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习惯,从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始

2022-03-14张毅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习惯养成课堂活动

张毅

摘要: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各种习惯和良好品质的主阵地,通过学科之间内容的整合、课堂活动的精心设计,以及课程的外延拓展达到习惯的养成,能为小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科整合 课堂活动 课程外延 习惯养成

一年级新生处于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的时期,各种行为习惯都没有形成,在入学后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以迅速适应小学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新生入学期间各种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合理利用一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做好准备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和执行。

一、借助学科整合培养学习习惯

每个人十之八九的习惯都是在幼年时期养成的,在幼年时期,习惯的培养往往又是最基础和最关键的。因此,应当在这个时期特别加强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对于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没有“习惯”这个概念的,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多是“无意识”行为,往往随意性大,自控力差。

新生入学后,老师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进行反复培养和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哪一门课的专责,它自始至终存在和贯穿于每一门课程和每一节课。因此,灵活地整合各个学科的学习习惯,集中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培养是一条捷径。在开学第一课上,笔者将学科必备的学习习惯与学科中特有的学习习惯与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进行了整合,设计了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模拟开学第一天上课的情景,她会在这一天里遇到不同的老师,学习不同的课程。从上课铃声响到准备好学具、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发言、正确地坐姿和握笔,学生通过间接体验和学习,清楚地知道这些都是上课时必须具备的学习习惯。还有的学习习惯是学科特有的,语文课上需要关注的是朗读和书写,数学课上需要训练的是图形认知和数字计算,音乐课上更注重听觉和节奏,美术课上则侧重于视觉和色彩。在情境模拟中,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习惯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年级学生做事拖拉,条理性差,丢三落四的行为常有发生。他们一上课就到处找学习用品,一放学到处找书本、作业本,班级学习群成了失物招领群,每天放学就是群里最热闹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分类和整理的能力,在备课时,我将语文识字单元中的《小书包》一课与道德与法治课《爱新书,爱书包》进行了整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着他们一起认识、整理书包。在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朗读《小书包》这篇课文,并请学生夸一夸小书包的作用,再让他们将书包里的物品全部放在课桌上。我请一个学生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看看哪些是生活用品,哪些是学习用品,他们放在书包的哪里更合适。接着,我带领学生引导其重新认识了小书包的构造,引导其合理利用每一寸空间。经过各种尝试,我们对书包每处空间进行了合理安排,所有物品都有了“家”。经过反复多次训练,学生们整理书包的速度得到了提高。整合后的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某个场景,而是关注了每个学科在课堂上最常规的习惯要求。通过课上的反复要求和动手练习,让学生达到熟悉和熟练的程度,为不同的授课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做好了铺垫。

二、利用课堂活动培养行为习惯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豐富的教学内容可以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迅速进入课堂。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后会经历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第一次学做“两操”,第一次度过课间十分钟,第一次独立完成课堂作业……面对这么多的“第一次”,他们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铃声代表了什么,也不知道在升旗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做,更不知道课间十分钟应该做哪些事。结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校园里的号令》一课,我从“小耳朵”“小眼睛”“小小手”三个主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在上课、下课、做操和参加升旗仪式时要听清铃声,铃声就是号令,号令发出后要迅速做出反应,不发呆,不拖拉;在学做“两操”和排路队时要听节奏、多观察、记动作,做到动作整齐、干脆利落;在课堂上要勤思考,大胆提问,大声回答,与同学合作学习。

每周的升旗仪式是一年级小学生最期待的一项重要活动。那整齐的队形,雄壮的歌声,还有那动作标准的国旗护卫队,都令他们羡慕不已。为了让他们尽快熟悉升旗仪式的程序,我在课上准备了一段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视频。观看视频后,我让学生们找一找视频里藏着的“号令”和“动作”。他们说,国歌就是“号令”,国歌的音乐响起要跟着节奏一起歌唱。面向国旗立正站好和敬礼就是“动作”,升旗的过程中不能说话,要保持安静。我对他们给予了表扬,并告诉他们: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还没有加入少先队所以还不必敬队礼,只需行注目礼,等我们加入少先队就可以面向国旗敬礼了。他们听后,小眼睛里泛起了激动的波澜,一致要求我教他们标准的站姿和行注目礼的正确方式。学习完升旗的礼仪后,我们还在教室里举行了一场升旗仪式。在铿锵有力的国歌声里,他们感受到升旗仪式是一项庄严、肃穆的活动,小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

活动是课程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只有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做到“润物细无声”,育人无痕。

三、拓展课程外延培养生活习惯

生活是课程的起点,也是课程的终点,一切学习都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一年级新生刚刚步入小学阶段,生活能力差,适应能力差,很多事情不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动作也需要老师反复提醒,这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麻烦。

我们学校的学生中午在学校就餐,每天中午,食堂将做好的饭菜送到教室门口,学生排队领餐,吃完饭后再将餐具放回收纳盒里。在就餐过程中,总能发现各种问题:饭前洗手马马虎虎,就餐时叽叽喳喳,饭后不清理桌子,饭菜扒拉几口就倒掉等。结合《吃饭有讲究》这一课,我把开学以来学生在午餐时出现的问题以图片的形式在课上进行了展示,并请当事人说一说当时的情景,为什么那么做。再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吃饭时到底有哪些讲究?学生们经过这一次讨论,明确了做好一件小事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用餐者的重要性。

充足的睡眠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低段的学生每天的睡眠要确保九个小时左右。同时,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能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保驾护航。在学习了《早睡早起》这节课后,我给家长们布置了一项任务:把孩子每天睡觉和起床的时间,以及叠被子、整理房间的图片或视频发在群里打卡。于是,每天早上,班级群里就会出现一段段叠被子、收拾房间的视频。一个个温馨的房间和一个个遵守作息时间规律的家庭展现出来的就是家校联合教育下盛开出的养成之花朵。让学生从课堂中学得、获得、懂得,再在生活中练习、重复、加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变得科学和可控了。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习惯培养的主阵地,只有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他们快速适应学校生活,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罗博·普莱文.15秒课堂管理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赵潇晗

3296500338210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习惯养成课堂活动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