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2022-02-28郑聪颖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提升策略阅读教学

郑聪颖

内容摘要:相比较于“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尽人意。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能力等方面意义重大,不容忽视。文章旨在分析小学现行部编本教材中的文本情况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困境,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对如何提升这一类型文本的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非连续性文本 提升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新型的文本形式,也是小学语文阅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已经明确采纳这一类型的文本。它是与连续性文本相对应的概念,主要包括由图、表、单、文字、符号等形式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并能直接呈现信息内容的文本。平常可见的说明书、课程表就属于这一类。1912年我国出版了《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这套教材,其中包含的书信、账簿、票据等各种文件,就是“非连续性文本”的影子。2009年的PISA测试中,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上海学生作为被测对象之一,取得了全球第一的好成绩,但是其中有关“非连续性文本”的部分却引起了我国语文教育界的关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已经成为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①可以从中看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已经开始受到语文界的重视,语文教师对其教学策略也进行积极地探索,但基于我国仍处于一个探索的初级阶段,教学无法充分发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价值。

一.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在一线教师及相关领域中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一些学者以为“非连续性文本”没有可教性,课上点到为止即可;另一些学者支持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指导,作为阅读的一大分支,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显得尤其重要。不仅能培养学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也是综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途径。

1.丰富——小学阅读文本的类型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占很大的比重,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对课文的讲解,教材文本形式比较单一。虽然部编版教材中有增加一个“策略阅读”的单元,但其形式大多局限于常见的连续性文本的范畴,为数不多的非连续性文本也只是起到了对大部分连续性文本的辅助补充作用,占比非常小。连续性文本带给学生的是情感的共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往往容易忽略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而非连续性文本则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加强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将这种单一的亦或是多个片段式的文本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丰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类型,实现多样化,也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进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去,打破了小学课堂历来阅读课枯燥、无味的现状。

2.活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1年版的《课标》明确提出:“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②而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是学习能力的关键,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首先,“非连续性文本”在阅读上具有独特之处——跳跃性,这不同于连续性文本中的“跳读”、一目十行,例如非连续性文本中,有三段不同内容的材料,学生在做题时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直接对应到其中的一段材料中,不用花大把的时间一一浏览,可以锻炼学生的跳跃性思维;其次,梅耶在他的著作《多媒体学习》中将其限于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的材料,并且这两种不同的呈现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非连续性文本亦是如此,学生在浏览文本中的表格、图片、流程图以及文字内容时,由于受到人类大脑思维方式的影响,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这些片段化的材料相互组织在一起,从中得到某些联系,也就是對材料的一个主动加工、整合过程,恰好是锻炼提升学生分析、处理以及整合材料的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再者,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去发现隐藏在其中的重要信息,并提取出关键内容再加以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思维足够敏捷,考虑比较全面,才能掌握非连续文本的核心思想。因此,加强小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利于保持孩子的大脑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最后,纵观语文这个学科,它的学科属性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亦是思维的工具,掌握以语言工具为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挖掘——小学生的阅读潜能

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而连续性文本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运用,这两者同属于阅读这个大家庭,之间必然是有着某种联系的,不能将二者断裂开来。若是适当的将二者的教学相结合,打造一个互促平台,在阅读文本的类型上,有意多增加一些“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花钟》时,可以让学生将第一自然段中每一种花的开放时间用一个表格或者钟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锻炼学生对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信息提取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一举两得;再比如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可以借鉴梅耶的不同的呈现模式,让学生根据言语诗意画出相应的图画,将具体的思维转换成抽象的思维,在言语与图画中进行转化,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让阅读逐渐走向高质量。

4.拉近——小学生与生活的距离

“非连续性文本”这几个字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是这一类型的阅读文本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像公交导路图、旅游线路图、游戏规则等等,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这一文本的“身影”。提高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可以直接拉近他们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比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说明书就是非连续性文本的一个重要代表,小学生在拼装乐高玩具、使用电器等方面都会遇到不懂的地方,这时就需要他们自行去查看说明书。若小学生拥有这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就可以使一切都变得更加便捷,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5.契合——“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无论是解释成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也好,它都是与社会生活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③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学者都走进了一个误区,将语文的范围缩小到了教科书,以为语文能力的体现仅仅反映在学生的成绩中,走进了“小语文”的怪圈,有悖于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育”。阅读亦是如此。不可否认的是,阅读源于生活,最终也应回归生活本身。“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都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语文与生活链接的一个重要窗口。它将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三合一”式的教育,让小学生可以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阅读、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这也是阅读本身的要求,通过阅读提升小学生的素质再用于家庭和社会之中,对小学生而言比在课堂内枯燥地学习课本知识更加有用。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

二.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与特征

2011版的《课标》在第三学段中明确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9年秋季也正值部编版教材改革期。教材是师生之间进行双边活动的基础,下面是本文对其的分类以及部编版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分析:

1.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

通过对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根据佩维奥(Paivio,1986)的双重编码理论,学习者可以同时运用多种编码系统来表征知识,并结合人教版部编本教材的特征,非连续性文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言语类非连续性文本:包含两大范畴——文本和语词。是指为了说明某一事物而用文字加以概括的具有说明性的文本或语词,或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之间有联系或者毫无关联性的文段组成的文体,例如公交站牌指示、电子网络游戏的有声玩法说明等等。

如三年級下册语文园地中的“通知”,此则通知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清楚通知的对象、时间、地点以及具体的事件,是一类用文字加以概括的具有说明性的文本。类似的还有请假条、寻物启事等等。

(2)图像类非连续性文本:大致可以概括为图、表、单三小类。图类,主要是由图片、符号、图例等组成的文本,既可以是印刷出来的静态的文本,也可以是电脑、投影仪上动态的图像,例如一些统计图、漫画、地图、电子传媒中的屏保等等;表、单类:主要是由表格、单、符号、文字等组成的文本,像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学生成绩登记单、大数据中各个国家的GDP排行表等等;表格类的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课后的练习题中,往往都是借助表格梳理一些自己查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或者根据课文内容去填写表格,然后进行复述,加以背诵。

(3)言语图像混合类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由图片(或图像)与文字(或语言)共同组成的文本,在同一主题下,文字(或语言)对图片(或图像)加以解释说明,图片(或图像)对文字(或语言)进行补充描述,相辅相成。如饭店的菜单、儿童绘本(既包括纸质的、也包含电子版的)等等。

《金字塔》是五年级下册课本中一则代表性十分强的言语图像混合类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学生介绍金字塔的各种知识,里面有图片,可以形象、直观的让学生知晓内在的构造,也有大量的不成篇的文字说明加以解析,图片和文字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以上分类是基于所有的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划分的,而本文研究的主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教材中所呈现的文本都是纸质版的,所以不存在语言和动画,若是针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分类,只需将其中包含语言与动画的部分删去即可,大体上还是这三类。

2.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特性

在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发现这类文本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独立存在的,二是对连续性文本起到辅助、补充作用的文本。本文在对上述教材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非线性。传统的连续性文本要求着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直线式”的阅读方式,“非连续性文本”却并非如此。作为由图、表、单、文字等形式构成的文本,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非线性,即跳跃性。学生可以根据所需信息,快速地有针对性地去文本中定位分散在不同位置的信息。例如:在看药品说明书时,要想知道药物的使用方法,只需要跳到用法用量这一栏即可,其它的都可忽略不看。

(2)直观性。“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由图、表、单、文字等组合而成的,文字描述相对而言比较少。“人对图形所传达的丰富信息接受最为充分,并能保持最长时间的记忆。”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种类型的文本一眼看去就能清晰、明了的知道文本所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3)概括性。“非连续性文本”可以把复杂的连续性文本通过一张图、一张表和几个关键词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主要得益于它高度的概括性。删繁就简,又不会破坏文章原有的结构和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甚至是阅读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以小学中段的课文《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为例,如果单纯用语言描述,学生可能一下子不能记住急性子裁缝与慢性子顾客之间的四次对话,甚至混淆在一起,但是如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一目了然,这种高度的概括性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4)主体性。主体性主要是指读者所站的角度。传统的连续性文本文学性比较强,大多数都是需要学生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去体会当时作者的所想所感,如朱自清的《背影》,行五十、言五百,却能历久传诵并感人至深,正因为其间所表达的真情——父爱;而“非连续性文本”正好相反,它多取材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去解决实际问题、指导自己的实践,主体性更强。

(5)实用性。当今是信息现代化的社会,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随处都可见到这一文本,无论是纸质的还是微博、微信等电子媒介所承载的,已经渗透在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践行着“大语文教育”观,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的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生活的外延相等。”④“大语文”时代下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更应如此,现行的部编版教材中的这类文本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高铁票。高铁是现在人们出行的一种比较便利的方式,人人都可能乘坐,教材中选取这个作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即切合了生活,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高铁票,能够从中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是学生与社会生活交叉的一个形式。

三.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⑤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分支,是师生双方以“非连续性文本”为基础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下是经调查后总结出的几点教学过程中的困境。

1.教学与意识相矛盾,无法推进阅读教学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课堂的授课时间有限,授课内容固定,授课重点也是考试常考的题型,在这种习惯势力的影响下,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不会主动去探索教材、分析教材。距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已过去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但是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教师都不明白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更何况是学生呢?可见小学老师对课标的关注度不够,同时,这一文本满足的是“快节奏”生活环境下读者的阅读需求,作为一种“快餐”文化,教师从内心是不予以认可的,所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始终将连续性文本摆在首位,忽略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性,造成了阅读教学中形式单一的局面,导致这一文本教学的空缺,也直接导致学生的认知,在教学上举步维艰。

2.教学以教材为主,可借鉴的教学资源甚少

一直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都处于一个封闭状态,学生学习语文还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传统的三中心论早就被杜威的新三中心论取缔,但中小学的语文课堂还是一如既往,教师在教学中仍以单一的教材为主,将语文缩小到了教科书的范畴,把语文教学与课堂教学等同起来,以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被大大压缩,教学变成了单纯的教教材、学教材,隔断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割断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联系,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跛脚,导致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⑥

3.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不管是语文课程还是其他科目,课堂的前提与基础都是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2011版的《课标》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分得很清楚。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而“非连续性文本”真正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下的时间很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所以大部分教师往往把握不了这一文本在不同年段的目标定位,造成教学的偏差。而且,很多小学教师依旧在沿袭之前的一些教学方式,不仅课堂教学非常枯燥无味,而且授课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如果对小学生的阅读技巧、授课内容仅停留在表面上,只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则大大减小了该课程对小学生起到的思维开发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适当改变下自己一贯的阅读教学方式,跟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让以往死气沉沉的阅读课变得丰富多彩。

4.教学与生活脱节,无法做到“知行统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实用性极大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讀的目的也在于此。叶圣陶先生的“知行说”不仅体现了学习与生活的练习,更告诉我们,学习的出发点在于“知”,终点在于“行”,阅读学习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最终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实践知识。在调查中发现,虽然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课上并不会对此深入展开,只是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很强的文本开发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和教学的环境有关,没有专门的场所可以供学生进行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不仅要会“学”,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用”。

四.提升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策略

基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以及在教学中的困境,为了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效果,给长期奋战在一线的语文老师提供有效的建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策略。

1.阅读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1)深究教材文本,实现不同文本之间的转化。通过前期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发现它在整个小学阶段还是占有一定的比重的,在五年级下册中也明确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字样,并有了一篇独立的课文《金字塔》。通过调查,发现小学对这一块内容的学习还是比较浅的,课上都是点到为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体系中所占的分量比较轻。很多教师在拿到这样的课文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进行教学,大部分的老师都是采用“提问”引导的策略,让学生自己去文中寻找信息,找出来了就证明这节课的目标已经达成了,浅尝则止。这样的课不仅老师觉得难教,学生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其实,前面一直在强调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文本,但是这两种文本在某种情况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在学习《金字塔》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在课上举办一个“小小解说家”的活动,请同学站起来用通顺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自己所理解的金字塔,实现非连续性文本向连续性文本的互换。既达到了课堂的基本目标,又能够及时检测学生的听课效率和理解能力,也能够带动整节课的气氛,不至于显得枯燥、乏味。在学习常见的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中也可以融入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例如低段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笔“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并用箭头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流程图,便于学生理解蝌蚪向青蛙变化的一个过程,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

(2)融入多媒体技术,引领多种方式的学习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内信息课程的开设培养了小学生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再加上现在信息设备的不断更新,小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逐渐提升,这无疑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小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手机、平板以及电脑展开网络信息搜集和网络平台交互,为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信息的搜集创造了良好条件,如果能够发动学生借助网络搜集整合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学生一定会积极响应,操作的效果也一定会更为显著。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来自多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辅助教学,特别是课外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能够为阅读教学带来更丰富的启迪力量,让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图、文的层次上,还可以让其成为一种图、文、声等多种通道结合的“趣味”教学。以三年级下册《花钟》为例,可以抓住“每一种花开放的时间都是不同的”这句话,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绘制一个钟表,将不同种类的花放到钟表上相对应的时间,可以采用PPT或者Flash动画的形式制作一个“花钟”,将语文课文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探索多样的不同方式的学习模式。

2.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培养策略

(1)循序渐进,夯实读取信息的能力。无论什么学科,做题的第一步都是要先读懂题意,懂得如何从题目中寻找信息,找到突破口,小学语文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更是如此,找信息永远都是解题的第一步。本文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要分为三大类,不同类别的非连续性文本在信息提取上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首先是言语类的非连续性文本,大多数由同一主题的不同语段构成,语段之间看似毫无关联,但必定都是圍绕着同一个主题展开的,这一类文本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仔细品读,逐字分析,比如纯文字类的药物说明书,它有不同的序列,具体到适用人群、使用禁忌、用法用量等等,学生在阅读这类文本的过程中,只需要从前往后一项一项对比过去找到自己需要的序列并提取出关键信息即可;其次是图像类的非连续性文本,最常见的就是大量的图表,在分析此类表格的过程中,得明白它是多维度的,分清楚横列和纵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尤为重要,像常见的课程表,横列一般表示的是时间,纵列则多提示不同时间段下的不同课程,需要学生能够清晰地对交叉在其间的内容进行分类解读,获取关键信息;而言语图像结合类的非连续性文本不仅需要学生逐一阅读文本,还需要学生将文本和图像结合起来去分析,图和文之间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

(2)适时引导,强化解释说明的水平。在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提取能力之后,下一阶段小学生们要做的就是深层次的理解,对一篇文章的理解能力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致力追求的,这种能力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它不仅是老师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一篇阅读的抓手,也是日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基础。只有完全理解了,才能将它更好地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而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将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描述,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但是如何培养这一能力又是很多一线教师的困惑之处。小学低段的学生无论是在心智、年纪还是阅读的阅历、实践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限制,而非连续性文本呢又恰恰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类文本,低段的小学生们还处于具象阶段,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强,因此老师的引导就特为重要,老师怎么去引导学生,是强化、提高学生解释说明能力的关键因素。

3.非连续性文本的实际应用策略

(1)教学与生活接轨,时刻牢记“学以致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的生活世界理应先于课本教材,但这并不意味着课本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学生都有接触过,二者之间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而编者将生活资源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尽量消除不对等性,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实现课上以及课后生活场景的穿越。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语文园地中都会有一些操作能力比较强的非连续性文本,像制作台灯的说明书、为节日设计海报等等。教师在对这一类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在校园内建一个实操基地,作为向生活、社会过渡的垫脚石。例如,在学习了《看站牌》后,可以在校内模拟一个简易的小活动,搭建一个小小的公交车和线路,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去搭乘公交车,真正做到回归生活,确保能够“学以致用”。

(2)建设学习基地,确保资源的“日新月异”。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要想取得预期成效就必须要有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支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在这类文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在学校语文教研组内建立三个实验室,这三个实验室从功能上看与传统的阅览室比较相似,学校在阅览室应该配备分别针对必读、选读和课外延伸三种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每个实验室都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文本,这些文本的类型要有书籍、报纸和期刊等,并且要对这些文本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文本进行阅读。同时,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应该做出一定的调整,比如学校在每周的教学中可以单独挑选出一节语文课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活动。在具体的课时安排上,可以分为材料讲授、课外阅读写作以及课堂拓展三部分。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可以培养师生的非连续性文本搜集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能通过阅读搜集到相关的资源。同时,学校还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举行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的交流活动,让师生充分讨论时下最热点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通过集思广益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在乐趣中进一步提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毛平.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11.

[3]齐增会.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05.

[4]董瑞欣.小学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05.

[5]郭晓斌,高占一,王淑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03.

[6]吴金芳.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9. 06.

注 释

①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②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③毛平.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11.

④齐增会.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05.

⑤董瑞欣.小学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05.

⑥郭晓斌,高占一,王淑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03.

⑦吴金芳.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9.06.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提升策略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