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本色阅读 培养阅读能力

2022-03-09李紫薇

文理导航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小学语文

李紫薇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多数学生在阅读中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敷衍阅读,没有真正唤醒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倡导本色阅读,从构建阅读场景、整合文本材料、基于文本解读等方面出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本色阅读;阅读场景;文本材料;文本解读

一、构建阅读场景,唤醒本色阅读

想要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导入设计,场景阅读更应该如此,要充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就要设计具有引领性的问题载体,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感性的场景,使学生能够置于其中,唤醒学生触摸文本的强烈期待。

(一)激活生活经验,唤醒本色阅读

对学生来说,其生活经验是促使其深入文本的重要凭借,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充分、全面的了解,还要准确把握学情,这样才能够有效利用经验之力,以此创设感性化、生活化的导入场景,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以《雾在哪里》为例,该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常见的自然现象,描述成“淘气的孩子与世界玩捉迷藏游戏”的故事。一位教师进行了以下创新设计:在一年四季中,当雾出现之后,我们所生活的地方会变成怎样的场景,借助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谈一谈你对雾的感情和理解。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该篇课文可以采用情境导入,运用互联网技术搜集“早晨雾气笼罩半山腰”的相关图片,以多媒体为媒介展示图片,并提问学生“雨后的早晨,远山白茫茫的,它既不是烟也不是纱,那么它是什么呢?”此时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其踊跃发言,逐步引导学生回归对“雾”这一自然现象的思考。讨论结束后再次提问:雾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消失的呢?自然引入新课,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雾在哪里”,并对相应地点做好标记,如“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等。另外,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上述导入环节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有效激活其渴望深度触摸的期待感,也能够将语用蕴含于其中,特别强调对语言的生动化要求,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

(二)联姻问题载体,唤醒本色阅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始终是最为关键的教学载体,有效的提问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思维,推动智慧的碰撞,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问题的设计显然过于单一传统,容易给儿童带来阅读疲劳感,但是将问题和场景实现深度融合之后,便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充分展现场景的感性化优势,能够进一步激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渴望。

以《难忘的泼水节》为例,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也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非傣族的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及想象课文中关于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自行搜索与傣族泼水节相关的背景知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认知。课堂上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告诉学生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风俗,共同与学生讨论插图上有哪些民族,并说明理由,此举旨在了解班级内学生经过预习后已有的关于傣族的知识,并从中引出“凤凰花”“泼水节”等生字词;再展示和泼水节相关的短视频,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其感受到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另外,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播放课文的有声朗读片段,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跟随片段展开想象,想象如果自己变成傣族人,在参与泼水节时,为了欢迎总理,是撒花瓣、放花炮还是开船等,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在朗读者充满感情的朗读下,帮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欢迎总理的热闹场面,感受周总理痛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场面。

这一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信息交互功能,不仅能还原真实的场景,丰富和泼水节相关知识的补充,还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落实其主体地位。最后借助这一场景提出具有引领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从场景中顺利回归文本,真正实现角色地位及阅读主体的改变。

二、整合文本材料,引导本色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是重要的载体,需要教师对文本展开科学、全面的梳理,也要发现文本与学生思维的合理对接点,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适切度。

(一)梳理文本内容,引导本色阅读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扫清文字障碍,同时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內容展开初步的梳理,使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为接下来的阅读和鉴赏做足充分的准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再结合生动的讲解,或以故事导入等多元化的方式使学生可以快速融入文本意境。

例如,教学《观潮》时,该课文要求学生掌握“屹”“鼎”等16个生字,由于字形复杂与字音难点较多,教师在教学时应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初步掌握生字,与同桌合作,轮流读、听,以此类引导识字的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扫清文字障碍后,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提出明确的观赏要求:“钱塘江大潮之所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其突显的磅礴气势不仅可以带给人们视觉震撼,也能够带来心灵震撼。在观赏视频之前,大家应当首先阅读文本,这样就能够对大潮的整体形成初步认知。在观看视频时,要重点关注视频中所呈现的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很显然,在阅读之前,教师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学生便能够在明确目标的引领下,展开有深度的阅读和探讨,课堂学习氛围也会异常浓烈。

(二)对接生活认知,引导本色阅读

教材中所选编的很多文本与学生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生活及认知基础展开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产生心灵层面的共鸣,才能以此生成学习的增长点,当然,教师也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可以深入文本,展开有深度的钻研,这样才能萌学生发强大的学习动力。

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呈现一段绿色植物,以此展开引导:“大家仔细观察对比一下课文,看一看这究竟是怎样的植物?”“回答得非常正确,这就是爬山虎,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绿色攀爬植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未曾对其展开细致的观察。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文本中的相关语句,找到描绘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然后观察老师手中的这段爬山虎,看一看作者的描述是否准确、形象。”只是一小段植物,就能使學生顺利融入文本,展开深度阅读,在阅读之后还能与实物展开对比。在这段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物展开教学调度,可以使学生轻松、高效地融入学习情境,收获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文本解读,推进本色阅读

(一)基于内容解读,推进本色阅读

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常常只关注人物的命运及情节发展,实际上这些都是表象的阅读方式。不管是质疑阅读、辩论阅读,还是鉴赏性阅读等,都能为学生提供与众不同的阅读契机,也能使其生成全新的阅读感知体验。因此,教师在制定阅读策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引导,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有强大的动力支撑。

以《蝙蝠和雷达》为例,这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教学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立足教材,从学生发展的基点与学习需求出发。学生对新鲜事物及知识均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难,首先进行示范阅读,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再落实质疑性阅读,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标记出暂不理解之处,然后以问题的方式进行呈现,最后由教师进行整理,以此形成问题集,从中提练出具备讨论价值的问题,由学生展开集体讨论,自主解决,以此形成阅读共识。在最终的课堂展示环节,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及时点评,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落实学生互评等多元化的方式,帮助学生达成学习共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质疑性的阅读任务,可以使学生自主收集质疑问题,然后自主讨论、自主总结,这样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表现机会,也能调动其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智慧碰撞,形成学习合力,也能为阅读教学提供更强大的成长动力。

(二)基于文本鉴赏,推进本色阅读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语言鉴赏是其核心,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渗透更多的鉴赏方法,使学生可以在不断鉴赏的过程中积累学法,深化阅读质量。小学生大多对精美的语言有极强的敏感性,教师需要紧抓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积累丰富的词句段等。可以是独特的句式,也可以是具有特色的写法等,为学生的个性鉴赏提供有效的帮助、展开科学的梳理,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鉴赏基础有一定的把握,也可以辅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自然融入鉴赏环节,充分展现阅读学习的特征。以《麻雀》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性的阅读,找到其中精彩的描写,然后进行语言鉴赏。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关注典型词语的利用,也可以就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展开分析等,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鉴赏路线,也可以保障鉴赏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学生也能作出较为细致的解析,生成个性化的阅读感悟。

鉴赏环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是由学生自主选择,但不可缺少教师的支持,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平台和学法,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语文教学中,语言鉴赏是其中的难点,但是在上述教学环节,教师在鉴赏活动中给出明确的引导,不仅能成功地激活学生的鉴赏思维,也能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

总之,本色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本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及独立实践,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渗透正确的阅读方法,落实多元化的读写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建立丰富的感性认知,也能以此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对小学生的阅读基础及阅读能力相对薄弱,也未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以阅读方法传授这一视角实现教学拓展,使其可以在持续探索的过程中形成深度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耀清.本色阅读与文本细读的互联关系及应用指征[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2):47-51.

[2]熊艳.彰显本色语文 享受阅读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61-62.

[3]陈秀莉.回归本色阅读,打造经典语文课堂[J].华夏教师,2019(28):52-53.

2740500783355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小学语文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