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红色阅读融合路径研究

2022-05-30张沁兰易雪媛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融合路径高校

张沁兰 易雪媛

[摘要]党史学习教育为高校构建红色阅读生态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高校将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与红色阅读深度融合,能够赋能高校红色阅读发展,彰显时代价值,让红色文献“热”起来;能够赋能高校红色阅读教育,引领文化导向,让红色文化“广”覆盖;能够赋能高校红色阅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让红色精神“深”扎根;能够赋能高校红色阅读实践,开拓多元路径,让红色基因“传”下去。在多元文化激蕩的社会背景下,高校通过构建红色阅读生态,推动红色阅读创新举措,坚守红色教育的校园阵地,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而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综合实效。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红色阅读;高校;融合路径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力量,教育引导大学生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是高校红色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党史学习教育为高校开展红色书籍阅读(以下简称红色阅读)提供了重要契机和根本遵循,将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与红色阅读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时代性、文化性、精神性、实践性的高校红色阅读生态,可以助推大学生强化红色记忆、认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可以助力高校坚守红色教育的校园阵地,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综合实效。

一、学史明理赋能高校红色阅读发展,彰显时代价值

红色阅读是学史明理的重要手段,高校开展红色阅读可以使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从而形成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同时,学史明理也赋能高校红色阅读发展,增强和巩固红色阅读的地位认同与价值共识,优化红色阅读内容供给,为高校红色阅读注入丰富内涵、提供价值支撑。

(一)深度联结增强红色阅读的地位认同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掀起了红色阅读的新高潮。高校应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契机,将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明理与高校红色阅读相联结,利用学史明理的辐射热度,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文献资源,使大学生加深对党的理论的认识,厘清历史渊源、理论内涵,进而推动高校红色阅读重新定位和纵深发展,凸显红色阅读在高校红色教育中的地位,增强大学生对高校红色阅读的认同。同时,高校要找准红色阅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自觉肩负起助推学史明理的红色教育使命,通过红色阅读,彰显红色文化底蕴,涵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二)多维联动巩固红色阅读的价值共识

学史明理凸显红色阅读在构筑大学生理论共识中的价值。一是党史学习教育使高校红色阅读的价值充分体现,强化了红色阅读在知史爱国、知史爱党中发挥的作用。二是高校红色阅读必须服务于党史学习教育,体现红色阅读对学史明理的辅助价值。三是高校要依托党史学习教育,丰富高校红色阅读的价值内涵。高校应通过多维联动促使红色阅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等方面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在大学生中形成稳定而持续的价值共识。

(三)以点带面优化红色阅读的内容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当前,红色文献存在部分主题宽泛无序、载体形式单一的情况。据相关调查,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的红色经典作品在图书借阅排行榜中排在一百名左右的位置[2]。部分大学生阅读红色书籍偏少,甚至一些学生表示从未阅读过红色书籍[3]。由此,高校图书馆要以党史读物为主线,理论诠释为中心,更新红色文献内容,优化红色文献资源结构,构建特色鲜明、新颖多样、载体多元的红色文献资源体系,为高校红色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选择,推动高校红色阅读发展。

二、学史增信赋能高校红色阅读教育,引领文化导向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必须将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作为重要任务。学史增信强化了红色阅读在培育“四个自信”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引领了红色阅读文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了红色阅读在文化育人方面的功能。

(一)红色阅读引领高校文化发展

红色阅读引领高校文化发展应与学史增信相互呼应,让坚定理想信念指引文化内涵,在构筑红色阅读生态中形成红色阅读思潮,发挥红色阅读文化的深远作用。高校红色阅读也要体现“四个自信”,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高校红色阅读还要发挥阅读的第二课堂优势,积极化解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疏离感,引导大学生主动体会红色文献蕴含的深刻内涵。

(二)红色阅读培育高校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信念。红色文化无疑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核心基石之一。高校红色阅读能广泛传播红色文化,让先进的红色文化成为高校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红色经典的熏陶,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文化自信成为大学生奋发有为的不竭动力。

(三)红色阅读营造高校文化育人氛围

当前,文化育人在高校思想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必须引起重视。高校应以红色阅读为手段,以红色文化为中心,打造校园文化育人主阵地。一是高校借助红色阅读广泛传播红色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二是高校通过红色阅读向大学生持续输出正确的文化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高校通过红色阅读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

三、学史崇德赋能高校红色阅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崇德是一种精神动力,巩固了红色阅读的思想根基,让红色阅读体现精神力量、发挥德育功能。

(一)坚守筑牢红色阅读的精神高地

红色阅读要筑牢高校传播红色思想的坚实阵地,构筑高校涵养大学生精神世界、增强大学生信仰力量的精神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4]这些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也是高校红色阅读所需要体现的精神力量。大学生通过红色阅读可以体会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了解红色精神的思想底蕴,感悟红色精神的强大力量,从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5]。

(二)全面提升红色阅读的德育功能

德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红色阅读应有效体现学史崇德,融入道德风尚,加强道德指引。第一,高校红色阅读要提供丰富的德育素材,让大学生领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第二,高校红色阅读要突出道德导向,让大学生从红色阅读中汲取正能量,助力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增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明辨性、自律性,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三)充分发挥红色阅读的正向引导

高校红色阅读必须通过教师等红色阅读推广者予以实施。作为红色阅读推广者,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所反映的思想道德导向也会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成为道德教育的示范者、传播者、引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可以为高校红色阅读提供宝贵启示,在艰苦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仍然重视红色阅读,为普及红色文化、筑牢红色思想,教育民众、服务民众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共产党红色阅读的历史经验也深刻启迪当代的红色阅读推广者,使他们在传承先辈的红色阅读经验中体悟红色阅读示范引领的正向作用,在红色阅读实践中担负起正向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的重任。

四、学史力行赋能高校红色阅读实践,开拓多元路径

学史力行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归宿与落脚点,要求行之有力、行之有效。这也启发高校红色阅读应重实践、有实效,开拓具有新颖性、时代性、教育性的多元路径。高校应创新红色阅读的方式,通过开拓多元路径引领红色文化思潮、传承红色基因,知行合一地推动构建红色阅读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高校红色阅读生态。

(一)挖掘“真人读本”,凝聚红色榜样力量

部分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是红色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感人事迹就是红色阅读的鲜活资源。对此,高校应挖掘自身或周边地区的红色“真人读本”,用好、用活红色资源。高校可以通过召开报告会、座谈会,撰写访谈录、口述史等方式,向大学生呈现在书本或影视中的红色记忆和“真人读本”,让大学生在与红色榜样的对话交流中受到红色文化感染,从而增强红色阅读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高校可以邀请红色历史研究专家、红色阅读爱好者等,结合党史事件、红色英雄人物开展专题讲座,并与大学生交流、分享红色阅读经验,为大学生树立红色阅读学习榜样,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榜样的认同感,增强红色阅读活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二)开发场所价值,共建红色阅读空间

高校红色阅读需要高校图书馆与各院系、各职能部门之间协作联动,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充分利用校内各项资源,如设置红色书屋、红色走廊、红色阅读室、红色文化宣传区等,共同营造浓厚的红色阅读氛围。首先,高校要利用好学校图书馆的场馆空间资源,打造个性化红色阅读空间,完善阅览区的设施、设备,积极创设“技术+设备”智能化实体红色阅读环境,充分展示融媒体红色文化作品,使大学生通过图书馆就能全方位获取红色资源,优化红色阅读体验。其次,高校要充分调动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组织部等所拥有的红色智力资源,创建校园内的红色阅读宣传场所。最后,高校可以发掘学生宿舍的红色阅读空间,设置红色阅读室,将红色阅读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拓展网络平台,打造数字化红色阅读

高校要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大学生阅读的新特点,打造红色阅读移动新生态,使大学生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所需要的红色阅读内容。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学校的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辟“党史专家荐书”“红色故事有声读物”“革命文物的故事”等红色阅读专栏,提供红色专题内容推送服务[6]。另一方面,高校要谨慎筛选与评价网络红色资源,推荐学生使用“学习强国”等权威红色教育App、红色资源数据库。同时,高校应多维度融合集政治性、思想性、互动性、广泛性为一体的红色数字资源,培养大学生正确高效获取红色数字资源的能力,减轻网络不良思想的冲击和“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发挥红色阅读激浊扬清的教育功能。

(四)整合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推广活动

高校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开展红色阅读主题推广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第一,高校可以打造包括红色书籍、红色档案资料、红色人物与会议图片展等在内的精品展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增强红色资源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第二,高校可以整合红色影视、歌曲、文学等多种类型作品,组织大学生进行作品赏析、分享与交流,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第三,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共读红色经典书籍,策划阅读打卡、图书漂流等趣味活动,培育大学生深度阅读红色经典的良好习惯。第四,高校可以利用馆藏红色文献开展主题知识竞赛,加深大学生对红色知识的理解,吸引大学生融入红色教育。另外,高校还应持续拓展思路、创新路径,运用融媒体手段,使大学生在红色资源的情景再现中深刻反思与感悟,实现思想的升华与蜕变,从而充分发挥高校红色阅读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等功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4-17.

[2]吴长领.高校图书馆红色经典阅读推广探讨[J].新阅读,2021(10):56-57.

[3]李欢.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05):25-29.

[4]习近平.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J].求是,2021(17):4-20.

[5]胡耀南,徐思思.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赓续红色精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45-47.

[6]郑闯辉,陈菁.红色图书馆联盟的共建及其阅读推广[J].图书馆杂志,2021(10):18-24.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融合路径高校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