或者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评价者依据被评价者采用已经掌握的真实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创造出某一个东西的表现,评价其对某一个知识或者技能的掌握程度。因而,在学生成长记录册或者综合实践能力方面体现出相关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法治社会,并评价学生在法治实践活动的表现,是提高学生法治意识的又一途径。

(四)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实践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判断价值、感悟道德准则等内容,并在生活中逐渐形成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动手实践性作业、情感体验型作业、观看阅读性作业,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助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法治意识。

四、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生犹如一棵需要呵护的小树苗,在其成长阶段,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如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业的设计上能有所创新在课堂上,教师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切实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法治意识能够得到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法治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CJYB21100602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吉.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教学方法:浅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学苑教育,2017(11):84-85.

[2]王烨,阳叶青.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J].人民论坛,2017(8):74-75.

[3]曹永邹.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作业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08).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健康有效策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