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激活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

2022-01-17柯于实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小学数学

柯于实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通过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建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实践能力,并且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主体精神的培养中成为具有独立个性的人,爱学、乐学、会学数学。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激活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性;激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取得成效,教育必须与教师提供的教育相结合,教师是学习的主要主体,也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伙伴。在现阶段,作为执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案的一部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概念得到了非常明确的阐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领导作用给予了很大关注,小学生的主观性显然没有按计划得到反映。

一、小学数学激活学生主体性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主动性、积极性,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学习。在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非常有必要和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成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凸显学生主体性也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与途径,以促进学生尽最大可能地掌握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体现数学价值。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以及启蒙阶段,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学价值,让学生想学、会学、爱学数学。

二、小学数学激活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

(一)激励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

激励式教学的中心思想就是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励学生进一步发展自身优势,赋予学生正能量,给予学生在学习上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正视自己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尊重,保证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校园与教师的温暖,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心理素质。教师对数学教学的预设,指的是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精心设计,完成预设的教学方案;而生成则是小学生新知识的建构,确保预设与生成相协调,才能让教与学相统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例如,在百以内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在预设阶段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小学二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数学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百以内加减法”强化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方式进行教学,利用Flash动画设计了闯关游戏,游戏开始后,每个飞起的气泡上面带有一道“百以内加减法”数学题。学生只要计算正确,气泡就会炸裂,自动给学生加分。

(二)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一再强调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围绕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分析、验证、假设、推理、概括等,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学会对抽象知识进行概括,从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展现自我学习的个性以及发挥创新力。教师引导和启迪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调动自我思维,进行动手实践,探究分析,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而教师在授课前全面把握和研究教材,认真设计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环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选择具体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同时教学目标也要体现层次性,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知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與尊重,培养其学习自信心,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思考,吸纳更多的知识养分,师生之间加强互动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智慧与智慧的集合,让学生的个性学习得到彰显,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三)灵活运用教材,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因此在当下大力倡导现代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要着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精研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对教材灵活把握与驾驭,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抓住关键点,设计有可行性的教案以及组织有效的练习。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数学所独特具有的美感,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真正地在这一学习中调动自我思维,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四)创建翻转课堂,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新课改提出了生本理念,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强制要求学生,要创新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情况掌握好课堂节奏,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转变课堂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新课知识,并搜集家中近半年的电费使用情况,记录数据。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分享数据,再布置学习任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与同学相互交流,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尝试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在统计图中观察数据的变化情况,探究统计知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老师要充分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进行深度挖掘,找出教学优势所在,借助于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新颖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在新的教学时期要保持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思路,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积极改革,促使数学知识教学有效适应学生的认知模式,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更科学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春艳.辅助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3-14.

[2]杨永福.开展主体性教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J].学周刊,2020(30):119-120.

[3]毛万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0(27):154.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小学数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