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立德树人路径的新探索

2022-02-13曲鑫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曲鑫

摘 要:在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并践行使命担当。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改革为例,阐释了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立德树人;本科生培养方案

新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深化改革、迅猛发展的“快车道”,亟须按下“快进键”,开启“加速跑”。而当代中国新文科建设的提出,是基于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面对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新的背景和需求,而做出的一个重大学科调整、变革和优化。[1]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会议强调,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即“四新”建设。作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科建设自提出以来,就引发了高等教育界的广泛热议和持续关注,各高校基于自身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路径和方法。因此,本文在新文科建设提出的大背景下,结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育人特色,通过分析学校《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构建的“立德树人”路径,探究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新文科”的内涵界定及特征

在理论层面,新文科建设核心要义是“要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促进文科融合化、时代性、中国化、国际化,引领人文社科新发展,服务人的现代化新目标。”[3]“新文科”的“新”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新科技革命与文科的融合化发展;二是历史新节点与文科新使命;三是新时代与文科中国化,以及全球新格局和文科国际化。[4]新文科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打破学科之间壁垒,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即积极进行文文交叉、文理交叉,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全人。[5]

在实践层面,各高校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从国家和社会人才需求出发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或途径。具体来讲,各个高校在新文科建设的实践方面具有下述四个共性:一是积极促成文科之间或文科与理工学科融合,建设新专业或新方向。二是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联合培养、双学位、主辅修制等。三是开发新课程,如通识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四是注重新技术与专业培养融合,一方面,要依托新技术,如智慧教育、人工智能、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促成创新型人才培养。[6]

综上可见,新文科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需要不断努力提高专业能力,特别是“课程思政”能力,通过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规划落实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发展环境发挥能动性。结合这一背景,学校积极开展新文科建设,探索立德树人路径,特别是以学校的《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为例加以阐释。

新文科创新实践与新版本科生培养方案

学校立足“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发展目标,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顺应新文科建设的发展导向,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前提下,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学校新文科建设,深入探索符合实际校情的人才培养路径,持续优化“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新文科”理念是制定新版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和核心主题,突出显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具有二外特色的红色课程思政体系,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构建具有二外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切实保证课程思政全覆盖,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该版培养方案积极开展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研究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红培工程”,建设具有二外特色的红色课程思政体系,将红色教育与学校人才培养系统整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浸染学生的“红色”底色。

第二,优化升级课程结构设置,推动全人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积极回应了国家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高等教育发展作出的最新指示,持续优化升级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该版培养方案实现了课程的全面优化。一方面,在第一课堂中,通识选修课程分设科学素养、政治素养、人文素养、法治素养、艺术素养、综合素养六大课程模块,旨在提高学生通识素养,进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第二课堂与素质拓展中,将军事课细化为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两部分,提高学生军事素质;增设劳动拓展课程,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第三,以“复语复合”为旨归,以“内嵌—外生”为实践路径,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高水平跨学科专业人才。《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进一步打破学科分界壁垒,打通专业跨选路径,着力保障学生自由修读主修专业外的语种、专业。该版培养方案通过“内嵌—外生”和“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落实“复语复合”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

第四,细化招生专业方向,体现人才培养交叉特色,推动人才选拔、培养、就业的有效衔接。《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适应学校对各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对各专业招生方向的细化要求,通过专业建设凝练特色、凸显学科、专业交叉复合,学生入学前即可获得对专业方向更为明晰的认知规划,进而提高专业认同感和专业忠诚度,在课程设置、培养理念、就业规划等方面均体现出鲜明的方向特色。

第五,拓展智慧教育、在线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新文科”的“新”在于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发展。《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的新形态,面向未来构建数字化教育新生态。学校通过加大在线课程自建和引进,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为实现双跨专业修读全覆盖,学校以学生为本,借助“互联网+”技术,将跨专业复语复合课程全部迁移至线上,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自主选择修读。目前,学校“中国税法概论”等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慕课,已作为全国首批国际平台课程上线。2020年,学校将在线课程建设作为“新基建”工程予以重点投入,未来将持续打造优质在线课程,为推进学校及其他高校新文科建设提供更为丰富的共享资源。

教师是学校立校之本、发展之源,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状况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素质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师德师风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新文科建设要求高校秉持人本理念,深化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助力教师尽快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担当。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基地项目“北京对外文化传播语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9JDYYB003)的階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夏文斌.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内涵与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21(5):33-36.

[2]教育部等13单位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EB/OL].(2019-04-29)[2021-12-13].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9n/2019_zt4/tjx/mtjj/201906/t20190619_386454.html.

[3]迈入新阶段!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2021召开[EB/OL].(2021-04-10)[2021-12-13].https://new.qq.com/omn/20210410/20210410A0966L00.html.

[4]樊丽明,杨灿明,马骁,等.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路径(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0-13.

[5]袁凯,姜兆亮,刘传勇.新时代  新需求  新文科—山东大学新文科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7):67-70,83.

[6]宁琦.社会需求与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任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2):13-17.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高校体育与立德树人研究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