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科学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与引导

2022-05-16张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就业大学生

摘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大学生科学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不仅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立德树人理念的踐行。目前,职业价值观呈现出职业价值取向多样化、职业价值目标理想化、职业价值认知片面化、职业价值选择矛盾化等主要特点,建议通过完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创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方法、优化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环境等途径培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努力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就业

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毕业生人数连年激增,且受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一个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标准,也是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及其家庭是否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积极主动找工作,能否科学合理择业,能否顺利走向满意的工作岗位,不仅影响大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还与家庭的美满幸福、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生就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研究和社会各界纷纷关注的问题。

结合目前的各种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既有客观现实问题,也有主观思想问题。比如高校就业人数大幅激增、国家经济增长形势逐年放缓、就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客观因素。除此之外,许多研究发现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可以指导大学生更加顺利的就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职业选择、职业满意度等方面都与他们的职业价值观息息相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从个人角度讲关系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选择和工作表现,从整体角度讲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职业价值观的概述

职业价值观的说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叶,由职业生涯规划大师Super(1957)在他的职业发展理论中提出[1]。虽然近些年国内外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从未停止,研究的角度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却没有一个学术界公认的统一定义。Super(1970)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与工作相关的目标追求,是人的内在需求与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的具体反映。国内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又从实践应用角度、内部结构维度等方面做了综合研究,如薛彩芳(2002)认为,人们对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其对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即为职业价值观,其表现形式为个人的职业选择标准和职业价值评价。[2]窦运来等(2012)认为,职业价值观是内心尺度,是一种信念,反映了个体的内在需求及偏好,引导着个体对待工作的态度倾向、行为准则和目标追求。[3]简而言之,职业价值观也叫工作价值观,是人们在职业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一)职业价值取向多样化

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一种倾向态度,主要体现在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和选择方面。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是指大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在职业中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比如收入高低、工作地点选择、工作岗位及环境要求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体主义的职业价值取向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往往强调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快速发展又促使一部分人从自我价值和个人利益出发做出不同选择,因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更具多样性。从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选择职业过程中既注重个人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也认可奉献社会服务祖国;既热衷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又愿意自主创业或选择自由职业;既能出国深造又愿回国谋职等等,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呈现时代特色,具备多样化选择和多层次需要。

(二)职业价值目标理想化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职业目标与自身实际情况不契合,不能科学的评价自身的优势劣势,择业目标往往过于理想化,脱离客观现实和主观条件,一味追求自身能力素质不能匹配的理想职业,对自己的就业实力过分高估,追求一劳永逸的职业岗位,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的眼光。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到人才紧缺、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或基层单位就业,单纯追求名气大、收入高的工作岗位,年纪轻轻就想一步到位,还有部分大学生缺乏考虑职业目标是否与社会需求相符,是否有利于个人长期发展,从而导致个人理想和择业现实产生矛盾无法顺利就业。

(三)职业价值认知片面化

虽然在校大学生在读期间学校会安排相关的职业发展教育、就业指导课程,要求学生参加一定学时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缺乏对真实职业世界的探索和全面认知,基本做不到像成熟的职场人一样去考虑全局权衡利弊。我们在已就业大学生的访谈调研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仅仅凭借网络知识或亲戚朋友的理解去判断一个就业岗位是否符合自己预期,而很少通过顶岗实习、实地调研、多方查证等途径去全面了解该职业的行业类别、职业准入标准、工作规律、服务对象、晋升途径等重要信息。很多大学生就业后发现所从事的岗位与原本设想的有很大差距,职业价值认知的片面化导致毕业生初次就业的满意度较低,短期内离职率较高。

(四)职业价值选择矛盾化

由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主观上相对来讲较为不成熟和不稳定,容易受各种复杂社会思潮的影响,在职业选择上存在双重标准的矛盾心理。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约五成的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薪资水平和个人发展,但同时九成的大学生又认同支持国家西部志愿计划和“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就业政策。约七成的大学生在事业中看中个人的能力发挥和未来发展,但又不愿意承担追求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未知风险与压力,想要快速成功、一夜暴富。这种矛盾和冲突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的碰撞与交织。

三、大学生科学职业价值观的培育

每一个大学生经过数十年的寒窗苦读、辛苦打拼,皆是为最后找到满意工作做铺垫,并能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如何认识和评价职业,如何挑选到心仪的公司和岗位,如何科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等都是目前学生们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当前高校和社会各界都要重视研究并解决的问题。因此,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多角度多途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思考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务必重视的工作。

(一)完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科学培育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动引导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

以职业认知教育为重点,确立客观的职业评价标准。通过资料法、体验法、访谈法、问卷法、讨论法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认识行业环境、职业能力要求、职业报酬、企业文化、岗位晋升通路、职业发展前景等详细信息,帮助大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客观的评价标准,避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困境。

以职业心理教育为补充,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职业心理。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下,用人单位和择业学生的双向选择势必会让一些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屡屡碰壁,承受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各高校要借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资源,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不断提升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健康的职业心理,从而顺利就业。

(二)创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方法

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授课内容,充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作用。教育部规定每个高校都应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类的必修课,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这类课程安排的更接地气,更加实用。同时还要紧紧抓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拓新实践育人的新途径,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积极组织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校园兼职、校外实习、暑期支教、志愿服务、基层走访调查、生涯人物访谈、优秀校友讲座等形式,了解职业的素质要求及工作环境,让学生明确某个职业的真正意义,在实习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还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主动学习,认真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挖掘自身潜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积极主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

善于利用网络教育平台,随时随地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当代大学生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平台,甚至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超出了第一课堂的学习时间。学校要积极主动创建官方的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媒介宣传正确的主流舆论导向,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可以完全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要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更引导学生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三)优化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树立优秀的职业榜样。当代大学生较多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对子女的职业期待较高,不喜欢孩子到基层或者中小企业就职,甚至有些经济基础好的家庭支持子女“啃老”,不要求学生尽快就业实现经济独立,某种意义上也削弱了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家长应该客观理性分析子女在就业市场中的优势劣势,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期待,并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来,“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争做行业模范标兵。

建立公平的制度环境,培养爱岗敬业意识。社会制度环境影响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要在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市场监管,公平竞争上岗,消除社会腐败,隔绝就业过程中的不正之风,才能从制度上给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以正确的导向,并在积极制度环境的熏陶下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促进企业和社会良性循环发展。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十四五”时期,就业新形态将大量涌现,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也会持续扩大,高新技术就业模式将被广泛应用,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健全。高校一定要乘时代快车,直面机遇和挑战,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提质增效。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树立正確的职业价值观尤其重要。高校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同心协力培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努力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浩,李天然,马华维.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6).

[2]薛彩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3]窦运来,黄希庭.中国企业 R&D 人员工作价值观结构实证研究[J].科学研究,2012,(3).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2019-ZZJH-219)。

作者简介:张芳,性别:女,籍贯:河南漯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5年11月,学位: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价值观就业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