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研究

2022-04-19赵子光陈新风

经济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态文明

赵子光 陈新风

摘 要:垃圾分类是世界趋势。根据生活垃圾产生量影响因子以及山西省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对生活垃圾的产(产生)、投(投放)、收(收集)、运(运输)、处(处理)五个环节,采取“五化措施”(减量化、精细化、精准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无害化),加快推进垃圾分类产业化进程,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置,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关键词:垃圾分类 静脉产业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4-163-03

生活垃圾的井喷式增长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2017年3月,国家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确定46个示范城市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17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100个县(市、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2019年9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布《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参考标准》;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已经成为新时代循环绿色低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碳中和新政,明确表示垃圾分类和处理等项目将获中央资金重点支持①。加快推动静脉产业折射下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创优人居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一、生活垃圾产生量影响因子

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106—2016《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及预测方法》中,生活垃圾人均指标增长率预测法Y=R0(1+r1)t×S0(1+r2)t×365,以及年增长率法Y=Y0(1+r3)t②,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子涉及到人口数量、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消费水平、环卫设备等(见表1)。其中,垃圾产生量与人口之间的关系近似为线性关系,与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近似为对数关系[1]。垃圾清运量是统计科学上常采用的垃圾表征指标,垃圾清运量③与城镇化率、人均GDP高度相关[2]。

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有1/3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75万

亩[3]。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垃圾产生大国,并按每年5%~8%的速度增加。2014年全国生活垃圾产量为1.79亿吨,居世界第二位,比美国少0.49亿吨④。244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6816.1万吨[4];2017年,202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首次超过2亿吨,达到20194.4万吨;2018年,200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1147.3万吨;2019年,19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3560.2万吨。虽然中国垃圾产生总量较大,但人均垃圾产生量并不高、大约为131kg,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比如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人均垃圾产生量大约为500kg,而瑞士、美国则高达700kg/人以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根据垃圾产生量影响因子测算,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清运量必将井喷式增长,垃圾污染对环境的压力愈发突出,对周边居民健康的危害也愈发严重。因此,如何更好地处理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亟需加速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大发展。

二、山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状况

垃圾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垃圾产生恶臭,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氨、硫化氢等刺激性气味和其他有害碳氢化合物气体。垃圾堆放产生苍蝇、蚊子、老鼠,垃圾渗沥液是蚊虫产卵、繁殖以及其他幼虫孳生的栖息场所。以土壤、大气、水等为媒介,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和生态系统,经由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或者食物等多种载体侵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山西省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立足省情因地制宜,制定了《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75号),于2020年6月1日起在全省域范围内施行。在此之前,太原市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城市之一更是率先行动,2017年出台《太原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18年出台《太原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19年出台《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2019年修订完《太原市环境卫生设施管理条例》。随着垃圾分类的逐步深入,除太原外其他市域也都在积极行动,因地制宜出台各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办法和工作任务。

在构建和完善法规制度的同时,山西省以示范试点和设施建设为抓手,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的“双轮驱动”方式,从点到线再到面渐进式推进垃圾分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20年底,山西省已确定垃圾分类试点22个,包括国家要求的11个设区市城市和11个县级市的城市建成区,山西在全省域范围全面推开。太原市是国家开展垃圾分类示范试点较早的城市之一,按照“谁产生、谁负责”“谁区域、谁负责”的原则,2018年太原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广场车站、公园场所、驻并国企等8200个公共机构中,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从2019年8月1日起,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行“4+2”模式(“4”大类指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2”小类指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先行以迎泽区(迎泽片区、庙前片区)、小店区(滨东花园小区、平阳景苑小区)等20个小区试点,开展“撤桶并站、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再加上桶边督导”的生活垃圾分类及运行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试点为带动,2020年太原市以街办为单元,引入专业公司,进行整街制推进,上半年垃圾分类在主城区26个街办展开,覆盖率达到了60%,年底覆盖率达到90%左右。在设施建设方面,太原市规划建成3座焚烧发电厂、4座卫生填埋场、3座大型转运站、1座餐厨垃圾场、1座危废处置场、1座医疗垃圾场、16处渣土消纳场、4处园林垃圾处置场和1座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大同市采用PPP项目社会资本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力争到2023年,太原市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其他地级城市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建制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逐步健全。

三、产业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对策和建议

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垃圾产生量的“减量化”;二是垃圾分类“精细化”,以及与之配套的垃圾收运体系无缝衔接的“精准化”;三是垃圾末端处理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无害化”。生活垃圾的产(产生)、投(投放)、收(收集)、运(运输)、处(处理)五个环节是密不可分,是从源头生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产业化系统性工程。只有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优先”的循环发展原则,加强垃圾分类,改变目前混收混运的收运体系,加快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才能实现废物回收循环再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一)加快推进垃圾“减量化”技术的利用

从源头减少垃圾量的产生,是减少垃圾产生量的最有效途径,也是中国最被忽视的环节。世界上垃圾“源头”处理技术有很多,如厕所手纸。中国家庭或单位的厕所手纸垃圾所占比重都很大。众所周知,日本卫生间非常干净,几乎没有残留的厕所手纸需要作为垃圾单独处理,而是直接把厕所手纸扔到马桶里冲走,欧美许多国家也是如此。这说明从源头减少厕所手纸的产生量是有成熟技术可以采用的。消除厕所手纸垃圾的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马桶冲力足,卫生纸不堵塞马桶;二是污水管道宽大,冲下去的卫生纸不堵塞管道;三是卫生纸溶水性好,浸水后卫生纸能溶化(日本打印纸也是见水即溶)。这三项技术中,中国前两项技术已经用于新建筑中,第三项技术也有,但普及性极差。其实,日本在1963年水洗厕所的普及率才9%,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普及。因此,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普及能够从源头减少垃圾量产生的成熟、先进、适用技术。减低一次性产品使用率,减少使用品质低、寿命短的产品,杜绝过度包装,从原材料使用、产品设计以及包装等方面采取减少原材料消耗和减少废物的“减量化”技术。

(二)建立操作性強的垃圾分类标准

建立操作性强的垃圾分类标准,是垃圾分类达到“精细化”“精准化”的基础。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是日本,对照分类标准,日本生活中的垃圾、废物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类。日本京都垃圾、废物分类中,垃圾分类有六类,废物回收有七类。六类垃圾分类中,包括可燃垃圾、空罐、塑料瓶、塑料的容器与包装、小型金属、大型垃圾、猫、狗等宠物尸体的处理。七类废物回收中,包括家电类、报纸、杂志等、煎炸食物用过的食用油、再利用的瓶子、荧光灯管、干电池、纸盒等。资源垃圾细分了,才有回收利用的价值,达到生活垃圾减量、再生资源增量的目的。日本德岛县上胜町已经将垃圾分类细分到44类,如一只袜子属可燃物,两只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的属旧衣料等。我国现有的垃圾分类标准,在操作性方面依然非常欠缺,比如2017年发布的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分类标准,要达到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垃圾按照标准就能进行分类,还差的太远。借鉴日本操作性极强的垃圾分类标准,因地制宜,制定出不同地区的垃圾分类标准和操作指南。只有细分资源垃圾分类,增强操作性,才能把“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充分回收利用,从而达到生活垃圾减量、再生资源增量的目的。

(三)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设施建设

高度重视垃圾产业链的完整性,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垃圾无害化处置等衔接的收运处体系。没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前期的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体系就失去了意义。分类收集杜绝混收,分类运输杜绝混运。取消老旧破损、简陋落后的混合收集垃圾桶,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分别配置收集容器。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标识图标要明确,并附有物体名称,避免具有较强学术性分类,比如“有机类”“无机类”,或过于笼统性分类,比如仅仅标识“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日本把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公共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依然采用明确的图示标明分类。科学测算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配置数量和位置,借鉴日本经验,根据垃圾种类不同,设置不同频次的回收时间和日期。统筹垃圾专用收运车辆,根据垃圾分类调整或重新配备专业分类运输车辆。新配置的专用车辆要标识明显、节能环保、密封性好,淘汰或改造污染大的敞开式垃圾收运模式。根据本地垃圾组分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数字化垃圾减量、废物回收信息平台,为垃圾从源头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提供信息化和数据支持。

(四)从教育抓起,加强宣传

垃圾分类收集的目的,是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处理量,提高废品回收率,减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真正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5]。因此,要彻底改变以前仅仅基于废旧物资经济价值性的做法,变被动为主动。从循环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视角,厘清垃圾分类的目的,提高垃圾分类基于循环环保发展的主动性,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一是加强宣传。垃圾分类不仅要花费劳动者的时间成本、学习成本、经济成本,也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因此,要让居民在已经交付垃圾处理费的同时,自觉做到垃圾分类,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媒体(比如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网络电视、微博、公交电视、车载电视等)以及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客流量大的场所为载体,制作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广告和专题报道。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公共场所、服务行业等为重点,加强垃圾分类专项培训。发挥妇联和街道办作用,深入社区,对循环发展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绿色以及生活垃圾分类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进行入户宣传,免费发放详尽的垃圾分类操作指南,促动垃圾分类实质性推进;二是借鉴经验,从教育抓起。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言传身教一代代传承,最终形成整个社会良好的垃圾分类行为规范和文明素养,是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垃圾分类走在世界行列的重要原因。借鉴日本、德国做法,中国也要把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用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完成全民垃圾自觉分类。

注释:

①《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2021.5.9

②式中:Y-预测年生活垃圾年产生量;R0-基准年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r1-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的年平均增长率;S0-基准年人口数量;r2-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t-预测年限,预测年份与基准年份的差值;r3-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③生活垃圾清运量,主要指生活垃圾产生量中能够被清运至垃圾消纳场所或转运场所的量,由于不包含源头便进入回收系统的废弃物,因此,更便于准确统计和测算,是国家统计及科学文献中常用数据。影响垃圾清运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垃圾产生量、垃圾回收率和清运率等。

④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www.chyxx.com):2017年中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2016.11

参考文献:

[1] 黄舒慧.上海生活垃圾清运量数据分析与预测[J].环境卫生工程,2013,21(5):8

[2] 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人均GDP及垃圾清运量分析.

[3] 中国青年报.我国超1/3城市遭遇“垃圾围城”困局.2013-7.

[4] 国家环境保护部.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6.11.

[5] 聂永丰.厨余垃圾是垃圾分类的痛点[J].中国环保在线,中国循环经济微信公众号,2017.7.

(作者单位:赵子光,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人民政府;陈新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0)

[作者简介:赵子光(1995—),男,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人民政府;陈新风(1968—),女,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循环经济、能源(工业)经济等。]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生态文明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