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建设

2022-04-27王军文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教学改革

摘要:扬州市文津中学通过建设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导学课程系统、课堂教学范式、数字化资源、动态化学情档案、个性化辅学平台、教学保障系统,建构并完善了初中生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整体提升。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学习支持系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2B-0028-05

*本文系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互聯网+课后个性化辅学平台建设的校本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1-12-13

作者简介:王军文,扬州市文津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扬州市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改革、信息化课堂教学。

近20年来,扬州市文津中学围绕“指向教育公平的初中生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建设打造学校高品质发展办学特色,为破解初中教育“细腰”难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学校样本。

初中生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教育机理在于激发学习主体主动学习、科学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动机,通过提供外源性支持帮助学习主体完成学习目标与任务。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由学习本体支持系统和学习辅助支持系统两个部分构成。这个由内因和外因辩证统一且相互作用、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对学习主体的学习支持系统,在理论上遵循了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

一、完善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导学课程系统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本质在于通过选择、再编、重组、整合、拓展等方式优化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使之更符合校情、学情,进而更充分地发挥课程引领学习的作用。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是文津中学建构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导学课程系统以突出课程的引领作用的着力点,其意义在于使学习者得到更富实际意义的引领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

围绕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这个原点,建构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导学课程系统。其一,课前预学课程、课中导学课程和课后辅学课程三个课程模块按课堂学习进程沿纵轴延伸,形成一个以课堂为基点、以“导学”为核心、相互贯通联系又彼此渗透融合的有机的课程整体,构成一条完整而稳固的课堂学习链。其二,按功能沿横轴拓展,形成一个以课程模块为组件、满足学习发展需求、支持课堂全流程学习、相互衔接而又完整对接的课堂学习闭环。其三,由包含同步微视频在内的《数字化导学稿》所构成的课堂学习资源包,沿竖轴漫射,对纵轴的课堂学习链和横轴的课堂学习闭环形成全面、全段和各环节的无缝对接、同步支持与深度融合。具体如图1所示。

导学课程系统为全面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动力支持、空间支持和发展支持,特别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和当前“双减”形势下,导学课程系统支持并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为学生平等地参与课堂学习提供条件、搭建平台;(2)尊重、接纳和包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3)为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更好地学、学得更好”创造适合的机会;(4)引导处于不同学习水平上的学生都能实现整体性、个性化的发展。

历时18载且仍在继续创编的《数字化导学稿》就是文津中学始终致力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例证,充分彰显了国家课程在文津中学这个教学场域中的校本创新与融合。

二、建构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范式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成长的重要路径,也是学校推进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建设的主要阵地。尊重学生认知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范式,是文津中学一直秉持的课改主张。

文津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始于2003年以“两优一强”(优化目标设计、优化预习设计、强化方法指导)为主要内容和以“预习成果展示、师生互动探究、当堂训练巩固”为主要环节的“导学稿教学”教改实验(2003年—2006年)。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首批精品课题培育对象“初中四导四学课堂学习模式的校本研究”(2007年—2012年)和“‘互联网+差异化导学的课堂学习系统”(2013年—2016年),后者获得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评估认证。此后,学校扎实推进了“‘互联网+课后个性化辅学平台建设的校本实践”的探索,该项目于2019年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目前研究正有序开展(2017年至今)。历经近20年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累而成的成功经验,成为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

学校通过课堂结构化、逻辑化重构,引导学生按照“进入学习—发生学习—优化学习—深刻学习”的过程有程序、有规律、有方法地完成课堂学习,其中最重要的策略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差异的前提下实施差异化导学,即在课堂导学的全过程中提供一种分层化、阶梯式的学习平台并为学生走上学习平台找到触发自己学习发展的点位提供导学支持。实施差异化导学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实现差异化基础上的共同学习和共同学习基础上的差异化学习。

在实施路径上,文津中学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立场、遵从学生视角的核心理念,用“提高·发展”的价值观对课堂差异化导学进行整体设计,旨在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基础性学习和发展性学习框架;用“参与·互动”对课堂差异化导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形成以问题解决、方法掌握为核心内容和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为课堂导学策略的学习力;用“促进·持续”对课堂差异化导学效果进行评价设计,旨在变重教轻学为以学评教,引导学生学习力的可持续发展。

差异化导学系统下的课堂教学范式的要点主要包括:

一是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期待和激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活学生课堂学习内驱力。一方面以积极学习心理理论为依托,研究课堂学习目标的期待性、适切性和层级化,推动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研究学生预学与质疑中所产生的学习需求,引发学生学习中的自需、自适、自主和自助,立足于学生学的进入,着眼于学生学的投入,推动学生学的吸入。

二是充分尊重、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进程与成果,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在课堂学习进程中累积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生成。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进程和成果进行有效展示和评价,关注学习进程中互助、探究、合作的学习效度和学习成果的多样性,发挥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功能,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输出。

三是建构了以“目标引领,预学引入;互动展示,问题切入;合作探究,方法融入;自适应用,评价深入”为基本内容的差异化课堂导学操作路径。课前学习的主要路径包括:教师下发预习作业―学生提交作业―教师批改反馈―教师集体反馈;学生观看预习视频―学生提交质疑―教师整理质疑―教师集体反馈。课中学习的主要路径包括:师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推送相关资源;师生围绕“问题+方法”展开课堂学习―整理总结―检测反馈;师生展示预习质疑―教师推送相关资源。课后学习的主要路径包括: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学生提交作业问题―教师批改并统计反馈;学生观看视频指导―教师平台辅导答疑―学生错题进错题集。

实践与事实证明,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基于认知的学习能力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文津中学差异化课堂导学所要实现的是努力支持每个学生“更好地学、学得更好”。事实上,当这种支持能有效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能针对学习者个体的课堂学习进行持续而有效的引导与影响,能促进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时,这种差异化的支持一定是个性化的。

三、优化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资源

文津中学在近20年探索信息化教学尤其是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校本数字化资源。这些校本数字化资源主要包括覆盖初中各学科的《数字化导学稿》和同步微视频等,共同推进校本数字化资源建设进入“建设资源—使用资源—优化资源”良性循环,为持续深入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其建设策略包括:把校本数字化资源作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与工具;把校本数字化资源转化为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任务促使学习者主动吸纳、调整、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资源支持设计,使校本数字化资源和课堂学习真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一是《数字化导学稿》与课堂学习深度融合。《数字化导学稿》通过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强化问题、活动、任务的课堂呈现形式与探究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推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展示、评价;通过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方法、技能与经验,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多维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纠正。

二是同步微视频与课堂学习相互融合,起到指导帮助学生课前提前学、课中重点学和课后反复学的作用,对于指导帮助不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深度融入课堂学习、有效促进课堂学习起到了同步支持的作用。以同步微视频等学习资源的推送指导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果,是“互联网+课堂导学”学习支持系统研究与建构的显著成果之一。

三是个性化互动学习平台与课堂学习过程同步融合,实现资源共享、自主发现、互助合作和实践创造。将《数字化导学稿》、同步微视频等数字化资源进行系统集成,统整到个性化课堂互动学习平台,按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巩固三个模块进行架构。课前预习以统计图表形式呈现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课堂互动通过屏幕互动展示、在线抢答、及时统计反馈以及推送资源等共同完成任务,课后巩固则是以线上讲解答疑、评测练习和反馈纠错等方式完成自主性巩固、自诊断反馈和自适应评价。

四、建立支持个性化学习的动态化学情档案

动态化学情档案是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信息跟踪、数据汇集等方式记录、展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情况和发展轨迹所形成的跟踪记录。动态化学情档案以纸质档案(《学生成长记录册》)、电子档案(“大数据学情分析系统”)为主要载体,从学校、班级、个人等层面实施层级化管理,进行以学期为段、全程跟踪和覆盖全体的动态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建设动态化学情档案的目的是用目标管理、自我激励、与自主管理支持学习,用健康的身心发展支持学习,用激发深度学习的深层动机支持学习。实践经验、典型案例以及大数据分析表明,动态化学情档案是建设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重要的前置性条件,并且对整个支持系统的实施起到反馈、诊断和调整调适调优的作用。

动态化学情档案建设的特点主要有:一是精准呈现并定位教师教和學生学的基础准备,为精准掌握学情提供分析与研判的支持;二是及时把握教与学的整体情况,实现对教师教、学生学的客观评价和学校各级各段教学的均衡调控,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提供数据和技术的支持;三是波浪螺旋式的发展性目标为学生的个性化的可持续学习发展提供内生性的动力支持,其中“目标引领法”“目标展示法”“目标激励法”“目标修正法”“目标多元评价法”“目标定量+定性法”等成功经验是动态化学情档案建设的亮点,成为引领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动力引擎。

五、开发支持个性化学习的辅学平台

文津中学本着教育公平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系统化设计思想,采取分类别实施、按层级辅学的策略,全面实施全方位、全覆盖的课后辅学。个性化课后辅学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从学习资源支持、作业辅导支持、爱好特长支持等不同维度分门别类地提供辅学的平台和空间,支持学生的课后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辅学主要指教师对学习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点对点辅导,后来发展为学校有组织的提优补差,而文津中学的课后辅学突出对学生有效学习的支持。具体做法有:一是研发基于直播技术的课后辅学平台,提供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覆盖课堂学习全程全段的课后服务。二是将课后辅学搬到线上辅学平台上,网上同步辅学以实时解答、及时指导为特征,进行分层辅学、分类辅学、个别化辅学,切实满足学生课后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三是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反馈下的精准辅学,打造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的课程实施新样态。

学校通过课后辅学平台建设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有力支持的问题,社会弱势家庭由于经济能力、知识水平有限而无法为子女提供有效课后辅导的问题,学生课后辅学需要按学习需求分类分层实施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校内校外教学打通、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综合施策的问题,基于课后辅学平台的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评价指标确定及测评的问题,差异化基础上学生学习水平整体提升的问题,等等。

六、重构支持个性化学习的教学保障系统

学校认为,如果一种教学制度不只是呈现一种规范,还成为引导创新发展的轨道或平台,那么这种制度和以这种制度为载体的教学主体活动及行为就有了更为鲜活丰富、充满张力的内涵品质。“导学”是文津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意为“在教师指导、引导、辅导下学生更好地学、学得更好”。导学制是文津中学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念引领下确立的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导学制要求师生在教学环境和场域中建立一种稳定而有活力的导学关系并且使其覆盖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主要功能是在学校教学管理层面形成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轨道或平台,保障导学实施的方向性和生本性,在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前提下,运用导学的理论和原理朝着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实现导学引领下个性化学习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行。

文津中学主要从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两个维度探索如何重构教学管理制度,为支持个性化学习提供制度保障。具体内容包括:一是以建设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保障系统为目标,立足于支持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立场,对“教学六认真”等常态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管理要求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优化,突出“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和“切实转变育人方式和教学方式”两个原则,为更好地实施导学制、发展导学制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二是对校本化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的导学要求做出明确界定和说明,使其有别于传统的要求和习惯性的要求,并从五个保障(保障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资源的统整性、学习指导的即时性、学习评价的差异性和学习手段的多样性)出发,研究制定体现导学要求的细化的实施措施。三是差异化分层合作学习、数字化体验探究学习、专题化交互合作学习、个性化自主自助学习、学业水平自主交互评估等子项目研究是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细化落实相关制度并切实加以执行。四是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方面同样需要相关管理制度保障,学校加强了晨间管理、自习课管理、社团课管理、阅读课管理、线上学习管理、居家自主学习管理等。

文津中学在“给每个孩子适合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基于“互联网+”的建设理念和技术手段,从教与学的结合、课堂内部各环节的结合、课前课中课后阶段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等不同维度,立足校情学情,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如何满足学生差异化学習需求,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整体提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学校的实践成果“初中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建构实践”获202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习教学改革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MOOC环境下中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