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角下旅游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16王成圆

旅游纵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王成圆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步入多元化的时代。在地域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旅游行业的发展模式和业态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进一步推进了旅游专业学科发展。本文以“文旅融合”为背景,结合旅游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路径和培养方案,进而优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旅游类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众多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文创、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文旅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产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也给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各地高校也在新形势下通过校企合作等举措积极地进行人才培养,以切实满足文旅产业人才需求,提升高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但这一研究也面临着较多问题,如旅游类人才发展相对薄弱,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等。

文旅融合视角下旅游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打破了传统旅游行业发展的方向,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创新思维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导向,结合旅游文化,整合校内外资源,将“文化+旅游”融入学科教育中,通过平台资源的整合,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升文化与旅游产业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加强文化与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展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更好地满足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一)适应旅游新业态的必然要求

大众文化的传播和旅游行业的发展给旅游新业态的形成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虽然旅游产业在不断革新,但是目前旅游行业创新创业人才匮乏,缺少产业推动力,导致旅游行业创意性和个性化不足,直接影响文旅产业的消费,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高等学校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育创新人才,将课堂和实践教育融合,以培养创新创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使大学生逐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巩固提升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三)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实际需要

高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塑造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效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对于旅游行业,产业价值创新需要具有创新创业、专业技能、产品营销等创新创意突出型的人才,完善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与开发,不断拓宽旅游产业发展渠道。通过文化与旅游综合效应的发挥,为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文旅融合,文化产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联系不断加深,也将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和文旅融合的发展诉求,高校人才培养工程也面临着众多新挑战和新实践。然而,从高校目前的发展模式来看,高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人才培养方向不明晰等问题导致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行业需求,就业质量不高,无法形成就业优势。

(一)实践教学模式发展性不足,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学习为主,未形成校企合作的意识,不重视课外拓展与企业实践,日常的课外实习通过参观、校外采风等形式完成,学生缺少对口的实习实践机会。学生缺乏对旅游业发展的认知,校外实践知识匮乏,专业视野、创新思维都无法得到延伸,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创新创业人才的缺乏,不利于就业质量的提升。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升

各高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等方面都类似,缺乏办学特色。对文明旅游、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关注度不高,创新创业课程开设较少,只是作为选修课使同学们进行了解,获得学分。学生无法在课程中学习到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当前专业课程又与此类课程衔接不够密切,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带来了困难。学生缺乏知识的更新,局限于已有的旅游专业方向,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教师在高校大学生学习环节起着关键的作用,优质的教师团队对于优质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学科综合性较强,要求教师具备科学的实践能力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多数高校的教师在教学培养目标上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很多老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教学与竞赛指导中发挥作用较小,此类“研究型”的教师对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缺乏了解,专业知识的传授只停留在理论学习,无法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这样的育人环境中无法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也会打消同学们的积极性。

(四)缺少交流和融合,人才培养平台不够完善

近几年,旅游专业就业率不够理想,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未能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中的主体地位,对旅游资源的挖掘、市场的导向、行业动态的解读还不够深入,缺乏提供服务产业的能力,学生对于平台的使用、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导致旅游专业人才流失。

当下,我国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已经为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新动能。新时代旅游行业发展需要高校人才培养的智力支撑,更需要高校不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师资团队、构建校企合作渠道。这样才能在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不断提升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明确旅游专业人才目标,构建“系统化”培养体系

要实现文旅的融合,旅游服务内容和服务品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市场和职业需求,高校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上需要突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思维逻辑、复合型的综合能力。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除了需要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知识外,还需要熟悉旅游专业管理技能,具有文化传播精神、管理能力、研究水平、国际视野等能够胜任旅游业管理策划等相关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要把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从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转为既能够进行实践研究,又与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相融合的培养体系。从行业目前发展来看,传统旅游依然占比较大,但文化旅游也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上,应该把重心放在未来行业目标上,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行业发展需求。具体而言,人才培养目标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全球化视野、创新协同等能力素质的培养[1]。

(二)深化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建立“立体化”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以课程为教学中心,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以培养全能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以理工科的教学方向为教育思路,同时,还安排了生产实习、社会调研等教学内容。笔者通过整合培养教育方式发现,目前只有少数高校能够做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的建设影响着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行业的发展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要积极调整课程结构,注重文化类课程建设,关注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旅游类专业课程,教师要分析课程的特点,把握教学和专业方向,综合智慧旅游、旅游路线规划等课程进行授课。对于旅游专业教学内容方面,基于旅游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旅游课程建设应包含旅游服务基本技能、文化交流、实践实训等课程内容。只有熟悉各区域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播与推广。另一方面,要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实训,积极寻找、拓宽实践渠道,如积极与文化行业、电商行业寻求合作等,实现旅游人才的新突破[2]。

(三)引进“双师型”师资团队,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引导,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一是在教师队伍选拔上,选择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专业文化知识的教师团队,可以将这部分教师资源综合到一起,建立“创新创业型”教师指导团队,由他们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创新创业等学科竞赛的指導。二是严格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获奖进行指标要求,对于按要求完成的教师提供更多平台进行学习的机会,对于未完成的减少经费等支持力度,通过此类考核标准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三是聘请校外专家和导师团队进行各类的培训指导,并担任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团队的兼职指导老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提高指导力度和水平[3]。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搭建“多元化”育人平台

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消费者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需要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不再是单纯的游玩,更多的带着“游”和“学”的目的规划出行。旅游产业也随着市场需求不断转变,产业业态创新已然成为旅游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传统旅游逐渐转变为特色旅游,所谓特色,离不开当地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特征才能开发不一样的文化旅游市场,这一发展无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旅游模式,才能持续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广西为例,广西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人文资源、地域资源,民族文化特色明显,地域文化特色显著[4]。游客前往广西旅游更多的是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这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路线规划来说,就要以文化传播为主线,进行规划与设计,才能使当地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因此,在教育和培养旅游创新人才的过程中除了锻炼学生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去的教育更多的是以传统教学为主,课程内容以理论传授为主,学生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可以使学生试着针对某个景区做具体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实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能将理论融会贯通,又增强了学生对于岗位的实际认知。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参加红色旅游规划策划大赛、模拟导游大赛等专业赛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5]。

(五)打造产教融合模式,实现“精细化”发展格局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应把握时代特征,积极主动进行产业升级融合,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在总体思路上,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发挥双方合作的深度优势,建立学校、企业、就业的链条,探索共建机制。一是要在夯实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积极活跃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作用。二是学生要利用生产实习的机会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实践,对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验证,通过和企业的接触,实现理论实践相融合,提高综合实力。三是推进校企联合办学机制,根据企业需求设置校内旅游专业课程方向,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人员弹性化管理和教学,将教学环节融入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使学生适应行业岗位需求,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6]。

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根据行业发展要求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在旅游专业教学中,要整合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法,加强文化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培养出行业所需的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和旅游技术服务技能的专业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旅游行业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

[1] 崔英方.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111-112.

[2] 贾琳珊.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64-65.

[3] 郑岩,宿伟玲.旅游管理类专业AAAAA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大连大学学报,2020(3):115-119.

[4] 谢爱良,徐春波,尤海涛,等.创新创业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临沂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10-12.

[5] 刘丽华,何军,徐兰兰.“互联网+”环境下旅游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及培养路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52-56.

[6] 贾慧.基于文旅产业融合的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2.

1668501186294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