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络口译“互联网+”项目式教学研究

2022-05-16游婷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传统的联络口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口译场景,对联络口译中译员的主体性和显身性难以感同身受。本文尝试对本科联络口译课程进行改革,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整合网络资源,将课程分为多个模拟的口译项目,融合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让学生在沉浸式的环境中对口译工作进行全方位地体验,旨在通过学生团队合作为主、教师指导训练为辅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联络口译;互联网;项目式教学

一、前言

自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以来,至今已有200多家院校设置翻译本科,多数院校课程设置中包含口译课程(王斌华,2018)。而在本科口译课程体系当中,联络口译课程“承接了《基础口译》和《交替传译》,属于初阶后层次”(詹成,2010),是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一般而言,联络口译培养的是学生在真实环境(如旅游、宴请、展会、交流等)下从事口译工作的实践能力。联络口译教学应该充分应用情景化教学,包括角色扮演、危机或问题模拟处理等,突出联络口译培训的场景性与时效性。但是,如何构建一个相对真实的教学环境,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是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2018年,任文教授在“新时代语境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再研究:问题与出路”一文中提出,“基于任务(Task-based)、项目(Project-based)和案例(Case-based)的翻译教学,以及各种实习实践活动是培养译者能力的良好机会,但许多高校要么较少开展此类教学活动,要么并未将相关能力发展的设计科学有效地融入实践活动中。”因此,本文尝试对本科联络口译课程进行改革,采用项目式学习(PBL,即project-based learning)模式,并将其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将课程分为多个相对真实的口译项目,并进一步整合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沉浸式的环境中对口译工作进行全方位地体验,同时通过学生团队合作为主、教师指导训练为辅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这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二、联络口译概述

联络口译(liaison interpreting)又称社区口译(community interpreting),内容涉及贸易往来、民事调停、医生诊疗、警察质询等各种社会交际场景。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联络口译的作用与影响不断凸显,联络口译员也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新兴职业。从国外的研究来看,联络口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关注,但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译员角色、远程口译、法律口译等方面,很少有专门涉及口译培训的;从国内来看,联络口译研究也并不多见。就CNKI期刊而言,从2007年到2019年,以“社区口译”或“联络口译”为关键词的论文总数仅为263篇,其中涉及到教学或人才培养的内容更是屈指可数。换言之,联络口译作用重大,但对于联络口译课程以及人才培养的关注却并不多见,这就要求口译教学研究者继续努力找寻合适的教学模式,加强对联络口译人才的培养。

三、项目式教学法概述

项目式教学法,即PBL教学理论于上世纪初由教育家杜威提出,强调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项目来亲身体验和实践,鼓励沉浸式学习及整体和综合的学习方式。随着新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国外教育研究者开始将互联网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取得了新的进展,如:2015年,BartoloNatoli在兰道夫-麦肯学院教授拉丁语课程时充分运用“互联网+PBL模式”进行教学,并在其2019年出版的Teaching Classics with Technology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详细过程。另外,美国西北大学的Hargurg Emily(2018)也发表文章“CheerOn: Facilitating Online Social Support for Novice Project-Based Learning Teams”,阐述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為PBL教学模式助力。

国内对于PBL教学模式的探索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例如,201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博士生王勃然在“英语项目学习模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探究”中得出结论“项目学习可能是二语或外语课堂最为理想的模式之一”;2019年,章媛媛在《智库时代》发表“PBL教学法在大数据环境下关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一文,分析了如何将互联网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与效率。但是从论文发表情况来看,国内针对PBL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教学场景,很少有对口译教学的应用研究。以知网为例,2017、2018和2019年发表的以“PBL教学”和“英语”为关键词的论文共有97/87/62篇,以“PBL教学”和“口译”为关键词的论文只有1/0/3。由此可见,“互联网+项目式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其效果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联络口译这强调“情景化教学和实地观察与模拟为主(张威,2016)”的课程教学研究相对较少,而对于“互联网+PBL”这种以项目为主导、强调真实场景浸入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则有较多研究,且对其效果持肯定态度。因此,本研究旨在将二者有机融合,构建一个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课堂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译实践能力。

四、“互联网+”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

1.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浙江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2018级翻译本科班级中进行,共25人。这个班的学生来源情况基本相同,且已经学习过口译基础课程,对口译实践有一定的了解。

2.实验过程:实验开展的时间为2021年秋季学期,正常教学安排为16周,每周2课时。本实验安排16周完成,实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实验准备阶段:通过前测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通过网络开展学习的状况以及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口译考试的方式测定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现状,了解学生此前的学习情况;统计分析前测问卷的调查数据和学生口译测试的结果。

正式实验阶段:整个课程分为14个主题,分别为旅游导览、饮食宴请、展会开幕、商务参观、商务洽谈、出国考察、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交流、体育赛事、政治访问、社区事务、医疗服务、司法纠纷。实验班的学生需要将每个主题都作为一个项目来完成,而对照班的学生则按照正常的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方式来学习。

实验总结阶段:在为期十四周的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期末检测以及问卷调查。通过期末成绩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在口译能力方面的变化;通过后测试卷可以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兴趣的变化和对新教学模式的认可情况。

3.教学案例:整个实验过程分为14个主题,此处以“旅游导览”为例重点阐述实验班项目式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

①教学目标:本案例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导览中常用的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熟悉旅游口译的特点,掌握本次旅游口译相关的基本词汇和句式;通过真实场景的构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②学情分析:本课程授课对象已经学习过基础口译等课程,对口译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双语转换能力。但是如果课堂只是播放音频-翻译音频-点评翻译的常规做法,学生可能会对口译课产生“枯燥”的感觉,甚至会对真实口译场景产生错误认知,导致口译实践能力提升不明显。

③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取“互联网+PBL”教学模式,将实验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3-4人,每组利用互联网资源主导完成2个项目。

④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本项目邀请第一小组分工合作,准备扮演导游、司机等的角色带领全班同学在本校园进行为时一个课时的游览。要求第一小组按照要求写好中文导游词(如采用有文采的语言来介绍景点),设计好游览路线,并邀请两位其他小组成员或者外教担任“外国游客”角色;要求其余同学利用网络事先学习教师上传到网络的“旅游口译重难点”教案和mooc上的教学视频,了解旅游文本的特点,掌握“四字成语”、“对联诗词”等口译难点问题的翻译策略;同时各个小组需要进行团队合作,针对本次游览做好预测,并对可能提到的景点设计词汇表。

2)课堂教学:请全班同学在第一小组的带领下游览校园。导游用中文表示欢迎,并介绍景点。外国游客随时用英文与导游对话,其他小组派出代表分时段为游客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双向)。与此同时,要求没有任务的学生随时记录导游与翻译的言行;教师全程跟随学生并用设备拍摄视频,记录学生表现,且不予评论。游览结束后回到课堂,教师请负责记录的学生对此次活动发表评论;回放视频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游览过程中的导游与翻译进行点评。

3)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将视频上传到公共平台,请学生根据课堂活动总结旅游口译现场会出现哪几个类别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教师布置作业并请下一组同学就新的项目做好准备。

4)以下是本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对比:

教学过程 互联网+PBL 传统教学 互联网+PBL的优越性

课前准备 ①教师将ppt上传至网络,要求学生观看MOOC的相关课程,并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分配项目任务

②第一小组同学根据教师要求搜索网络资源设计导游词和路线,并邀请外教或其他同学担任外宾;其余同学通过网络平台预测路线并准备词汇表。 ①学生根据教材进行预习

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预习,同时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预测积极准备。

五、教学评价

在学期期末,笔者向学生发放问卷。从调查结果来看,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来,90%的学生对此教学方法是满意的,认为该种教学方式让他们对口译实践有了更好的理解,74%的学生认为对译员的多重角色有了新的认识;86%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等。因此,此次教学改革还是比較成功的。

六、结论

从上述实验结果来看,“互联网+”项目式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课堂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对口译职业的认知,为学生进一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Hargurg, E. Cheer On: Facilitating Online Social Support for Novice Project-Based Learning Teams[J]. 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2018

[2]Natoli, B. Teaching Classics with Technology[M]. Bloomsbury Academic.2019

[3]任文.新时代语境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再研究:问题与出路.当代外语研究,2018(06):92-98

[4]王斌华.中国口译研究40年:历程、成就和展望.当代外语研究,2018(03):48-67

[5]王勃然.英语项目式学习模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探究—一项网络环境下基于东北大学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6]詹成.联络口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7]章媛媛. PBL教学法在大数据环境下关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4):179-180

作者简介:游婷(1989.1)女,汉族,湖南娄底人,浙江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翻译学、口译教学研究等。

本文系2020年浙江外国语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080500242020“互联网+PBL”模式在联络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