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场馆中探究式科学教育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2022-01-17毛彦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探究式实践应用

毛彦芳

摘要:科学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它的教育问题化依然存在,其在很多方面对学生和学科的认识程度不够。科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探究是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开展探究活动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上和创新意识上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章对科技场馆中探究式科学教育方法的应用与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科技场馆;探究式;科学教育方法;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是让学生具备综合科学素养的重要依托。科技馆作为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理应更好的承担起辅助教学及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职责。科技馆的辅导员教师要把握科学教学的生活化与趣味性等特征,利用场馆资源为学生创建开放性与多元化的活动探究空间,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活化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维持高涨的热情,从而学习更多、更全、更加实用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科学方法,启发科学思维。

一、科学探究浅析

在万事万物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表面的现象,因为其表象通常都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科学探究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严谨严肃又富有生机和力量的探索面前开发学生的潜力,让科学探究在学生的心里逐渐种下一颗种子,在未来辛勤的浇灌下,它一定会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优良的基础和深厚的学识能力。科学探究面前,对知识体系框架的了解和掌握,得出有自我见解的可靠性理论,通过一系列问题探究和内容性的辨析后,翻阅相关的资料能够得出,在实际性探究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对自身所得结果的比较分析进行最后的总结,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中可以深入的了解观点的分歧,从而在多维度的探讨中得出更多的可能性,进而对自身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科技场馆中探究式科学教育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一)学习支架设计

学习支架是指在科技场馆具身学习活动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习者达到期望学习水平所需的辅助学习材料。常见的学习支架包括资源型支架、情境型支架、评价型支架和游戏型支架。其中,资源型支架是引导学习者有序参与场馆活动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如常见的学习单、学习记录表等;情境型支架是指为激发学习者积极参与活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所创设的真实情境;游戏型支架是指重构学习情境,诱发学习者形成离线具身体验所设计的一种教育游戏;评价型支架是指帮助学习者强化和反思场馆学习体验感知的一种评价资源,如自评量表、二阶试题等。

(二)开展好科普工作

科普是学校科学教育的补充。一方面,科普可以以学生为对象,直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面向社会的科普能够提高公众整体的科学素养水平,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可以与社会科普机构协调,把科普引入校园,向学生开展科普宣传,为学生创造更多了解科知识、掌握科学原理的机会。也可以发挥自身在师资、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参与社会科普宣传,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在全社会营造重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圍,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提供积极的影响。

(三)在开放性环境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开放性教学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设计,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在课上展开激烈互动交流,进一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大科学教学的育人作用。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让教师直接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可起到警醒的作用,更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加强。尤其是通过引导式的教学,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思考判断能力,精心设计的创意活动可确保教学流程井然有序。师生共同建立观察与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学习步骤,课上鼓励学生自由猜想与大胆提问预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更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生活态度与科学思想。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的问题,应当认可学生的想象力的,通过思维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沉淀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围绕素养定位角色

模仿是学习之母,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任何科学、艺术、技能、风格的发展和形成,都有它最初的范本和源头。学生喜欢模仿,尤其喜欢玩角色模仿类游戏,他们经常会扮演一些成人角色,体验职业的多样性,这也是他们获取经验和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科学教学为例,学生大多关注的是和科学有关的重要人物,如科学家、科学工作者,然后模仿科学家的样子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根据学生这一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科学学习角色定位为“小科学家”,然后为他们科学设计探究学习任务,指导他们运用科学家的思维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再对探究学习中的案例、反思和结论进行整合,最终将这些探究结论结构化,并迁移运用到新的生活情境中。

(五)搭建学习平台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一般是四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大家分工合作,有操作员、记录员、观察员等,但有时候也会因分工不明确、合作不畅或是实验操作难度大导致实验失败。线上的实验教学,都是个人独立操作,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入,一些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实验教学问题也会得到有效解决。它可以将课堂上抽象枯燥的问题,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让课堂更有趣味性,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他们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从而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科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知识储备,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教育课堂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内容,并将科学理论知识学习与科学探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饶加玺,杜贵颖,鲍贤清.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活动项目要素分析——以“第四届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4(05):21-28+93.

[2]张丹.论科技场馆的科学教育课程与学校进行深入对接的方式[C]//科技场馆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第十一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2019:393-396.

[3]郝杏丽.馆校结合的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探究式实践应用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