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2022-05-22刘洪刚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数学情境

刘洪刚

摘要:问题意识是反映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其专项培养,是助力学生自学能力与问题求解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面对繁杂性特性更加突出的数学问题时更加依赖于问题意识来简化问题求解过程。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探究意识、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初中生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情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质疑与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得出结论。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运用能力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寻找更有效的培养方式,通过构建多元化提问方式、融入实际案例、组建活动小组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1]。

一、构建多元化提问方式,形成问题意识

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可以采取构建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质疑,从而形成问题意识。与此同时,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喜欢提问学生问题的结果,其实教师可以转变这一方式,多向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解决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形成了问题意识[2]。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他们在解答方程根中求得的答案并向学生提问:“你们是如何解出这个答案的?主要运用什么方式?是否还有其他解答方式”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问,学生会对当时的解题过程进行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寻求另一种解答方式。另外由于不同答案的出现,一些学生就会思考他人的解题方式,随后与自己的做题方式进行对比,不仅有利于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其学习到了更多解题方式。

二、巧设启思的问题串,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传统的一些陈旧数学题目内容已经被替换成带有问题性质以及探究价值的相关内容,这为学生开展思考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他们问题意识培养有积极意义[3]。在为学生讲授教材中相关例题方面内容时,教师要有计划地为他们讲解基础数学知识,同时巧妙地借助示范引导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并且不限定学生回答问题的条件,只要他们可以深入综合考虑数学概念、结论与题目等方面的内容即可,保证可以借助问题串的合理设计来满足学生自主提问的需求,有效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准备3个长度各不相同的塑料吸管(具体长度不限,只要求长度各不相同)。然后,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所准备的吸管按照首尾相连的方式连接起来,并询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在问题启发下,有的学生会将自己的吸管连接起来构成三角形,而有的学生却不能连接到一起,无法构成三角形。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并想继续探究“构成三角形”的本质内涵及意义。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为学生提出如下一系列的问题串,借助彼此相关的问题联系来有效启发他们的思维,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具体如下:

(1)你们准备的3根吸管的长度都是多少?(2)3根吸管連接起来能够构成三角形的学生,请你们仔细思考下这3根吸管在长度方面有何种内在联系或关系?(3)为什么不是任意3根长度各不相同的吸管都可以在首尾相连之后构成三角形?通过上述一连串彼此相关的问题串设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原来一个数学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延伸及拓展来衍生出许多问题,同一数学问题可能会伴有不同的答案。这种问题串的合理设计,可以促使学生在碰到全新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开展自主思考并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问题求解方法及答案等等。总之,这样的问题串设计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利用错题资源,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总结错题,让学生意识自身的不足,提升解题能力,逐步形成更高水平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明白错题资源的重要性,通过总结错题,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主动为学生构建更为灵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逐渐锻炼并发展探究能力,从而树立学科自信。

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勾股定理相关内容,然后让学生做题目,做完题目之后再解析。有些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上出现错误,教师可针对这些错题进行单独重点解析。如牛奶盒长6cm,宽4cm,高10cm,想要节约成本,吸管多少cm最合理?有学生认为吸管长度应该设计成10cm,这样厂家能够最大化节约成本,获得最多的利润。教师让学生一起评价,这种想法合理吗?还有其他的答案吗?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发现如果将吸管长度设置为10cm,那么吸管在牛奶盒子里倾斜时,就会喝不到酸奶。由此可见,学生抓到课堂中的易错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形成问题意识,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四、组建活动小组,强化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组建活动小组的方式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

例如,在“分式求解”的学习过程中,“分母不能为零”是这一数学内容的重点以及关联条件,而大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忽略这一知识点,导致发生错误。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答案在小组中进行分享,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答案,随后回想自己的解题方式以及解题步骤,进一步思考如何掌握解题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由此可见,在活动小组中学习有利于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问题意识在初中生数学学习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基于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余莉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J].试题与研究,2020(21):63-64.

[2]司启彬.谈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115.

[3]苏舟.“问题意识”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新探[J].科普童话,2020(19):70.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初中数学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