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的构建原则

2022-02-10杨大忠

名作欣赏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原则实践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教学 原则 实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课程内容设置为18个学习任务群,18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内容虽各有侧重,但也绝非相互独立,而是往往交织在一起。这对教学内容的构建与设计提出了新要求。新课标修订负责人王宁先生说:“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和应用系统。”那么,“多样的学习任务”如何设计?学生“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的目标如何达成?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的构建应当恪守哪些原则?就成为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现状不容乐观!自从统编教材推行以来,很多语文同人对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的设计展开了探索与尝试,但总体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就笔者观摩的许多课堂教学内容而言,这些课堂基本上都按照一个主题对课内文本重新组合,然后进行集体教学。如按照“爱情”主题同时教授《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按照同一作者的作品风格教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炮兽》,按照风格的差异比较柳永《雨铃霖》和苏轼《念奴娇》,等等。也就是说,以上教学方式虽然突破了单篇课文教学的束缚,体现出群文教学的特征,但也只是对课内文本的组合,与课外教学资源基本脱节。这种教学内容的构建,无疑与新课标的理念背道而驰。

新课标的要求必然催生教学内容的改变,以往单篇课文教学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组建绝非同一主题下简单的内容组合,也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比较阅读与派生拓展。在笔者看来,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的构建应当恪守一定的原则。

(一)有机衔接:突破课文束缚,勾连课文与经典名著。

如何对待课内文本,是学习任务群教学条件下需要明确的第一个问题。蔡可老师强调:新的教学设计流程要将文本放在设计环节的末端。这就彻底排除了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黄厚江老师否定了这种观点,主张“教材前置”即“教师的教学设计仍然从教材单元出发,立足于教材特定的编排意图和具体的教学资源(含文本),思考本单元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承担学习任务群的什么任务”。但是,“教材前置”是远远不够的,学习任务群要求下的教学内容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文本。黄老师又说:

一线教师还是不知道学习任务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或者说还是不知道如何实施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显而易见,学习任务群比之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突破了单篇,教学资源突破了文本,教学空间突破了课堂,教学方式突破了教师讲解,教学目的突破了文本理解、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文本不再是一篇一篇地教,知识不再是一个一个地学,听、说、读、写等训练也不是分类分项地单个进行b。

这里的意思很清楚:就教学内容而言,突破“单篇”,突破“文本”,意味着教学要以课文为基础向课外知识拓展,而课外知识的最佳来源无疑是经典名著;就教学范围而言,要突破“课堂”,突破“教师讲解”,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获得文学素养。这些,就是“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基本特征。

黄老师的观点,为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具体说来就是:课文教学是教学的基础,但教师要打破单篇课文的束缚,围绕文中的某个切入点适当向课外经典名著延伸。这种延伸既能在课内进行,也可以拓展到课外实施,而联系课内与课外的最好途径就是创设能够将两者勾连起来的问题,因为“至少在当下,立足于问题的开发,发现好的问题,才是教学设计的根本”c。教师要能够通过创设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阅读名著、探讨名著进而研究名著,对名著的某个层面有自己的独到看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直至形成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

这里以教授《逍遥游》为例。《逍遥游》塑造了“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的大鹏形象。庄子为了论证在时空界域达到“逍遥游”境界的不可能,就举巨大无比的大鹏这个物象来说明。“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要想飞向“南冥”,尚且要借助九万里高空的大风来实施,比大鹏小的世间万物,就更不可能做到在无限空间随心所欲。这就有力地证明了试图达到“逍遥游”境界,在现实世界是没有实现可能的。所以,大鹏是庄子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重要依据,可见其在《逍遥游》中的重要性。教授《逍遥游》,解析大鹏形象是必要环节。分析大鹏形象时,教师可以适时展示以下内容:

(PPT展示)金翅鲲头,星睛豹眼。振北图南,刚强勇敢。变生翱翔,鴳笑龙惨。抟风翮百鸟藏头,舒利爪诸禽丧胆。这个是云程九万的大鹏雕。(《西游记》第七十五回)然后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

以上是《西游记》中狮驼国的妖魔大鹏第一次在小说中亮相时的描写,找出这段描写与《逍遥游》中的大鹏形象的联系?

这种教学设计既呈现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又联系了课文与经典名著,并且設计的问题极其自然地衔接了课文《逍遥游》与名著《西游记》,毫无强行拼凑的痕迹。这样的问题,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的解答,也使学生能够看出在大鹏形象的塑造上,《西游记》对《逍遥游》是做了借鉴并做了深化的:“鲲头”“振北图南”“鴳笑”“云程九万”都可以看出《逍遥游》对《西游记》的影响。这无疑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以上教学设计,正与新课标的理念相契合。提出的问题,切口较小,并且能在课堂上当场解决,在提升学生阅读《西游记》兴趣的同时,又加深了对《逍遥游》内容的深刻理解。

(二)轻重适度:设计问题要恰当,避免大而无当。

联系课文,呈现与之相关的经典名著的内容,然后创设问题,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是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构建的正确途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契合学生的认知范围与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顾及他们学业繁重的客观现实。要摒弃大而无当、空泛无边的问题,努力避开部头过大且过于深奥的著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分量适中的经典不失为好方法;当然,有些大部头的经典,如果在人物塑造与情节设计上存在环环相扣或周而复始的特点,也可以联系课文截取名著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情节,设计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就《西游记》而言,全书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猴王出世闹天宫,遭镇压——唐僧出世受困苦,发愿取真经——师徒聚合,历磨难去西天。这个情节脉络学生是清楚的。八十一难前后相承,每一难都是独立的故事。如果围绕课文内容延伸到《西游记》中的任何一难或几难,设计问题让学生在相关回目中寻找答案,这样的问题设计就是较为恰当的。

同样以解析大鹏形象为例。《西游记》中大鹏的事迹主要集中在七十四至七十七回,共计四个章回。小说中的大鹏,狡猾、狠毒、诡计多端且神通广大,孙悟空对其无计可施,最后不得不请来佛祖才降服了此怪。上文设计的问题,已经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以此为基础,教师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供学生在比较、阅读《逍遥游》和《西游记》相关回目时思考并解答:

《逍遥游》举大鹏为例意在说明什么?《西游记》七十四至七十七回中的大鹏与《逍遥游》中的大鹏有何不同?《西游记》中大鹏的结局意在说明什么?从神话史的角度来看,大鹏形象由《逍遥游》过渡到《西游记》,说明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将课文《逍遥游》与《西游记》的相关回目勾连了起来。学生在对《西游记》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还拓展了自己的阅读范围,同时通过解答问题的方式加深了对课文与名著的理解;更主要的是,将学生的阅读范围设定在《西游记》四个章回中,不会过多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西游记》在叙事上具有周而复始但精彩绝伦的特征。这样的问题设计,就是科学的、合理的,避免了大而无当、不切实际的局限性。

以上问题的设计与解答可用下面的简表来充分说明:

(三)课后强化:上承教学内容,下接相关素材

围绕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构建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此外,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强化直至深化的设计,这种设计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课后作业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检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精心。

课后作业不能游离教学内容而漫无边际,要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持续拓展深化,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厚的知识积累。通过这个步骤,学生不仅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更深的领悟,还能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有质的飞跃,从而提升思维品质,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比较了《逍遥游》与《西游记》中的大鹏形象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下课后作业:

材料一:斥鴳笑之(大鹏)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材料二:“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语。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一通过斥鴳嘲笑大鹏之事讽刺了目光短浅者自我满足与故步自封的可鄙可笑,材料二则以治病过程的循序渐进为喻说明志向远大者的成功离不了步步为营的脚踏实地,试图一步登天踏上人生巅峰是没有实现可能的。综合两则材料来看,作文的最好立意是:志向远大者不能像斥鴳那样自我满足,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人生的远大目标。

这种课后作业的设计,紧扣课文与课外经典中的同一物象来深入拓展其象征意义,使学生依据自己对课文与课外经典的理解来书写自己对相关材料的认识与领悟。在深刻领会课文内涵与课外经典思想的同时,又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派生物,教师要继续围绕教学内容选取有代表性价值的材料对学生持续引导,最终使学生形成典型的学习成果。当然,课后作业的完成与评价,也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阅读时间与思考空间,使学生获得系统性的知识与富有创造性与个性化的学习成果。

在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体系下,教学内容如何构建,课后考核如何实施,是一项必须长期探索而又艰辛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吃透新课标理念的同时,还要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地实践摸索。的确,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条件下,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不仅要博览群书,而且还要能随时用相关的课外知识积极服务于课文教学,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以上通过大鹏形象将课文《逍遥游》与名著《西游记》联系起来的做法就是极好范例。那种以为只要掌握了教参就可以开设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的想法恐怕已经不能适应新教改的需要了。笔者以上论述的三点建议,只是对新课标理念的一点自我认识,比较粗浅且不够全面;撰写此文的目的,也是抛砖引玉,希求各位同人积极参与探讨,群策群力,共同为新课标条件下學习任务群的科学构建贡献力量。

作者:杨大忠,历史学博士,浙江省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桐乡市高级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第六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著有《语文深度解读论》《水浒论议》《施耐庵驳议》《木心十七讲》等。

编辑:得一312176326@qq.com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原则实践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